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芬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学科如生物学中,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科学态度。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学习生物科学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其一就有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必修1就精选了若干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如开编的科学家访谈里“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院士的一席谈”,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要取得科研成就需要有责任感、有热情、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创新思维、要有锲而不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又如:第一章中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许多重要的启示:科学需要实证,科学需要技术的进步,科学是一个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要有勇攀高峰,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还有:第三章中科学家的故事中“细胞世界探微三例”、第四章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第五章“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等方面的历史,都尽量展示其曲折和艰辛、继承和创新,让学生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丰富的营养,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去领会和体会“厚今薄古”。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在探究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兢兢业业的生动实例和生物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顽强、勤奋的探索精神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二、在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探究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比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絲分裂”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装片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严格按照“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这样的制作流程,关注每个步骤,规范操作,确保实验成功。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有丝分裂的观察,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高倍显微镜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观察后,让学生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能够在视野里同时看到约50个细胞,统计视野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接着把视野移动到分生区一个新的区域再统计、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实验作风,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不盲从、不轻信的科学态度。
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形成科学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如必修一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提供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想探究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有没有探究价值,能不能通过探究找到答案,最后经小组讨论、确定,提出问题。接着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并说明作出假设的依据。再经小组认真讨论,设计实验,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列出材料用具清单,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紧接着就要着手进行实验,按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束后,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看看是否与预期的结果一致,从而得出结论。这样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会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的心理倾向,养成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立课题,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成果交流、总结反思等。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素材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资料搜集与分析”中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课外实践”——“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等等。课题确立后,就要组建课题小组,并要求他们共同探讨、制订研究方案,明确采用的具体方法、活动的具体步骤、研究的主要方面、记录的主要素材等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搞调查、登门走访、实地考察记录等活动,很好地培养了他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
总之,社会责任素养既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也是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要体现自然科学课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奖社会责任内涵融于教学中,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和未来需求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①王颖 《课程.教材.教法》 2020年第二期P21-22页
赵占良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中学生物教学》 2019,6:4-8
本论文系大田县基础教育2020年立项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编号:TKTZ-20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