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诗情画意课堂 激保家卫国豪情

2021-12-16 02:25曹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王昌龄边塞边关

曹雪

教材分析:

《出塞》(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人高度概括了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爭,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出塞》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激情讲述中领略诗歌的背景美

1.激情讲述。出示祖国风光图片,播放音乐,教师讲述: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从白居易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能领略到草原的宽广和美丽;从王之涣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能感受到大海的奔腾和汹涌;从苏轼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欣赏到庐山的风光和秀丽;从王维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能感悟到沙漠的荒凉和空旷……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段故事、一份情感。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穿越到秦汉时期,走进边塞去感受大漠的壮美风光,去见证边塞的金戈铁马。(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塞”指的是什么?(边塞,边疆险要的地方)“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3.了解作者。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王昌龄)虽然王昌龄的这首七绝诗,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但却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怪不得人们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称这首《出塞》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王昌龄及他的边塞诗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音乐、古诗及叙述创设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在抑扬顿挫中品味诗歌的节奏美

1.初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初读反馈。(1)说一说,古诗中的哪个字容易读错?(2)交流。学生交流“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再读古诗。(出示画出节奏的古诗)学生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把诗歌读通顺,读出节奏。

4.想象画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古诗中描述的画面。

5.交流方法。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只是学诗的第一步,如果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的情感,这就要理解诗的意思。请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读、查、解、问、想、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来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并在交流互动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在诗情画意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1.知背景,谈感受。

(1)教师讲解。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之后汉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所以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板书:明月 边关)

(2)说一说。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并说一说意思。(这明月是秦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边关是秦时戍边守卫的边关)

(3)介绍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与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还常常入侵中原。明月如故,雄关依旧。还有什么不变?(还有战争没变)

(4)谈感受。(出示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说一说,你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什么?(边塞远;战争时间长;战事频繁;有些战士终老边塞,战死沙场,战争很残酷)是啊,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甚至永远不能回家啊!(出示描写古代战争的诗句并播放相关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看了视频,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诗呢?(凝重的情感)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亲人的盼望和战争的残酷)

2.巧合作,激情感。

教师引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

学生读:万里长征人未还。

教师引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

学生读:万里长征人未还。

教师引读(播放音乐):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不由自主地吟诵——

学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读资料,悟诗情。(1)此时此刻,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些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的梦,都只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所有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亲盼归)(2)阅读资料。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3)你从资料中感受到什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4.读诗句,增感悟。有很多边塞诗就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出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战争让人们生活困苦,妻离子散,人们最希望的是战争停止。所以——

战士们在边关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征人们的亲人在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所有的百姓也在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戍守边疆的战士、战士的亲人们和唐朝所有渴望和平的百姓一起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在想象说话与师生配合读诗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在吟唱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读古诗。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之中,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让我们齐读古诗,以此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佩之情吧!

2.唱古诗。其实,诗歌不仅可以朗读,更可以作为歌曲来演唱。让我们一起吟唱《出塞》这首诗吧!播放歌曲《古诗新唱:出塞》,学生跟随着音乐学唱。

3.背古诗。同学们,《出塞》这首诗文字美、意境美、节奏美、情感美,让我们来背诵这首古诗,把这首古诗永远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古诗,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古诗。

猜你喜欢
王昌龄边塞边关
边关月组诗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绥芬河
爱国情怀永流传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边塞饮酒记
试论唐代士人的边塞之旅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