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 李 扬 陈向鸿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摄影是真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体现着摄影人的观点和立场。优秀的摄影作品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在摄影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数码单反摄影”是技法类课程,自2009年开设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经过10余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于2017年4月获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8月,“数码单反摄影”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套教学视频、习题集等资源制作完成,经个人申请、学校推荐,获批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目前“数码单反摄影”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完成5期教学,选课总人数达58000余人。选课人数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期30余门摄影课程中名列前茅,在笔者学校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30余门课程中,选课人数名列第一。根据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员的课程评价及课程讨论来看,本课程深受大家的好评。2019年7月,本课程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12月,本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本课程结合摄影课程特点,通过讲授摄影人物故事、分析具有思政元素的优秀摄影作品及组织“课程思政”摄影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了全程育人。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案例教学是技艺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最好方法。针对“数码单反摄影”课程的特点,课程团队编写了多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在分析摄影作品的同时,融入摄影作者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摄影名家的人生经验,启迪人生智慧。同时,课程还收集了大量反映正能量的摄影作品,并在教学中进行了较好的融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课程第一讲为课程简介,主要介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数码单反摄影”课程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教学内容,以课堂平台为教学环境,翻转课堂和问题驱动为教学方法,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介绍教学模式时,融入课程团队开发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码单反摄影”和探索混合式教学的艰辛经历,并展示本课程的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敬业精神示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本课程第一章“摄影入门”的第二讲“数码单反选购”,通过对数码单反相机发展简史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自学习惯和进行终身学习是人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让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本课程第三章“摄影构图”的第一讲“好照片的标准”,通过几组照片的对比分析引入主题——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好照片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有好的主题,二是有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三是画面要简洁。教师在讲解完好照片的标准之后,要通过大量的作品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其中一幅就是摄影家解海龙的代表作《大眼睛》。教师在分析《大眼睛》时,融入解海龙的摄影经历,让学生认识到摄影不能只拍摄甜美的事物,这样的照片缺少思想性。好照片不等于好看的照片,好照片应该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大眼睛》的出彩,并不是因为拍摄技巧有多高,而是因为上学难是当时的基本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教师通过对《大眼睛》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拍摄老百姓关心的事。
此外,仅仅初中毕业的解海龙,在摄影道路上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创作出了大量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通过解海龙的事迹介绍,引导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坚持不懈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本课程第三章“摄影构图”的第一讲“好照片的标准”,还分析了一组《最美逆行者——疫痕》的作品。在分析作品的同时,教师通过介绍其中一位护士支援湖北武汉的故事,展现其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道德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一个肯牺牲“小我”利益的人,一般会懂得忍让,不会轻易与人发生争执,这样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本课程第三章“摄影构图”的第三讲“拍摄机位”,在分析俯视角度摄影作品时,教师介绍了贺延光拍摄《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的故事。贺延光为了拍摄好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画面,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三个小时排队入场,选择合适的拍摄机位。为了抓拍到精彩的决定性瞬间,他设想两位领导人见面时的情形、握手时的画面,并思考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才能突出主体,简化背景。在两位领导人会面之前,贺延光不断尝试,反复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组合及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做到万无一失。教师通过介绍贺延光的拍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课程第四章“摄影后期”的第四讲“局部处理”,教师通过介绍“华南虎照片事件”及其恶劣影响,让学生理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是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新闻信息。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虚假的新闻照片会严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会构成犯罪。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拍摄中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拍摄对象。数码摄影及数码后期处理技术为新闻摄影带来了亘古未有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但同时给它的真实性带来了无限挑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通过介绍造假照片及其危害,引导学生坚持道德底线,遵守法律行规,在照片后期处理的过程中不得移动、修改、添加、覆盖照片的任何像素,以保证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
本课程从历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比赛获奖作品中收集具有思政元素的优秀摄影作品。从反映中国精神的摄影作品中收集具有思政元素的摄影作品,如反映雷锋精神、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摄影作品。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分析这些具有思政元素的优秀摄影作品,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感悟做人的道理。
“数码单反摄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技法类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摄影理论之后,能够掌握数码单反、微单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拍摄出比较好的摄影作品。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除了利用案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之外,本课程还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摄影实践活动,通过拍摄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民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全面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摄影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门类,以客观事物作为拍摄对象,应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摄影作品的魅力在于具有潜在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摄影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拍摄老百姓关心的事。既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也要关注民生问题,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此,本课程把记录百姓生活作为一个重要实践项目,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城中村、街道、公园等地进行纪实摄影创作,拍摄小人物、小事件,捕捉百姓生活的生动瞬间和动人场景,展现人居环境、风土人情及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树立关注民生的摄影理念。通过记录百姓生活,学生对好照片的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纪实摄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并创作出了一些较好的纪实摄影作品。
本课程通过开展“拍客在行动”活动,让同学们利用相机记录身边事,把校园内外的正能量和不文明现象分别拍摄下来,并通过课堂展示分析,传递正能量,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文明现象的认知和自觉践行能力。
本课程加强了与美术学院团委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团委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用摄影技能为学院、为社会服务。
美术学院团委着力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连续四年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创意涂鸦”活动,创作了“中国梦图腾”“六有青年涂鸦”“践行三走卡通形象”“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建新功”等一批优秀涂鸦作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扬“五四”精神,展“三走”之风,打造活力校园,彰显艺术特色。学院团委还开展了“我和国旗合个影”“我对祖国说句话”等系列活动,既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敬爱之情,又与所学专业完美融合。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保存影像资料,展现学院师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美术学院团委还开展了贫困学子关爱帮扶计划,举办了大型师生作品爱心义卖活动。爱心义卖活动已经开展了两次,参与学生1000余人。其中“笔墨有情——圆贫困学子一个艺术梦”爱心义卖活动,收集学生作品536件,教师作品31件,募集善款91990元,受助学生达37人。此外,学院团委已在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爱心服务活动10年,服务人数累计1000多人。在这些公益活动中,课程团队组织学生积极捐献作品,并义务翻拍全部所捐作品和记录活动过程。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锻炼了摄影技能,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思想内涵的优秀摄影作品,不仅增强了专业自信,还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10月31日,笔者学校迎来80周年华诞。值此喜迎校庆之际,美术学院同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青蓝相继”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为了配合本次展览,宣传学院文化,展现学院精神风貌,学院决定制作一部宣传片,并由图像媒体系师生共同完成。2020年7月,在图像媒体系4位教师的带领下,选拔了7名摄影基础较好的高年级学生,组成了宣传片制作团队。历时3个多月,同学跟随教师收集整理各类珍贵院史资料,采访20余名退休老教授和优秀校友,拍摄校园分镜头,并按行业标准进行剪辑、配音。宣传片一经推出,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宣传与推广学院文化做出了贡献。通过整理院史资料、采访老教授,同学们对学院发展历程、学院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了“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师大精神,纷纷被老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所感动。
本课程第一讲除了进行课程简介之外,还会把学生分成4个团队并选出小组长(每班人数为20~25人),每个团队围坐成一圈,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每堂课结束之前,课程团队通过“雨课堂”把下堂课的课前学习任务书推送给学生。在课外,由小组长组织团队成员通过“雨课堂”在线学习知识点视频,并完成视频配套的习题及提问,同时由小组长组织团队内部进行初步讨论。在课堂上针对仍不清楚的问题及较难的课堂习题,在各团队之间进行抢答,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互学互助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数码单反摄影”课程通过一年多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让摄影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欢迎。课程团队将在“数码单反摄影”课程中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