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章敏 莫钟敏*嵇迎燕 罗丽 岑春 唐和良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贺州542699;2.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钟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贺州542699)
钟山县地处广西东部偏北,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北,位于萌渚岭、都庞岭余脉西南,富江下游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6℃,年均降水量1550mm。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温凉合度,寒暑适宜,是大力发展马蹄种植的理想地点。马蹄又名荸荠,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又可经工业加工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鲜食马蹄皮薄汁多、水分含量高、口感佳,但又极易失水萎缩和腐烂变质,贮藏期不超过10天,销售周期短,大规模种植,市场容易饱和,造成滞销。而经过科学选育,以加工提取淀粉为目的而培育的马蹄品种又称之为粉马蹄,粉马蹄直接食用口感不佳,但淀粉含量高,加工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是大规模推广种植的理想品种。目前,在广西种植淀粉专用型马蹄栽培面积约为5万亩(3333hm2),占全国淀粉马蹄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占广西马蹄种植总面积的17.9%。粉马蹄在广西是淀粉专用型马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同时广西马蹄粉出口是全国最多的省区之一。马蹄粉通过海运分别销往韩国、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粉马蹄是钟山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2019年全县粉马蹄种植面积650hm2。经调查统计,出于节约种苗人工的目的,在钟山县种植粉马蹄的大部分农户采用90cm×90cm的传统种植栽培规格密度,部分农户采用80cm×80cm的种植栽培规格密度,有极少数农户采用100cm×100cm的种植栽培规格密度。同种管理水平之下,产量有高有低,经济效益参差不齐,而之前的研究主要针对马蹄的主要性状观察及营养品质分析、新品种的选育、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没有对栽培规格对产量跟淀粉含量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不利于科学指导农户进行大田生产,经过前人对在钟山县域范围内的粉马蹄新品种的特性特征研究,得出粉马蹄9月底封行,病虫害防冶效果最好,11月中旬未倒伏产量高并且淀粉含量高[1],目前农户栽培规格过大常因田间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封行,造成产量低,淀粉含量不高。因此,对栽培规格进行技术优化,提高单位产量,成了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2020年钟山县农业农村局在回龙镇龙岛村对本县的主栽品种“桂粉蹄1号”进行不同栽培规格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栽培规格对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为钟山县粉马蹄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和依据。
“桂粉蹄1号”[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的马蹄粉加工新品种。始终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种苗不带病源菌,分蘖分株能力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个体大,含粉量高达13.4%。
1.2.1 栽培规格 本试验设置四种栽培规格进行种植,分别为A:60cm×60cm(9×19株)、B:70cm×70cm(8×16株)、C:80cm×80cm(7×14株)、D:传统种植规格CK 90cm×90cm(6×12株),采用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66.7m2(5.8m×11.5m),各小区之间设小垄(宽40cm)为界,垄上铺设厚度为5cm的黑色尼龙,防止马蹄苗分蘖过界。同时试验田的四周设置保护行。
1.2.2 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平整,肥力较好,水平一致,排灌方便,耕作层18cm,土壤质地沙壤土,前茬农作物为水稻或旱作,田块面积为1500m2以上(长宽为50m×30m左右)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提前犁田翻晒,撒石灰50kg/667m2消毒,然后灌水沤田。
1.2.3 育苗方法及播种时间 组培苗在5月上旬育苗,采用两段育苗法[1,3],第一阶段采用拱棚育苗,于5月7日将组培苗以株行距10cm×15cm的规格进行栽种,秧苗成活后去掉拱棚;第二阶段育苗(6月6日)在种苗长高到20cm左右时进行,分畦插种,株行距为80cm×80cm。
1.2.4 大田定植管理 粉马蹄苗扩繁足够后,于7月23日对大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把马蹄秧割去上部茎叶,留下部25cm,要将秧苗小心挖起,不能损伤植株基部根茎(不能用手抓住基部拔起)。秧苗消毒,用80%甲基硫菌灵1000倍浸根20~30min。选择健康粗壮的秧苗定植,当天起苗当天按小区规格定植完成。
肥料施用:底肥为复合肥(15∶15∶15)20kg/667m2+硫酸锌2kg/667m2+硼砂2kg/667m2,于8月15日开始第一次追施复合肥25kg/667m2,8月31日第二次追施复合肥20kg/667m2,9月14日第三次追施复合肥15kg+氯化钾15kg/667m2,10月6日第四次追施高钾复合肥(15-6-24)25kg/667m2。
中耕除草:前期为浅水管理,杂草容易生长,在封行前结合第一次追肥(加1.5kg/666.7m2丁·西除草剂撒施水层3~4cm保持一个星期预防杂草生长)。以后根据杂草情况进行人工除草2次,能更好地清除杂草,促进粉马蹄苗生长。
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施肥前必须保持足够深的水层。前期采用浅水勤灌,中期采用干湿交替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植株分蘖分株,保持土壤湿润(即每灌1次水后,任其自然落干),促进地下匍匐茎下扎,抑制后期无效分株,降低田间湿度,保持田间通透性,抑制病虫害发生。
水分管理原则为灌水后施肥,浅水用药,保持水层1~4cm,封行后可浅露田10天,保持土壤湿润开裂,晒田可以在土面站人不下沉为止。抑制茎叶徒长,促茎叶老粗,达到青枝腊秆,促进开花结荠。进入结荠期,适当调整深水位至5cm左右,以减少分蘖分株,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提高结荠,促进养分向球茎转运,使马蹄膨大。11月底排干田水,等待采收。
1.2.5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主要是白螟,其幼虫蛀食茎秆,会造成马蹄茎部干枯空心,果实畸形,以致马蹄产量和品质得不到足够的保证,成虫有趋光性,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有效阻止白螟繁殖。在白螟卵块孵化高峰期间狠制第二、三代幼虫,分别在8月24日和9月21日用2%阿维菌素1500倍+40%乐斯本1000倍或者20%三唑磷800倍加丙环唑混合喷药防治马蹄白禾螟各1次。病害防治:主要是秆枯病、枯萎病、白粉病,分别在9月5日、10月1日、10月15日采用用多菌灵、丙环唑、爱苗、戊唑醇、砒唑醚菌酯轮流用药防治病害,效果良好[4]。12月12日分小区进行采收测产。
淀粉含量采用碘显色法进行测定[5.6]。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由表1可知,处理A组:60cm×60cm种植规格封行最早,在9月5日封行,马蹄苗在10月11日倒伏,处理B组、C组、D组均到断水时间(11月5日)后才开始倒伏。栽培过密影响了马蹄的淀粉含量。
表1 不同栽培规格对马蹄生长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栽培规格的产量结果,以B组产量最高,达到1827.5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增产5.4%;C组产量1814.5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增产4.7%;A组产量1698.3 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减产2.0%。经过对A组、B组、C组、D组四种规格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B组产量1827.5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增产5.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组产量1814.5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增产4.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组产量1698.3kg/667m2比对照D组产量1733.5kg/667m2减产2.0%,A组与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由表1可知,淀粉含量A组为10.3%,B组为12.8%,C组为12.0%,D组为11.2%,即A组最低。由此可知,栽培规格A组由于封行时间过早、倒伏时间过早,故而产量低,淀粉含量也低;而栽培规格在B组到D组之间,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而减少,淀粉含量随着倒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表2 不同栽培规格对丰产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经测算,粉马蹄种植每667m2的地租、农资、管理费、收获人工等成本约为3800元;大田种植自繁种苗成本0.05元/株,A组、B组、C组、D组四个规格每667m2种苗成本分别为A组:1860株×0.05元/株=93元、B组:1360株×0.05元/株=68元、C组:1050株×0.05元/株=52.5元、D组:830株×0.05元/株=41.5元;2020年粉马蹄收购价3.2元/kg,按此价格计算,A组、B组、C组、D组四个规格每667m2的产值分别为5434.6元、5848元、5806.4元、5547.2元,纯利润分别为1541.6元、1980元、1953.9元、1705.7元。经过以上四组对比,说明采用B组栽培规格的经济效益最好。
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规格在60cm×60cm到90cm×90cm之间,粉马蹄的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而逐步增加且在70cm×70cm时达到最高产量,超过70cm×70cm之后产量逐步下降;粉马蹄的淀粉含量随着栽培密度减小、倒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且在70cm×70cm时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后淀粉含量逐步降低。
在栽种实验过程中,得出粉马蹄苗的种植密度越密,越易封行,从而加快植株老熟,营养积累多,淀粉含量高,产量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但倒伏时间过早也会影响产量跟淀粉含量。因此,为提升粉马蹄的经济效益,建议在钟山县地域范围内,适当增加粉马蹄的种植密度,采用70cm×70cm的栽培规格,能够使其提早封行,积累淀粉含量,进一步提高粉马蹄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