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下经济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闽江学院为例

2021-12-16 10:26林文曾岚婷陈王盈邱如荫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闽江双创课程体系

林文,曾岚婷 ,陈王盈,邱如荫

(1.闽江学院a.海峡学院;b.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所;c.互联网创新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21;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创新创业是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是实现经济升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增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思想先进、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更需要一大批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人才.兼具“双创”实力的人才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改革的指导,学科教学改革需立足双创,以推动应用型改革的深化为主旨,着力培养既有创新精神也有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教育改革则需要思考如何借助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构筑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建立.在“十四五”开篇之初,动员社会各方发挥各自功能和效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极为迫切的方面.

1 三螺旋理论发展及经济学相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三螺旋理论协同思路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将生物学领域的三螺旋(Triple Helix)模型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主要用于开展对“政府—产业—大学”三者协同关系对创新影响的研究,并形成了以大学、市场、政府为主体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理论认为,在创新活动中,学术核心、知识创新与技术转化是高校的三大主要功能,也是三螺旋模型运转的基础和前提[1].企业是推动创新、实现创新转化、激发创新的主体,政府作为链接创新需求、提供创新配套政策的主体既是催化剂的投放者,更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动者.三螺旋理论是研究政府、企业、大学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依托三螺旋理论,应用型学科教学改革需要发挥企业、政府的参与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充分研究政府、企业、大学协同关系,才能构建出符合现实需求的培养体系.

1.2 闽江学院经济学相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经济学学科基础,闽江学院经济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由应用经济、工商管理、管理科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组成的经济类专业,下设有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税收、电子商务等若干专业,既有校级特色学科,也有福建省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基础好,发展平台扎实.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以孵化、培育创业人才为主,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格局.闽江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具体专业结合过程中,通常以鼓励专业学生参加赛事的方式推进.学校设创新创业竞赛奖,针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设立了不同层级的师生奖励,将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实施成效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师生积极参与双创主题的赛事,促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培育.闽江学院的二级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学院所设的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所获得各项省级专业比赛及双创比赛省级获奖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省级层面,经济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获奖比例也不断提高.

图1 省级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参加的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可见图2.由图2可知,从国家层面来看,闽江学院的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所获得国家级专业比赛及双创比赛项目数自2014年来呈上升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依托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优势.

图2 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高等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2].然而,闽江学院经济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使得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问卷设计

以三螺旋理论以及闽江学院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现状为研究基础进行问卷设计,参照成熟的调查问卷,对问卷的问题项进行整合和修正.由于问卷的目的在于分析现阶段闽江学院经济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因此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平台以及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等,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情况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2 发放与整理问卷

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获取日期为2021年3月10日至2021年3月31日,共发放问卷22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

2.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2.3.1 信度检验

从表1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892,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说明任意题项都不应该被删除处理[3].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0.8,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表1 Cronbach信度分析

2.3.2 效度检验

使用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表2可以看出:KMO值为0.827,KMO值大于0.8,研究数据效度非常好.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2.3.3 路径分析

为了能够从量化角度分析闽江学院经济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的影响,本研究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分析,模型回归的系数如下表3所示.

表3 模型回归系数汇总表格

从表3可知:政策、资金保障对创新、创业活动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169>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政策、资金保障会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区对创新、创业活动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62>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区会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创新、创业教学设施对创新、创业活动影响时,此路径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创新、创业教学设施对创新、创业活动并不会产生影响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活动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303>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会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创新、创业指导课对创新、创业活动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053>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创新、创业指导课对创新、创业活动并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3 闽江学院经济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平台效力不足

结果表明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区以及政策、资金会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学校构建了创新创业中心及实践、实习、研究院等机构,邀请校外导师参与到平台的运行和实践教学工作中,力图依托相关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丰富实践教学环节.然而,仅凭校内资源整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平台的管理、风险应对等能力不利于平台的常规运营及突发危机的处理.同时,平台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时也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这也是造成学生创业难、创新难的瓶颈.需要校方发动政府部门及企业,三方联动,校内设立专门的创业指导部门,校外机构的资助是资金、政策等主要来源地,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实际效力.

3.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经济类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注重将其作为一门课程糅合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作为和通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等相互独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调查结果显示创新创业的指导课对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会影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质的认知.国外教育中从小学到大学均设有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而国内缺乏完整的双创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普遍而言,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和培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无法从单一的课程学习中直接获取.这种单一课程设置的方式会影响双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经济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及改革的成效取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更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获得,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成功.因此,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改变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单一形式.

3.3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4].调查结果也表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对于学校创新创业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和实施依赖创业导师和承担该体系内课程的教师.现有校内大部分教师在固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下重理论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较少能够对接实际,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性创业和创新教学.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企业的运营管理及业务经验,对于市场运行规则及创业等方面缺乏实际行动力,在指导学生实践课程或进行创业实践时会有很大的障碍;尤其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发展和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总结力,极不利于校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而尽管配备了创新创业领域的校外导师团队,也尽管有聘请的企业高管、成功创业创新人才等参与的教学,也会因时间或精力等限制,无法在教学方式、内容上进行有效打磨,在进行校内教学时会产生诸多缺陷.

4 三螺旋理论指导下经济学专业创新创业协同教育的建议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5].因此,三螺旋理论指导下,从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及师资储备等方面激励各方合作,协同育人,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1 加强多专业领域的交叉培育与参与,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教育以发展智力和传授专业科学知识为中心,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综合化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对于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完整体系的基础,创新交叉专业培育模式.经济类专业实践性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毕业生才能符合社会需求[7].试行“经济学专业+ 创新能力+ 创业素质 ”的综合型培养模式、“两岸创业教育+ 闽台互动+ 创新创业实验室”外向型培养模式,借助互联网+ 平台,以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打造大学、政府、产业三者联合的“三螺旋模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利用政产学研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借助互联网便利于实践操作中开展教学.开展全方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政府—产业携手共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

4.2 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使之与专业、通识等两大课程体系并驾齐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完善理论课程的设置,将一门课程扩展成既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课程内容,也具有创新创业伦理教育内容.突破大部分学校以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及其他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为主的辅助性课程形式,以闽江学院团委和双创学院负责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将创新创业当成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分支.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必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推动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依托各类社会活动,以竞赛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专业教学上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以创业培训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风险投资机构、孵化器和科技园、创业者校友联合会等机构及创业大赛、风险资本和私人直接投资俱乐部、商业俱乐部、创业社区、财经论坛等与创业相关的学生团体为载体,开展社会活动和竞赛等,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4.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的储备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的储备是以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内以提高在任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为主推动专任教师综合发展,鼓励教师半脱产甚至全脱产方式走向企业实际岗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任务分配方式激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实践中突出创新创业理念.加大对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参加双创比赛的奖励,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日常考核的常规项目,提升教师的双创教学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以本校经济学专业教授为主聘请经济学领域资深专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企业家、创业者、财经等部门的政府官员等组成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创业专家库,打造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团队,打造以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和仿真模拟等模式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团队.

5 总结

大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沃土,而三螺旋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校政企合作模式是各方携手共育实用性和适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有力的保障.闽江学院双创教育的实施实践表明,经管类专业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更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夯实校内校外合作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有创新力、有冒险力、有承担力的综合实践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闽江双创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闽江雨情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