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龙
(镇原县平泉初级中学,甘肃 庆阳 7445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自然选择。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微观角度强调将具体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从过去的幻灯片到现在的投影仪、实物投影仪与一体机,它们都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实施工具;宏观角度强调以信息技术思想来优化教学,追求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较多,而融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研究相对较少。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追求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并非没有可能。而站在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又不是那么完美。信息技术大都以教学辅助手段的形式出现在化学课堂上,要想让二者深度融合,教师还需付出一定的努力。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从分子、原子等微观角度来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因此,在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具有多媒体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强大功能的信息技术理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由于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的大小与性质很难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如果空洞地利用数据去告诉学生原子有多小,学生其实很难理解。面向初中生,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好是能帮学生建构起具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自然运用的手段,通过图片或动画向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类比的素材,如可将一个原子类比成一个乒乓球,将乒乓球类比成地球,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原子大小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还体现在信息技术思想对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影响上。一个初中生的理想学习状态应当是能够主动寻找学习共同体来提高自身的学习状态。因此,笔者提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在理解原子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需要,向教师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要求,这种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是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融合的重要体现。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融合的体现之一是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学习需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往往体现在如何突破自身的学习阻碍上,而这时候,信息技术确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通过宏观现象来探索微观奥秘的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微观世界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微粒,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突破学习阻碍。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这一课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认识原子核结构的时候,会自发地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原子、乒乓球和地球之间的体积大小关系已经熟悉了的话,那么原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又该如何类比呢?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这时,教师可以预设一个动画,用一只蚂蚁来代表原子核,然后推远镜头,将蚂蚁的画面转化成体育场的画面,告诉学生体育场就相当于原子,这样一来,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教师还要帮学生建立起“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这一认识。除了展示传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外,笔者还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想理解这句话,你看到的会是怎样的场景?”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画面,这个画面有点类似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但又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细化。当学生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作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3D动画可以为学生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尤其是帮助学生认识核外电子的能量分布规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发挥了教学辅助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时候,学生能自发地形成运用信息技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预测到这种需要,由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除了表现在促进学生的“学”上外,还表现在促进教师的“教”上。化学教师如果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则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肯定有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需要。对于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而言,这种需要既可以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来满足,也可以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来满足。实际上,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应当从信息技术中汲取力量,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追求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怎样能够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这样的教学意识,是让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师的“教”高度融合的保证。例如,“原子的结构”这一内容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为翻转课堂,如通过微课向学生呈现化学反应的电子得失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为教师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实践表明,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客观上,这也能证明信息技术提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被理解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实际上,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这种辅助作用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的时候,也在辅助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何时运用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这都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而得出的答案,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加深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当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时,教学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