秦秀珍 李秀莲 史兴海 陈稳良 赵建栋 高 伟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太原 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 太原 030031)
甜荞是我国重要的食药兼用的优质杂粮之一,与其他主要粮食比较,其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小麦和大米;维生素B2是大米、玉米粉的2~10倍;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主粮;其含有的芦丁更是禾谷类粮食籽粒中所缺少的,具有维持毛细血管抵抗力、降血脂、强心、止咳、平喘等作用[1]。甜荞是国内外适销的营养和保健食品。
山西常年种植甜荞约2.3万hm2,约占全省荞麦面积的66%,主产区人们的种植习惯及外贸出口需要,使其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山西右玉的“盆儿凹甜荞”、平鲁的“红山荞”曾在国际市场上以“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优质”享有盛名,山西“寿阳甜荞”曾被世界荞麦协会主席赞誉为“世界上最干净的荞麦”,以粒色一致、粒型整齐、制米品质好、且上市较早的特点,深受日本市场欢迎。因此甜荞历来是山西省重要的优势杂粮作物。
但近年来,对荞麦加工企业调研后得知,甜荞原料出米率和出粉率低,缺乏加工专用型品种,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荞麦生产实践证明,品种单一,多种植小粒品种,不受企业欢迎,价格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良种良法不配套,产量低而不稳,影响荞农收入。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君君研究证明,荞麦籽粒、直径大小、千粒重与其出粉率呈显著正相关[2];前苏联和日本均在20世纪40年代相继育成了甜荞四倍体品种Bolshevik4、Iskra、Minchanka和信州大荞。中国陕西榆林在20世纪80年代末育成四倍体甜荞品种榆荞1号[3]。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特别强调“山西农业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规模,而在功能。山西农业要走特色路,打功能牌”,把荞麦作为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因此,充分利用甜荞种质资源,选育并推广抗旱、抗倒伏、大粒、优质四倍体专用甜荞米新品种晋荞麦7号[4]及其配套栽培技术[5],对促进山西省特色杂粮——荞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100份国内外甜荞种质资源,通过多年种植鉴定、评价、筛选,从中选出32份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优良资源,每年种植10份,根据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结实率高的优异性状选择晋荞麦3号为诱变亲本。
晋荞麦3号是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2011年合并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现合署为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200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甜荞品种。主要优点:产量较高,早熟,适应性强,山西春、夏荞麦区均可种植。主要缺点:千粒重较低,出米率、出粉率较低;山西夏甜荞区有倒伏现象,不适于机收。
C1:用0.2%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晋荞麦3号幼苗生长点,选择、混收变异大粒;C2:点播,选择大叶、大花、大粒(四倍体)包括(编号T407-8)在内的17个单株,淘汰假多倍体单株;C3~C4:进一步选择整齐一致、不再分离的12个株行并进行田间鉴定多倍体,考种后实验室鉴定多倍体,编号T407-8品系田间鉴定结果见表1,实验室鉴定结果见表2。
表2 甜荞T407-8和晋荞麦3号的花粉粒、保卫细胞和气孔密度
由表1可知,T407-8植株生长势增强,株高增高,茎秆变粗,叶片变大、变厚,叶色变深,叶片数变少,主茎分枝增多,生育期延长,花朵、籽粒显著变大,虽然叶片数减少,但由于叶片变大,叶面积仍然增加,结实率下降,但千粒重和株粒重高,产量增加,田间鉴定显示了多倍体特性。
表1 甜荞T407-8和晋荞麦3号性状比较(20株平均值)
由表2可知,新品系T407-8的花粉粒、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下降幅度显著,室内鉴定显示了多倍体特性。
运用F-BSG法染色体Gimsa分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T407-8籽粒染色体数为2n=4X=32,而普通籽粒(晋荞麦3号)2n=2X=16,可以认为T407-8为四倍体类型。
1.3.1 品比试验T407-8新品系于2010-2012年参加所内甜荞品种产量比较试验,3年平均产量166.0 kg/亩,比对照晋荞麦3号增产12.1%,居8个参试品种(系)的首位。
1.3.2 区域试验T407-8新品系于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甜荞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36.0 kg/亩,比对照晋荞麦3号增产12.0%(表3)。
表3 甜荞T407-8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测试,T407-8蛋白质含量11.53%,总黄酮含量0.266%。
2014年9月通过了山西省品审办组织专家进行的田间鉴定,2015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荞麦7号[审定编号:晋审荞(认)2015001]。
根据山西不同甜荞生态区条件及四倍体甜荞品种晋荞麦7号特性,因地制宜配套了“一早(适期早播)、一大(加大播量)、一增(增施磷肥)”的栽培技术。
2.1.1 适期早播晋荞麦7号,生育期75~83 d,比二倍体晋荞麦3号晚熟5~7 d,所以要适当早播。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春播区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晋中夏播区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整地,越早播越好,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1.2 加大播种量由于晋荞麦7号籽粒大,亩播量3.0~3.5 kg,比二倍体品种每亩多播0.5 kg。
2.1.3 增施磷肥由于晋荞麦7号植株高大粗壮,喜水肥,更需要消耗比二倍体多的养分,尤以增施磷肥增产显著,亩增施5 kg过磷酸钙作底肥。
根据山西不同甜荞生态区条件及晋荞麦7号特性,因地制宜集成了晋荞麦7号“合理轮作、精细整地、增施磷肥、适期早播、加大播量、合理密植、中耕锄草、辅助授粉和适期机械收获”栽培技术体系。
2.2.1 合理轮作种过荞麦的地块肥力消耗较大,而且易发生病害,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因此需轮作。在选地时,要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前茬最好为豆茬或马铃薯茬,糜黍、谷子、小麦茬口也可以,忌重茬和向日葵茬、甜菜茬。
2.2.2 精细整地播种前10~15 d浅耕10~15 cm,然后耙耱。做到坷垃破碎、土壤上虚下实。
2.2.3 增施磷肥在平常施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5 kg磷肥作底肥,结合整地施入。
2.2.4 适期早播适当早播5~7 d,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春播区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晋中夏播区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整地,越早播越好,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2.5 加大播量亩播量3.0~3.5 kg,比二倍体品种每亩多播0.5 kg。
2.2.6 合理密植春荞麦区,生育期长,个体发育充分,一般亩留苗以5万~6万株为宜。夏荞麦区,是山西省小麦主产区,土壤肥沃,甜荞生育期间降雨量较为充裕,复播甜荞留苗较稀,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一般每亩留苗以4万~5万株为宜。
2.2.7 中耕锄草在荞麦第1片真叶出现后进行第1次中耕,封垄前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次数、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一般春荞2~3次,夏荞1~2次。
2.2.8 辅助授粉蜜蜂辅助授粉:在甜荞盛花期进行,即在甜荞开花前2~3 d,2亩地放置蜜蜂1箱,蜂箱应靠近甜荞地;人工辅助授粉:在没有放蜂的地方,在甜荞盛花期,每隔2~3 d,于上午9:00~11:00,用一块200~300 m长、0.5 m宽的布,两头各系一条绳子,由两人各执一端,沿甜荞顶部轻轻拉过,摇动植株相互接触、相互授粉,共进行2~3次。
2.2.9 适期机械收获90%的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机械收获。特别关注气象预报,如在收获前遇有大风或霜冻,应突击抢收。
晋荞麦7号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近年来选育的山西唯一的四倍体甜荞品种,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推广措施,该品种自2013年以来,先后在大同市主产区的左云县、新荣区、广灵县、灵丘县;朔州市主产区的平鲁区、右玉县、朔城区、山阴县;忻州市主产区的偏关县、神池县、保德县、河曲县、岢岚县、原平市;太原市主产区的娄烦县、阳曲县、古交市;晋中市主产区的寿阳县、和顺县、榆社县、左权县、灵石县;吕梁主产区的交口县、石楼县、孝义市、中阳县示范推广。特别是2019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定为唯一主导甜荞品种,推广面积达24.15万亩,约占全省甜荞播种面积的69%。2017-2019年累计示范推广62.1万亩,净增甜荞1 637.1万kg,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 911.3万元;2017-2019年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朔州市通宝农副产品公司累计销售以晋荞麦7号为原料的甜荞米185 t、甜荞面粉2 300 t,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0.688万元。推广和加工两项合计共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 981.988万元,为促进山西省甜荞品种的更新换代、农民增产增收、加工企业节支增效及整个荞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倍体甜荞新品种晋荞麦7号选育与应用”获202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秋水仙素诱变的甜荞亲本应选择早熟、结实率高的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