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2021-12-16 12:38李荣宜江苏省新沂市芳草地小学江苏徐州2214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习力长方形正方形

◎李荣宜 (江苏省新沂市芳草地小学,江苏 徐州 221400)

在现代教育的新标准下,以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革新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小学生的培育重点转移到“学习力”的培养之中.培养“学习力”的关键是建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及能力的养成,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完成小学数学教育的预期目标,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新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以往的授课形式有较深的固定印象,导致这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陈旧,仍然是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而现代新型教育下要求小学生在课堂中要占据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这种依靠小学数学教师单方面讲课、小学生静静聆听的形式显然达不到新教育标准所预设的数学教育效果,而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不是从自身的主观性出发的,相反,这种被灌输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小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难以让其在保持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主动求学.虽然这种陈旧的数学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概念性学习,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力”方面还是显然起不到明显作用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所设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优化创新,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喜好,从主观方面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综合“学习力”的效果.同时,这种开设创新课堂教学情境的授课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的情谊,通过活泼生动的气氛来增添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热情.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多则混合运算的授课时,较长的运算式子会让小学生感到复杂乏味,逐步失去继续运算的耐心,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多则混合运算中重拾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设定一个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比如原本的运算题目为:98+36-42=?这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设的题目,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于这种加减混合的运算要采用列竖式的方式,首先将98+36=134运算出来,再列另一个竖式来计算134-42=92,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和小学生讲:“在超市购物时,小美同学选购了一套售价为98元的童话故事书和一个售价为36元的文具礼盒,这时正好遇到了超市的抽奖活动,小美同学很幸运地抽到了减免42元价款的奖券,那么请同学们来当收银员,算一算小美同学在超市购物时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呢?”这样的创新型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对于98+36-42这个混合算式的计算兴趣,同时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程度,有效地强化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力”方面的培养效果.

二、巧妙设问,明确小学生的提问权限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大多给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带有确定意味的,像“正方形周长公式为边长×4对吗?”、“乘法口诀同学们都掌握了是不是?”这种课堂提问,潜意识中就要求了小学生的回答注定是“对”和“是”,这种机械化的形式化回答,小学生有可能根本不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随口说出,其目的是完成回答,而不是真正去想教师所提问的数学知识点,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师难以发现小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小学生明确其课堂提问权限,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只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某些数学理论知识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小学生同样可以进行发言提问.为了增加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提问频率,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其创造提问的时机,并以鼓励的态度树立小学生乐于并敢于提问的观念,这样一来,充分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力”,也有助于小学生自主思考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小学生的个性习惯作为问题引领的立足点,所选取的教学问题要能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同时拥有较强的教化提升作用,以使小学生可以在这一教学问题的正确指引下,对于后续的关联知识进行同步高效的学习,为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提供一定的保障.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正方形与长方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讲授时,即便是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可以对小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优化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那么老师想让同学们来动手操作一下,看一看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是不是真如课本所讲的那样,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到?”这种激进式的提问,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有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纸板、尺子、剪刀等工具,首先画出一个长为12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并动手裁剪下来,同时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12+10)×2=44厘米,并要求小学生在这个长方形之中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它的周长,小学生通过思考,选择了用长方形的宽作为所选正方形的边长时,所得到的正方形周长最长,为10×4=40厘米.通过这种授课形式,有助于小学生手脑能力的共同开发,解决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每一个小学生对于文字公式的学习认知转变为娱乐式的轻松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三、树立自主求知意识,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进击式教育,会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倍感压力,教师应当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对于数学这类思维性学科的学习,被动吸取是起不到锻炼效果的,因而需要小学生自身能拥有自主学习数学的观念,使小学数学的授课起到更优质的成效.由于小学生的天性爱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授课时以竞争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取这样的一道题目:悠悠同学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了一本总共48页的哲理名言书,学校图书馆给悠悠同学一周的阅读权限,一周后要将这本书完好归还,悠悠同学计划每天读6页书,请问悠悠同学能按时归还这本书吗?这道题目是检验小学生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要求小学生能准确地计算出48-6×7的结果.由于本题的计算难度较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计时竞赛的授课方式,让小学生们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此题,这也是对小学生审题、懂题、算题一系列程序的综合考验.最终获胜的小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给予的小奖励,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给小学生再次明确本题的最终解答结果是:48-6×7=6,意思是悠悠同学还有6页没读完,不能按时去图书馆还书.这种竞争游戏式的解题模式,借助获胜的成果奖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使小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去思考学习,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程度,也有效地确保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特定的有效方式树立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主求知意识,以便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进而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四、客观良性的教学评价,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小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受损.为此,要想使小学生能够重拾数学学习自信心,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小学数学教师客观良性的教学评价必不可少.这种客观良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自信心,对小学生后续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小学生对自身的数学潜力有清晰的认知,更好地发挥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比例与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选取以下题目进行授课讲解:学校为小朋友们购买了A,B两箱苹果,已知A箱苹果的重量是32千克,从B箱苹果中拿出百分之20后,A,B两箱苹果的重量比是4∶3,求两箱苹果的原始总重量.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本题的解答,并对题目中的“百分之20”及“4∶3”等信息进行重点提示,然后要求小学生在自主解答完毕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学习小组中与其他同学分享对比,最终合力得出本题的最终答案是:设两箱苹果的原始总重量是x千克,可以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32∶[(x-32)×(1-20%)]=4∶3,然后通过比例定理解出x=62,进而得出本题的结论是两箱苹果的原始总重量为62千克.在这道题目的授课过程中不难发现,有自主作答和小组作答两个环节,也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这两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客观良性的评价.对于顺利并且正确解出此题的小学生,教师应以积极的语言对其进行鼓励,像“真棒”“真厉害”这类的鼓励语言对小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对于无法正确解出此题的小学生,教师不应急于一时的批评责备,而是以和蔼耐心的语态逐步细致地引导学生理解本题的题意,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其尽可能地凭自己的能力做出答案.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小学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多元化的评价角度设定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授课过程中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学习力”,在教学情境、课堂设问、学生意识形态及学习信心方面都要重点关注,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不断开拓新形式,致力于小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通力融合,促进小学生潜能的进一步开发,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学习力长方形正方形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