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刘占桥
(1.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焦作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医学信息工程是顺应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个性化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服务的迫切需求,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新工科建设是在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1-2]。2017 年2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共同为新工科建设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随着医学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兴起,迫切需要大批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3]。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满足“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需要,培养既有医学知识背景又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高质量医疗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新工科视角下,提出了基于KAQ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解决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个要素协调统一的模式[4]。该模式强调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能力是知识积累沉淀后升华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核心,是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结果,包括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等。
在新工科背景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参照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实现一个目标、凸显两个特色、培养三种素质、构建四维体系。其中,“一个目标”是指以培养兼具深厚医学背景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医学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两个特色”是指结合学校现有优势,突出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三种素质”是指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四维体系”指的是优质的课程体系、强大的师资队伍、科学的评价方案、完善的保障制度。通过医学信息工程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培养出“厚基础知识、强实践能力、重创新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健康医疗产业的信息化,同时,数字技术也将为健康医疗行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医学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新工科视角下健康医疗产业信息化要求,进一步明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医学背景和扎实的信息工程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分析与决策、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发与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医学信息工程并不是医学与信息工程的简单加减,而是两者的融合。根据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系统设计能力与信息化创新能力为核心,动态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5],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群,促进课程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
2.2.1 立足学校学科优势,精炼医学课程
新乡医学院为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开设医学类基础课程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条件。精炼学校现有医学课程,突出医学信息工程特色与重点,建立独立的、系统的医学基础模块课程,既要突出医学信息的特色,又要保证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2.2 重点规划学科融合模块,体现复合型特色
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事业的交叉融合日益加深,“互联网+医疗”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技术的涌现,对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模块化课程建设中,要重构现有课程体系,注重医、理、工交叉渗透,加入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物联网技术、医疗信息系统等课程,培养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全面的思维模式,突出医学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2.2.3 优化模块内课程设计,兼顾实用与前沿
从专业内涵建设的角度,优化模块内课程的设计。重点关注模块内课程的衔接与关联,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避免模块内关联课程间内容的交叉、重叠。同时,跟进学科发展方向,关注专业领域前沿,开设开放、动态调整的拓展类选修课程,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实践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学环节。
2.3.1 整合校内资源,优化实验项目
充分利用现有校内资源,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整合重组,减少验证性项目数量,增加基于问题、案例的探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从创新思路、设计方案、问题解决、数据分析、总结延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2.3.2 利用附属医院优势,实现医教融合
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形成医教融合的教学体系。引入医院信息化案例,以各科室业务需求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从“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四个维度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训练,为其今后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3.3 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有效利用社会和行业资源,加强与国内知名IT公司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6],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建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与学科发展前沿、行业标准对接,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
2.3.4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针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交叉融合、工程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循序渐进构建基础实验、工程实践、综合设计逐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体系
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精通行业发展的师资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首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将“敬业爱生”作为工作准则,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尚纯粹的品格、知行合一的精神、渊博扎实的学识教育,激励学生,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其次,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任务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提高,及时将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用科研反哺教学,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塑造学生创新精神;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中长期培训、企业顶岗锻炼,打造精通行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侧重于知识的评价,而忽略了能力和素质评价。KAQ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的评价首先要与人才培养标准进行精准对接,在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及创造力的评价。例如,通过线上自测、课堂提问,杜绝学生期末突击的现象;通过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不仅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通过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考试内容、考试手段、成绩评定方式改革为重点,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在新工科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 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抓手,面向医疗信息化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突出新工科特色的实习实训项目,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构建递进式实践体系。通过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