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芳
乡村少年宫既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组织开展好乡村少年宫活动对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青少年享受到更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乡村学校开展少年宫活动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例如,资金缺乏、器材有限、专业教师匮乏、活动场地有限等。长期以来,这些因素一直限制着乡村少年宫活动的更好发展,如何克服客观存在的困难、突破发展瓶颈、因地制宜开展好乡村少年宫活动,已成为乡村学校共同面临的新时代问题。武定县九厂小学立足实际,充分依托乡村固有资源、努力破解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受限等难题,积极探索适合本校乡村少年宫发展的有效方法策略,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效果显著的乡村少年宫发展之路,有效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依托彝族厚重的文化资源,传承彝族刺绣技艺
武定县彝族人口众多,彝族文化资源丰富,彝族刺绣等技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彝族刺绣技艺传承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武定县九厂小学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传承彝族刺绣技艺和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有机结合,摸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既丰富了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内容,又弘扬和传承了彝族刺绣技艺。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彝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其他民族的学生也通过“彝族刺绣”这扇窗口,更多地了解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彝族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已掌握的刺绣技艺,并在缝鞋垫、缝树叶、绣花草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时尚元素,极大地创新和丰富了彝族刺绣的形式、内容、表达方式,使刺绣技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地域性和民族性融合的多元特点。此外,彝族学生还积极承担起教授其他民族学生刺绣技艺的任务,以“教”促“学”,以“教”带“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其他民族学生主动了解彝族文化、热爱彝族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依托乡村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乡村少年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各种豆类、大米、种子、菜蔬是最常见的农副产品,而且大多价格低廉、便于取材,这为开展乡村少年宫手工活动提供了最实惠、最实用的原材料。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中,学生从自己家中带来原材料,并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开展手工制作。学生将豆类、大米、种子搭配拼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图案,将萝卜雕刻出各种形状和造型,将蔬菜制作成时装,并在汇报演出的时候进行时装展示。同时,学生在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和增强了团结合作意识。此举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形式,还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
三、选用竹笛作为主要乐器,凸显乡村少年宫活动特色
竹笛做工简单,取材方便,声音悠扬婉转,是一种深受农村学生喜爱的乐器。武定县九厂小学紧紧抓住竹笛这一特征,在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中将竹笛作为主要乐器,培养学生吹奏竹笛的兴趣爱好,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吹奏竹笛的良好氛围,打造品牌活动,凸显学校特色,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趣。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所用的竹笛由学生或家长自己制作,这也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购买乐器的开支,有效克服学校资金缺乏、器材有限的困难,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项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家长的支持好评。
开展好乡村少年宫活动,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切实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找准找实适合本校乡村少年宫长足发展的机制,创新性地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才能有效破解现行困难,取长补短、变劣势为优势,让乡村少年宫活动真正变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