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丰富多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茶文化为其一。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茶也从一开始的被作为种植作物,到后来逐渐被文人赋予精神层面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传统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精华,意蕴更加丰富且深刻,让茶文化散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启示。
茶作为茶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最初用作于医药和食用,生长于山林之间,取日月之精华。随着种茶、采茶、制茶等环节物质技术的发展,到有关于“茶”的习俗、礼仪等的出现,茶文化也应运而生。《茶经》的问世,将佛家、儒家以及道家的哲学思想与茶相融合,标志着茶文化的真正形成。茶在神农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东汉末年,皇宫贵族间才开始饮茶。随后,茶发展成为文人们之间高谈阔论时的必备之物,这也为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作为种植物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茶礼、茶诗、茶画、贡茶、斗茶、禅茶、品茶和茶道等茶文化。到了清代,各地逐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茶馆,以供当地人们品茶、交谈以及娱乐消遣等等。乃至于发展到现在,依然有不少茶楼存在,尤其是在川渝地区,茶楼是当地的特色。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体现于中国茶文化的“四谛”和、静、怡、真。“和”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思想共鸣的体现,主张中庸之道、天人合一。“静”乃静心、修身养性之意。“怡”是怡然、愉快之意。“真”则是追求真知、真理,启发人们的智慧,以期达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放松,不忘初心,永葆真心,是中国茶文化的真谛所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我们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民族精神继承与发扬的必要性。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是一个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者,毫无疑问,他们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关于茶文化的选修课程,如《中国茶艺》、《中华茶道》等,通过系统的课程向同学们讲授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制茶、泡茶和品茶的礼仪和讲究等。也有不少学校成立了有关于茶文化的协会和社团,通过招募对茶文化感兴趣的社团成员,让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不少有条件的高校会成立专门的茶艺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专门的热爱茶和茶文化的大师,带领学生们走出校门,来到专门种植茶叶的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切身的感受茶文化的精神。还有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将有关于种植茶叶、泡茶、品茶等茶和茶文化的知识剪辑成视频或者动画,组织学生线上观看视频,了解茶文化。通过上述这些方式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清楚茶以及茶文化的精神,代代相传,以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不仅仅是高校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反过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能够为高校育人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启发。比如在高校开设茶艺课、成立茶艺协会等等创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途径和渠道;茶话会的举办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茶文化里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和哲学思想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着相对稳定的时间限制以及相对固定的空间束缚,往往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够显著。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如将茶与茶文化引入课堂,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和环境氛围,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和讲解,而是将制茶、泡茶、饮茶、品茶等一起带入课堂,手把手的教学,甚至是带领学生亲自走进种植茶叶的地方,让学生亲身实践从种植茶叶开始的这一系列操作,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和愉悦的氛围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茶文化之美、大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亲自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魅力之所在,能够自觉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地传承下去。
茶话会来源于中国古代,顾名思义,茶话会是饮茶谈话之意。茶话会是由茶宴、茶会逐步发展而来的。发展到现如今,茶话会不再像以前的茶宴和茶会一般,需要极大的开销以及严格的规矩才可开办。而是借助一杯清茶,就可以和朋友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抒发各种见地,谈天阔地,交流感情等等。高校大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们对于教师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递;反过来,高校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采取学生们感兴趣以及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因此,有一些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会选择茶话会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茶话会上通常会有清茶、茶点以及水果等等,交流空间也会选择在一些舒适的地方,或者改变教室固定座位的格局,在自由的空间里进行交谈。同时,茶具有宁心静气、发散思维、提高智慧的功效,饮之能让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机智敏捷、思路顿开。师生们或就一问题或主题举办茶话会,采取头脑风暴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互相讨论,最后经过讨论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将日常的班会活动改变为茶话会,通过茶话会的形式,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加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及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问题。通过茶话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更容易放下心里的戒备,更容易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乃至倾诉出来,方便高校辅导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通过茶话会的举办,同学们之间也会更加了解彼此,更加亲密无间。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顾名思义,培养有品德的大学生。我国大学不仅有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塑造人。立德即坚持德育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大学生的发展。
茶生长于山林之间,出淤泥而不染,品德高尚纯洁,味道醇美,茶性温和内敛,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和”。儒家思想讲究中庸和谐,主张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谦逊、低调,张弛有度,讲道理,讲规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茶文化的启发之下,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未来的工作当中,都要低调且谦逊的做人,戒骄戒躁、稳重的做事,切忌做人做事极端执拗,不顾后果。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大学生都应当出淤泥而不染,不忘初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真善美。
饮茶具有能够静心凝神、陶冶情操、散发思维的功效,这体现了茶文化当中的“怡”和“静”,即追求怡然、愉悦、清净的心境,寻求心灵的释放,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这一观点,主张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不谋而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茶文化的启发之下,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风景,领略大自然之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幽美的环境氛围下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怡然,坚定自己的内心追求,不断努力,艰苦奋斗。
茶德值得是茶所具有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即茶能够增进康健,增进快乐,甘润人生,芳香四溢,和而不同,清心静气,敬重宾客,增进美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茶文化的启发之下,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学会享受饮茶、学习茶德。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做人应当谦虚低调,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学会享受大自然之美,敬重大自然;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但切忌激进,伤害他人,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彰显了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一直流传至今,也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迪。茶文化创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途径和渠道,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师生在制茶、泡茶、饮茶中共同体会茶文化所带来的精神;茶话会的举办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茶文化里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和哲学思想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