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对干扰素调节因子1 的调控及其机制

2021-12-16 07:05牟斐斐杜希恂毕明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氯喹泛素调控

牟斐斐,陈 曦,杜希恂,焦 倩,毕明霞,姜 宏

青岛大学国家生理学重点(培育)学科,山东 青岛 26607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等[1-3]。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为主形成的路易小体[4,5]。P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PD的神经退变[6,7]。1988年,McGeer等[9]在PD患者的尸检标本中首次观察到黑质区存在大量激活的小胶质细胞[8],并且PD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深入探讨免疫炎症在PD神经退变中的作用,已成为PD研究的热点。

神经炎症的发生往往是细胞内蛋白异常聚集的结果,如α-Syn、amyloid-β等[10]。α-Syn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性因子分泌增加[11,12]。此外,α-Syn纤维聚集体以依赖Caspase-1的方式增加单核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的释放,触发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13]。免疫细胞的激活又会进一步促进α-Syn经囊泡的摄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14]。α-Syn的两个抗原表位(Y39和S129)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 Ⅰ)呈递给T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应答,提示P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5]。但是,PD中α-Syn诱发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在抗病毒感染、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6]。当细胞受到炎性刺激后,IRF-1会发生磷酸化和二聚化而被激活,通过与干扰素调节因子结合元件(IRF-E)结合,参与免疫应答[17,18]。IRF-1已被证实与缺血性脑损伤、急性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等多种疾病有关[18],然而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PD中的作用却未见报道。IRF-1是否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参与PD发生的呢?IRF-1的表达受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MDM2作为IRF-1的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其蛋白稳定性[19]。研究PD中IRF-1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将为阐明神经免疫反应参与PD神经退变提供依据。

本研究选用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以及携带人A53T突变型α-Syn的转基因小鼠,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RF-1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和核浆蛋白分离技术观察IRF-1亚细胞定位情况。SH-SY5Y 细胞给予不同浓度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选用不引起损伤的最大浓度MG132和氯喹处理SH-SY5Y细胞,检测IRF-1蛋白表达的变化。最后,观察α-Syn过表达对MDM2及其介导的IRF-1泛素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在PD模型中深入探讨α-Syn对IRF-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揭示α-Syn触发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在PD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通过调控中枢免疫炎症反应以减轻神经退变,有望为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MEM、F12 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IRF-1、MDM2 抗体(Abcam),β-actin、β-tubulin、MAX 抗体(CST),Myc、HA标签抗体(MBL),lipofectamine 2000、荧光二抗、DAPI染色液(Invitrogen),SYBR Green染料(Takar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和山羊抗兔二抗(Absin),MG32、氯喹(APExBIO),MTT(Sigma)。

1.2 SH-SY5Y细胞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SH-SY5Y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MEM+F12完全培养基中,置于CO2细胞培养箱(37 ℃,5%CO2)中培养。

1.3 SH-SY5Y细胞转染

构建WT α-Syn和A53T α-Syn过表达载体,实验分组:空载组、WT α-Syn 过表达组、A53T α-Syn 过表达组。将SH-SY5Y细胞以1×105/mL密度接种6孔板,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DNA(μg):lipofectamine 2000(μL)按照1∶2.5比例混合,室温静止20 min。加入新的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基,然后将DNA-脂质体复合物逐滴加入。将细胞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4 h后弃去含DNA-脂质体复合物的培养基,换成含血清抗生素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

1.4 A53T α-Syn转基因小鼠基因型鉴定

2月龄携带人A53T突变型α-Syn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B6;C3-Tg(Prnp-SNCA*A53T)83Ⅴle/J]雌雄各2只购于美国Jackson Laboratory,置于恒湿(50%±10%)、恒温(21±2 ℃)、昼夜循环光照(12~12 h)环境下生活,自由饮水、取食。待新生鼠饲养至1月龄,取小鼠鼠尾加入500 μL裂解液,恒温箱中55 ℃过夜,涡旋至鼠尾完全裂解,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350 μL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振荡。4 ℃,12 000 r/min离心10min,弃掉液体干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Ct值鉴定基因型。实验分组:3月龄和6月龄A53T α-Syn纯合子小鼠各6只以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各6只。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F-1 mRNA水平

实验分组:空载组、WT α-Syn过表达组、A53T α-Syn过表达组。提取细胞总RNA后,取5μg RNA加入20 μL反应体系中进行逆转录,应用SYBR Green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IRF-1上游引物序列:5'-AAAGTCGAAGTCCAGCCGAG-3';下游引物序列:5'-CAGAGTGGAGCTGCTGAGTC-3',GAPDH上游引物序列:5'-GCACCGTCAAGGCTGAGAAC-3';下游引物序列:5'-TGGTGAAGACGCCAGTGGA-3'。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5 ℃30 s;变性95 ℃5 s,退火、延伸60 ℃30 s,40个循环。应用2-△△Ct相对定量法计算IRF-1基因表达。

1.6 Western blot检测IRF-1和MDM2蛋白表达水平

细胞实验分组:空载组、WT α-Syn过表达组、A53T α-Syn过表达组。动物实验分组:3月龄和6月龄A53T α-Syn纯合子小鼠各6只以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各6只。提取细胞或组织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加入5×loading buffer混匀,100 ℃水浴5 min。取20 μg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转移到PⅤDF膜上,10%脱脂奶粉室温封闭2 h,加入相应的一抗(IRF-1,1∶1000;MDM2,1∶1000;β-tubulin,1∶10 000;β-actin,1∶10 000;MAX,1∶10 000),4 ℃摇床孵育过夜。TBST溶液漂洗10 min×3 次,加入二抗(goat anti-rabbit IgG-HRP,1∶10 000;goat anti-mouse IgG-HRP,1∶10 000),放置摇床室温1 h,TBST溶液漂洗10 min×3次。ECL化学发光液显影,UⅤP凝胶成像后条带用Image J软件分析。

1.7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RF-1亚细胞定位

实验分组:空载组、WT α-Syn过表达组、A53T α-Syn过表达组。将细胞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 min后,加入10%山羊血清室温封闭1 h,去除封闭液,加入IRF-1一抗,4 ℃孵育过夜,PBS溶液漂洗5 min×3次,加入荧光标记羊抗小鼠二抗,37 ℃孵育30 min,加入DAPI室温孵育10 min,PBS溶液漂洗5 min×3次,甘油封片,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拍摄荧光图像。

1.8 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实验分组:0、0.01、0.05、0.1、0.2、0.5、1、2 μmol MG132处理组和0、5、10、30、50、100、150、200 μmol氯喹处理组。将SH-SY5Y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G132和氯喹处理24 h后,每孔加入20 μLMTT,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 h,加入100 μL DMSO振荡混匀后,应用酶标仪检测494 nm和630 nm波长吸光度值,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

1.9 泛素化实验检测IRF-1泛素化水平

实验分组:Myc-IRF-1+Flag-空载+HA-空载、Myc-IRF-1+Flag-空载+HA-Ub、Myc-IRF-1+Flag-WTα-Syn+HA-Ub、Myc-IRF-1+Flag-A53Tα-Syn+HA-Ub。细胞转染相应质粒后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20 μmol/L),8 h 后收集细胞,4 ℃,3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置于冰上。加入400 μL HEPES裂解液重悬,超声裂解,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40 μL上清液加入2×loading buffer,100 ℃水浴5 min,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剩下的360 μL上清液加入2 μLMyc标签抗体,4 ℃旋转4~6 h。加入40~60 μL protein A/G PLUS-Agarose,4 ℃旋转8~10 h,4 ℃,3000 r/min,离心3 min,弃掉960 μL上清液,剩余40 μL加入2×loading buffer混匀,100℃水浴10min。孵育相应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实验。

1.10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以上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ⅤA),继以Student-Newman-Κ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α-Syn过表达导致IRF-1蛋白水平升高

WT α-Syn和A53T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中,IRF-1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图1A),而IRF-1的蛋白水平升高,与空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B,C)。3月龄和6月龄小鼠黑质区IRF-1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1D,E)。

图1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以及A53T α-Syn转基因小鼠黑质区IRF-1表达的变化Fig.1 Changes of IRF-1 expression in α-Syn-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 and A53T α-Syn transgenic mice.A:Real-time PCR was applied for detecting IRF-1 mRNA levels in wild-type(WT)α-Syn or A53T α-Syn-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examine IRF-1 protein levels in WT α-Syn or A53T α-Syn 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B,C)and in the SN of 3-and 6-month-old A53T α-Syn transgenic mice(D,E).Data ware presented as the ratio of IRF-1 to βtubulin.**P<0.01,***P<0.001 vs control;##P<0.01 vs WT α-Syn group;^^^P<0.001 vs WT group.n=6.

2.2 α-Syn过表达促进IRF-1核移位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载组中IRF-1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中,WT α-Syn和A53T α-Syn过表达组IRF-1在胞核的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2A,B)。WT α-Syn和A53T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中,IRF-1在胞核的蛋白水平升高,与空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2C,D)。

图2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中IRF-1亚细胞定位的变化Fig.2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IRF-1 in α-Syn-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A: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IRF-1 in WT α-Syn or A53T α-Syn 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H-SY5Y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anti-α-Syn(green)and anti-IRF-1(red)and cell nuclei were counterstained with DAPI(blue).Scale bar=20 μm.B:Quantification of cells with IRF-1 fluorescence labeling.***P<0.001 vs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 control group;###P<0.001 vs nucleus in control group.C,D:Cytoplasmic and nuclear protein were isola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RF-1 in cytoplasm and nuclei by western blotting.A cytoplasmic marker β-tubulin and a nuclear marker MAX were used as the internal control.^^^P<0.001 vs nuclear protein in control group.n=6.

2.3 MG132和氯喹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0、0.01、0.05、0.1、0.2、0.5、1、2 μmol/L)以及溶酶体抑制剂氯喹(0、5、10、30、50、100、150、200 μmol/L)处理SH-SY5Y 细胞24 h,MTT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随MG132(图3A)和氯喹(图3B)浓度升高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用不引起细胞损伤的最大浓度(0.2 μmol/L MG132和30 μmol/L氯喹)进行后续实验。

图3 不同浓度MG-132或氯喹处理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G132 or chloroquine on the viability of SH-SY5Y cells.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in SH-SY5Y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MG132(A)or chloroquine(B)for 24 h.**P<0.01,***P<0.001 vs control.n=6.

2.4 α-Sy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调控IRF-1蛋白表达

0.2μmol/L MG132处理SH-SY5Y细胞24 h后可显著加剧α-Syn对IRF-1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与单独过表达WT α-Syn和A53T α-Sy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4A),而30 μmo/L氯喹处理SH-SY5Y细胞24h后IRF-1的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图4B)。

图4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经MG132或氯喹处理对IRF-1蛋白表达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MG132 or chloroquine on IRF-1 protein levels in α-Syn-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A:Western blotting for detecting IRF-1 protein levels in WT α-Syn or A53T α-Syn 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 treated with 0.2 μmol/L MG132 or 30 μmol/L chloroquine.B: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RF-1 expression relative to β-actin.*P<0.05,***P<0.001 vs control;##P<0.01 vs WT α-Syn group;^^P<0.01 vsA53T α-Syn group.n=6.

2.5 α-Syn过表达导致MDM2蛋白水平降低

WT α-Syn和A53T 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中,MDM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空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5A,B)。同样地,3月龄和6月龄小鼠黑质区MDM2 的蛋白水平也出现降低,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5C,D)。

图5 α-Syn过表达对MDM2蛋白表达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α-Syn overexpression on MDM2 protein levels.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MDM2 protein levels in WT α-Syn or A53T α-Syn overexpressed SH-SY5Y cells(A,B)and in the SN of 3 and 6-month A53T α-Syn transgenic mice(C,D).Data were presented as the ratio of IRF-1 to β-tubulin.**P<0.01,***P<0.001 vs control;##P<0.01 vs WT α-Syn group;^^^P<0.001 vs WT group.n=6.

2.6 α-Syn抑制IRF-1的泛素化修饰

应用泛素化实验检测α-Syn过表达对IRF-1泛素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第2泳道,图6),过表达WT α-Syn和A53T α-Syn后,IRF-1的泛素化水平明显降低(第3和第4泳道,图6)。

图6 α-Syn过表达对IRF-1泛素化水平的影响Fig.6 Ubiquitylation assay for determining IRF-1 ubiquitylation levels in WT α-Syn or A53T α-Syn overexpressing SH-SY5Y cells treated with 20 μmol/L MG132 for 8 h.Panels are representative results of 3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3 讨论

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免疫系统紊乱和炎症反应被证实参与了PD的神经退变过程[20]。Sulzer等研究发现,PD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5]。PD患者以及动物模型的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清中均检测到较高的炎性因子表达,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IL-1β等[21,22]。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导致PD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23]。目前靶向神经免疫炎症成为PD治疗的潜在靶点,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显著降低PD 的发病风险[20,21],但由于长期服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肾脏和其它器官系统的损害等,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24]。因此,深入了解神经炎症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合理调控脑内的炎性反应,为开发新型的PD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α-Syn作为PD的特征性病理标志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是第一个被确定与PD发病相关的突变蛋白,其基因错义突变(A53T,A30P,E46Κ等)可导致家族遗传性PD的发生[25,26]。在正常生理条件下,α-Syn不具有神经毒性,主要富集于突触前末梢,但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细胞内α-Syn单体发生错误折叠和异常聚集,形成寡聚体和纤维状多聚体,具有细胞毒性。α-Syn异常聚集不仅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重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还可诱发神经元内炎症反应的发生,促炎因子释放增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炎性损伤[27-29]。但是,PD中α-Syn诱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神经退变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深入探讨α-Syn触发免疫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对于了解α-Syn在PD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IRF-1是IRF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由3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转录因子,通过诱导IFN 基因表达,参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30,31]。正常生理状态下,IRF-1位于胞浆中,处于失活或较低水平表达状态,当细胞受到干扰素γ(IFN-γ)、TNF-α、IL-6等因素刺激后,IRF-1发生磷酸化和二聚化,入核后通过与IRF-E结合,激活IFN基因转录,发挥免疫调节功能[32]。IRF-1既能被IFN-γ诱导生成,同时也能介导IFN-γ刺激的NO合成基因的表达[33]。IRF-1基因敲除小鼠的淋巴细胞中缺乏成熟的CD8+T细胞、巨噬细胞IL-12 产生缺失以及NΚ 细胞发育缺陷,说明IRF-1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激活发挥重要作用[34]。虽然IRF-1介导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作用已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报道,但是其在PD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论是α-Syn过表达的SH-SY5Y细胞,还是A53T α-Syn转基因小鼠黑质区,IRF-1的蛋白水平均上调,并且α-Syn过表达促进IRF-1从胞浆转移到胞核中,可能激活下游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提示IRF-1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PD发病的原因之一。

我们进一步在PD模型中研究了α-Syn调控IRF-1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α-Syn过表达不影响IRF-1 mRNA水平,却可显著上调其蛋白表达,提示α-Syn对IRF-1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修饰水平。细胞内IRF-1的表达受到严密的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和蛋白酶体降解是维持IRF-1 蛋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35]。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涉及细胞周期调控、凋亡、应激反应、DNA修复、抗原提呈、信号转导、癌症、炎症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主要是由泛素(Ub)、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蛋白酶体及其底物形成的一种级联反应[36]。一般靶蛋白的泛素化需要特异的E3泛素连接酶来识别和结合靶蛋白序列,经泛素化修饰的靶蛋白然后会进入蛋白酶体被降解[37]。MG132是一种常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细胞通透性,在体内和体外均已被证实可有效抑制蛋白酶体活性[38]。氯喹作为自噬溶酶体的抑制剂,不仅广泛用于治疗疟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的作用[39]。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可显著加剧α-Syn对IRF-1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而溶酶体抑制剂氯喹不影响IRF-1的蛋白水平,说明α-Sy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而非自噬溶酶体途径,调控IRF-1的蛋白表达。

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E3泛素连接酶决定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通过调控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DNA修复、蛋白质的质量控制等[40,41]。目前发现鉴定的E3泛素连接酶主要有HECT结构域家族、RING结构域家族、U-box蛋白家族。MDM2作为RING结构域家族的E3泛素连接酶,在结构上包含四个进化保守的结构域:C端的两个环指结构(RING1和RING2)、环指间区(IBR)形成的锌指结构域、N端的泛素样结构域(UBL)以及特异性的酸性序列结构域,从而表现出E3泛素连接酶活性[42,43]。已有研究证实,MDM2参与调控IRF-1的泛素化降解,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MDM2除了与p53形成负反馈调节机制,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以外[44],最近有研究表明,MDM2可直接激活parkin,促进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5]。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α-Syn过表达通过抑制MDM2蛋白表达及其介导的IRF-1泛素化修饰,从而上调IRF-1蛋白水平,揭示了异常聚集的α-Syn调控IRF-1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PD神经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本研究深入探讨α-Syn通过上调IRF-1表达,进而诱导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α-Syn对IRF-1的调控并非发生在转录水平,而是通过抑制MDM2对IRF-1的泛素化修饰,导致IRF-1蛋白水平升高。本研究为α-Syn调控IRF-1参与PD神经退变提供新的机制,合理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有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为PD 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氯喹泛素调控
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质介导的新型泛素化过程
泛素链的体外制备、磷酸化修饰与标记方法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泛素化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保护与促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泛素化修饰在DNA 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氯喹/羟氯喹治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0年老药氯喹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