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毛白杨苗木生长和质量的影响

2021-12-17 05:47袁慧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物量养分根系

袁慧霞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人民政府 山东淄博 255100)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高大乔木树种,其主干生长速度快、通直挺拔、雄株不产生飞絮,成为目前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在树木培育过程中,合理密植是促进其生长的关键因素[1]。不良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森林结构失衡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2]。研究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使树木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创建优良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运[3]。合理的密度还能够影响苗木的冠层结构,有利于形成高效群体。孙明慧等[4]研究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光截获是影响苗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关键因素。密度和行距配置不同,苗木生长指标及养分浓度均表现出相应变化。薄慧娟等[5]研究表明,养分质量分数随栽植密度和不同土层的变化而变化,栽植密度为2 m(行距)×2 m(株距)的养分低于栽植密度为4 m×3 m和4 m×5 m的养分。因此,本试验以毛白杨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毛白杨生长特性和营养状况,为毛白杨的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以3个月的‘北林雄株1号’组培苗为供试材料,选取长势一致、无残缺、无病虫害的健壮苗,苗高6 cm左右,地径1.2 cm左右。试验地pH 4.71,有机质含量25.57 g/kg,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16 g/kg、0.84 g/kg和9.82 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进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计3个密度,分别为5 000株/hm2(T1)、4 000株/hm2(T2)、3 000株/hm2(T3),6月8日将长势一致的幼苗移至试验田中,定期进行浇水,及时除草。采用单株施肥方式在8月进行施肥,每株施复合肥50 g。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生长特性的测定在11月中旬,每处理随机选取10株毛白杨苗木,用刻度尺测定株高,用游标卡尺测定地径,每处理整株挖取5株,冲洗干净根系的泥土,带回实验室,将叶、茎、根分别取下,在烘箱中105℃杀青30 min,随后在80℃恒温下烘干至恒重,称量各部分的干重。

1.3.2 养分含量的测定将烘干苗木按部位混匀,选取部分样品粉碎,过0.25 mm筛,称取0.2 g粉碎样品,用H2SO4-H2O2法消煮,用凯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分别测定样品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

1.4 数据分析方法

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多重比较釆用Tukey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毛白杨生长特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不同密度下,毛白杨生长特性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的苗高显著高于T1处理,分别高出15.16%和18.94%,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的地径显著高于T1处理,分别高出6.85%和9.31%,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叶生物量T2和T3处理的苗高显著高于T1处理,分别高出3.07%和4.89%,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茎生物量表现为T2>T3>T1,处理间差异均显著,T2和T3处理分别比T1高出14.85%和12.56%。T2和T3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T1处理,分别高出36.89%和39.67%,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表1 种植密度对毛白杨生长特性的影响(单位:g/kg)

2.2 种植密度对毛白杨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种植密度对毛白杨各器官养分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叶片氮含量表现为T3>T2>T1,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磷含量表现为T3>T2>T1,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叶片钾含量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茎氮磷钾含量表现为T3>T2>T1,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氮含量表现为T3>T2>T1,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磷和钾含量在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氮素在各器官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磷素在各器官含量表现为茎>叶>根,钾素在各器官含量表现为茎>叶>根。

表2 种植密度对毛白杨养分含量的影响(单位:g/kg)

3 讨论与结论

苗木质量关系到造林效果,研究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和苗木的养分吸收分配、树冠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此外,种植密度还会影响凋落物生物量及分解速率,从而间接影响苗木生长[6]。刘志培等[7]研究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虎杖幼苗生长,在5 cm×5 cm的种植密度下,主根长、根系多、芽头数多、地上茎高。陈沫等[8]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可影响植株光合酶活性和叶面积,低密度种植下,植株光合能力较强,向主茎输送的光合产物较多,因此促进主茎径向生长。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减少,种植的毛白杨苗高、地径、根茎叶生物量显著增加,但是密度继续减少,各生长指标增加不显著。主要是由于种植密度减少,根系空间增加,对养分的争夺减弱,从而充分吸收养分,此外,密度减小使苗木对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而密度过低,不仅对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还会浪费土地资源。

林木对养分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是对不同环境适应策略的体现,植株体内养分含量反映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和植株的生长状况,研究认为,较高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促进苗木的抗逆性,有利于次年造林。杨淑宝[9]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根系养分积累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4 500株/hm2杉木人工林根系养分积累量最高,有利于促进杉木林乔木层生长。郭子武等[10]研究表明,随竹林密度的增大,成熟叶C、N、P含量下降,四季竹通过提高N、P利用效率,调节叶片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适应高密度下环境资源的激烈竞争。本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种植密度根茎叶氮磷钾含量升高,主要是密度的降低提高了根系单位面积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在4 000株/hm2时,植株生长较好,养分含量较高,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猜你喜欢
生物量养分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福建将乐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分析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不同光照对油松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