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环境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1-12-16 10:49何志红
启迪·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幼教心理健康心理

何志红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相应地在幼儿园二胎儿童比例明显增加,由此结构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亦明显增加。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习惯、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均在这一时期形成,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为幼稚,自我调节控制水平极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二胎环境下,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有更深远的意义。本文尝试从家园幼儿教育角度谈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二胎环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因循守旧也应该结合幼儿当下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自从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伴随而生的幼儿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掌控当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提升幼儿园工作质量保驾护航,是一位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即是一位幼教工作者对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二胎环境下,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营养教育,是基础教育,因为心理健康对人的品行、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抗打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这样的描述,确实有他的道理。当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习惯、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均在这一时期形成,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为幼稚,自我调节控制水平极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二胎环境下,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有更深远的意义。通过探讨使每个幼教工作者思想上意识到二胎开放,二胎群体出现,就像当年独生子女群出现一样,人们的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發生了变化,心理问题表现可能就不一样,在传播心理健康内容的时候也要结合当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整侧重;其次幼教工作者也可以对家长起到引领作用,真正实现孩子身心健康。

二、二胎环境下,幼儿心理健康状况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相应地在幼儿园二胎儿童比例明显增加,由此结构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亦明显增加,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易反常、攻击性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品行问题。能够进到公办幼儿园的儿童,家庭条件都相对较好,家庭结构稳定,平时对孩子也比较溺爱,对孩子需求也基本能够满足,这样就形成儿童的自我中心,蛮横霸道,渴望关注,一旦多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父母注意转移了,对他的关注减少了,可能就会引起他的丧失感,感觉到被忽视,进而会出现攻击、不守纪律、一点小事就哭闹,不听大人教导,一旦养成习惯,对其今后应对生活事件,积累的就是一些负面的行为模式。

2.情绪问题。情绪是对一切主观认知经验的感受,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二胎环境下的孩子,由于家长要花更多心机照顾弟弟或者妹妹,对大孩子关注少了,这就可能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就可能成为今后的各种问题行为。

3.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不管你愿不愿意,能力大小,都不可回避,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中教给他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儿童在与人交往中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进而会引起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

4.性格塑造。性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内化了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由于二胎原因,父母关注陪伴相对少了,孩子在性格形成中就可能注入胆小,这样在完成大人要求的任务时就会显得困难,与人交往也不主动,进而形成习得无助感。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基础,为儿童变成怎样的人成为可能,一方面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特点,比如内向外向,情绪的兴奋与抑郁等,也暴露出个体在某些方面的短板,有的体质好,耐受力强一些,有的就比较弱,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鼓励,多给予尝试。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被灌注爱,亲子的爱,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加上父母生了二胎,家庭结构变了,家长在经济上、时间精力上都会显得有压力,教养模式(相对于独生子女)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孩子的疏忽,缺乏耐心,甚至指责也多了,能够给与大孩子的爱少了,有研究表明,在追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家庭,父母普遍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觉得孩子在几岁的年龄,思想简单,只要满足吃、穿,身体健康,至于内心感受,很少被关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为今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埋下了种子。

3.学校因素。儿童进入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既存在适应的问题,同时又带着来自不同家庭养成的习惯来到这里,可以说一百个孩子可能有一百种想法和做法,如何统一、规范儿童的行为,需要幼儿园教师各方面素养都比较高,事实上,由于教师素养及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在面对复杂的人的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幼儿园如果不能给儿童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这也就加大了今后诱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为明天先做些准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园教师更是在塑造孩子灵魂(其实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中,第一个动刀子的人,如何做到让孩子们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修炼内功,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

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思想简单,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储备知识),简单的说教,根本就胜任不了这个工作,特别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在游戏中感悟,一方面需要教师考虑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游戏要浅显易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感悟,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好以下修炼:第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样能够较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第二、培养“五心”。即爱心、耐心、诚心、虚心、细心,具备了“五心”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倾注爱,有了爱的滋润,孩子才可以茁壮成长,有了耐心,我们就可以不厌其烦,有了诚心,家长和孩子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真实和坦诚,有了虚心,我们就不会骄傲,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有了细心,我们就可以发现孩子们很多细微的变化,及时给予帮助;第三、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不顺心的时候,在遭遇失败、误解的时候,我们不懂得自我疏导,自己都成了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又如何能胜任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人传递健康的教育信息,不健康的人传递的只能是不健康的信息,况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分别是非得能力还极弱,基本处于照搬照抄的水平。所以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胜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二)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形成健康的教育理念。

常言道,磨刀不负砍柴功,通过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教会家长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去识别孩子的各类问题,积极应对孩子的诉求,缓解焦虑。大多数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就是回到家里,因此跟父母的接触也就比较多,父母身上的很多习惯,孩子也容易模仿学习,比如焦虑,由于父母的焦虑,很多家长常常把和他自己期待不一样的孩子的行为,当作是问题行为,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试图加以纠正,这样往往却适得其反,比如某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喜欢叫人;又比如有些孩子有时喜欢撒谎;还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去攻击别人等等,这些家长都非常头痛,其实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是在表达儿童的某种诉求,如果教会了家长正确看待这些现象,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孩子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进而缓解家长的焦虑;帮助父母形成健康的教育理念。爱孩子,但不要控制孩子;孩子既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要注意他们的感受,要倾听;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只有家长形成了健康的教育理念,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朝健康的方向上前进。通过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更有实效性。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个人今后健康与否的关键,做好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职责,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本探究仅借助二胎政策落实,谈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张琼.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风笑天、李芬,生不生二孩?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生育抉择及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张霞,家园合作共促幼儿分享教育[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2)

猜你喜欢
幼教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