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
中國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流行至今。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各成员领导人身着唐装拍照,每一个纽结都传达出了中国结的文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舞动的北京”奥运标志,就是以中国结为主题创作的,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人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绳结,最早的衣服上并没有钮扣、拉链等配件,若想把衣服系牢,只能借助将衣带打结这个方法,因此,自从远古先民以兽皮缚在身上蔽体御寒之初,他们就知道如何以绳为结了。远古时代的人们会用绳结来记事。“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一条绳子就如同现在的记事本,上面大大小小的结就记录着各式各样的事情。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上,“结”有着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上古绳结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绳结也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功能,“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现存的战国铜器上装饰的数字符号上都还存有结绳的形状,这也进一步说明绳结确实曾被用来当做辅助记忆的符号,绳结也可以说是文字的前身。这时的“结”还不能说是中国结,它与现在的模样大相径庭,主要功能也不是装饰而是记录事件。古人多喜佩玉,周代男子就有佩玉的习俗,《尔雅义疏》中记载:“佩玉之组条,用以连贯玉者,也叫纶,用丝绳婉转结之。”一个精致的周代男子,一定要佩玉,在玉上打个洞,再用丝绳编出饱含寓意的绳结,绳子中间还要有不同材质的圆珠作搭配。佩玉多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后来就有了明确佩带玉的规则。在《礼记》中就有规定:天子佩白玉以黑绳搭配,公侯佩山玄玉配红绳,大夫以水青色的玉配纯色丝绳,士子佩瑜玉配杂色丝绳,等等。不同身份的人佩带不同的玉,打不同的绳结。
盘扣的编织方法是中国结的核心技法, 发展至今,种类样式也非常丰富。
此外,古代的印章、铜镜大都有印钮、镜钮来系绳,以方便挂在身上或者手拿,比如流传下来的汉印,印章的各个面都有印钮。汉代印章钮式很多,有动物类,如龟、马、羊、鱼等;有仿建筑式样的,如桥、坛、台;有器物式的,如泉、斗、瓦等20余种,因为钮式不同,印钮也会被称为马钮、桥钮和瓦钮等。印钮比玉佩的佩带更为讲究,印钮的模样、质地材料和系结在印钮上的绶绳的颜色等都与佩带者的身份有关。随着历史发展,什么等级的人、用什么样的钮式、搭配什么样的绳,都有了相关规定。所以,仅是通过身上的印章的样子和其佩带的绳子,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了。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结被大量地运用于服饰和器物装饰之中。唐宋时期民风开放,海纳百川,吸收各民族文化,中国结也得到快速的创新与发展。现在最常见的盘长结就是那时传入中原地区的。盘长结是佛教“八吉祥”之一,而且在“八吉祥”这一序列纹样中,盘长结是最后一个纹样,它的重要性正如一句民间谚语——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随着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盘长结就传入了中原。这时中原地区的绳结少有横宽型,盘长结盘盘绕绕,丝线相跟相随,寓意也很好——连绵不断,长长久久,方正有序。所以,盘长结不仅在唐宋广受欢迎,至今热度依然不减,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一个简单的盘长结。唐朝复刻的《女史箴图》上的女官身上多有飘逸的蝴蝶结,这个蝴蝶结并不是现在系鞋带所用的蝴蝶结,而是用绳结编成形似蝴蝶的结,灵动而美丽。不少的史书、壁画都体现出了绳结在唐宋时期的流行与应用,流传到现在的很多基本结都是在唐宋时期出现的。
绳结也会用来装饰衣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审美的提高,逐渐将束缚衣服的绳结进行美化,使其成为衣服的装饰物。考古界出土的南宋时期的衣物上多存在一字扣——盘扣的一种。后来,又在盘扣后端继续用绳子盘织成各式各样的盘花,使得盘扣的花式种类更加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扣、梅花扣、金鱼扣,有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这时用于装饰衣服的结就可以被称为中国结了。这些盘扣以其精美的外表、复杂的做工,经常会用到高档服饰中。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往今来的文化交流中也被国际友人所喜爱。
明清两朝,绳结的编制手法与绳结装饰的色彩搭配均得到巨大程度的创新与发展,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品,比如轿子、窗帘、帐钩、扇坠、发簪等都以绳结作为装饰。可以说,我国的绳结文化发展在此时达到了巅峰。中国结发展更加多样化,被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与习俗中。
中国结繁琐,千缠百绕,缠绵不断。当绳结出现在诗词中时,多是表达缠缠绵绵的感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爱情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成双丝网,上面打着千千万万的结,思绪万千,理不出头绪来。“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同心结自然是想永结同心,原本想做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没曾想竟是自己一厢情愿,单相思罢了。“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用柳条打成一个同心结送给即将分别远行的人,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呀。赠予绳结,这样隐晦又明确的表达自己心意的方式最适合用在爱情上了。
诗词中用绳结表达爱情,婚礼中也会用绳结象征婚后的忠贞不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新娘坐着大花轿到男家,下轿后,两家要各出一根红绳绾成“同心结”,男女须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天地。所谓“结发夫妻”的说法,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夫妻双方要各自从头上剪下一缕长发打成一个结,放起来,以示爱情永恒。唐朝诗人晁采的《子夜歌十八首》中有这样的诗句:“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描写的便是一对情侣偷偷用发丝绾作同心结,私定终身。人们仍认为“结”有契约作用,打一个结就是在婚姻中许下了承诺。
绳结也会用到其他习俗当中。端午节时,小孩子的手上都会戴上五色绳,可以辟邪,防止五毒近身。用五种颜色的绳子编成手链颈链,五彩线并不是随意的五种颜色编织的,必须是白、红、黑、黄、青,这与古人的五行相对应。在合适的时候摘掉绳子,扔去水中,就可以扔掉百病。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打成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绳”与“神”音相近,“结”与“吉”又谐音。人们认为绳结是神圣又吉利的,能够给人带来好的运气。求财的双钱结,即是以两个古铜钱状结相连而得名,象征“财源广进,财运亨通”,古时钱又称为“泉”,与“全”同音,寓意为“钱运双全”;求升官的戟结,“戟”与“级”同音异声,吉祥图案里,常在花瓶中插进三支戟,其旁再配以笙图,则寓意平平安安,连升三级,戟结就有“官运亨通、升迁迅速”的寓意;求前程的团锦结,花团锦簇,既想要家庭团圆和睦,又令自己前程似锦。过年常见的中国结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鱼结有年年有余之意,长寿结当然是希望家中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现在中国结随处可见,书签、钥匙扣、车饰和服装上都有中国结的身影,但这些多为商业性的开发,对这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内,并没有系统的中国结实物的收集和整理,而在日本却有着更为详细的整理。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以及其他深受中国儒家礼教影响的国家,反而更好地发扬了中国结艺术。
中国结艺术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广为流行,韩国更是把它作为手工艺品中的精华。前一段时间韩国要将中国结作为“韩国结”申遗的消息一出,引发了中国广大网友的愤怒。事实虽然被有些媒体“添油加醋”了,但韩国确实将这种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品称为“绳结”并申请加入世界遗产。早在1968年,“绳结”就被韩国政府批准为国家级第22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不过他们申遗的材料中有明确说明:绳结的编织方法和染色方法是在中国三国时代从中国传入的。
2018年“魅力上海”活动在匈牙利举办, 当地市民对中国结的盘法非常好奇。
中国结的元素被用在了袖扣设计上。
在现代社会,文化会被共享并影响着彼此,尤其在东亚,古老而富有活力的中华文明一直在创造发展着自身的文化,并深深影响着周边国家。虽然这次韩国申遗“中国结”是乌龙事件,但这么多年来,韩国一直走在申遗的道路上,其中不少申遗项目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日本曾經就木屐申遗,但因我国考古证明了木屐起源地是中国而申遗失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瑰宝,需要我们的坚守与呵护,只有熟知、发扬自己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来路,照亮我们未来的征程。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滋润,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己的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手机的方寸之间轻触,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责编: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