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西山陈集林述曾及其家族事迹考

2021-12-16 06:28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阮元林氏嘉庆

罗 加 岭

(扬州文史馆, 江苏 扬州 225009)

林述曾(1765—1819),字季修或季旃,号小溪。关于林述曾的生卒年都依据于阮元《梅花屋诗(存)序》:“季修为予表弟,少于元一岁。……明年病卒,年五十有五。”阮元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则林述曾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十有五”,则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林述曾是扬州府甘泉县陈家集(今仪征市陈集镇)人。父林,母朱氏。工诗,善草书。有《梅花屋诗存》。

1 出身名门

林述曾出生于扬州西山陈集名门望族林氏。陈集林氏原籍福建莆田。阮元幼时随母亲林氏常住外婆家,“与诸表晜季读书菽勤堂老宅”,当然也包括林述曾。因此阮元对西山林氏了解颇多。老宅门联署:“忠孝有声天地壮,古今无数子孙贤。”阮元请益于舅父林开,林开对他说:“此宋高宗赐题双阙孝子祠堂诗也。”后来还知道了林氏先祖比干尽忠,及其子泉被周武王赐姓林氏。至唐代时,又有莆田人林攒以孝知名,以至白鸟集,甘露降。据阮元《西山林氏本支世系表序》中云:“林氏为闽中巨族,而西山为双阙分支矣。”“天后者,为宋都巡简林公愿之第三女,成道于泉之湄屿,历代封为海神。于先太夫人,为异代祖姑也。”

阮元也曾在扬州建两座供奉妈祖的宫(庵):一座是嘉庆八年(1803),阮元将将自己出生的住宅改为庵时,命名“海岱庵”,并在庵内供奉天后。另一座是嘉庆十二年(1807)四月,阮元在陈家集南街建天后宫及其外祖林氏宗祠。阮元为什么要供奉妈祖呢?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外祖家林氏是福建人,是妈祖林默的后裔;二是阮元任浙江巡抚时与剿灭海盗有关。

道光十六年(1836),阮元在陈集修建旧德祠,里面供奉了包括上官仪、李春芳等14位与扬州西山有密切关系的贤达之人的牌位。其中有林文琏、林廷和、林廷岳三人。林溥在《扬州西山小志》题诗赞曰:“一时余韵与流风,郁郁崇祠夕照中。旧德山中思阙典,低徊名宦与孤忠。”

2 亦商亦官

嘉庆四年(1799)十一月十五日,阮元抵达杭州任浙江巡抚。林述曾“随任襄理幕务。”《跋阮元三十树梅花书屋记》载:“自予抚浙,即在予署助余。因沿海有交耻盗船,亲往温台剿办甚劳。至于在杭倾资以济,赏励兵将乡勇,大凡诸物之用,则皆季修持筹之力为多,源源不绝,余不内顾。”

嘉庆十年(1805)闰六月十五日,阮元父亲阮承信逝于浙江官署,阮元奉请解职。林述曾跟随离开杭州。《跋阮元三十树梅花书屋记》又载:“及予丁艰归,则康山主人江君文叔知季修长干才,邀去助鹾总之事。文叔感其劳,为之纳知县资。”[2]江文叔即扬州大盐商江春之子江振鸿,字颉云,一字文叔,一作字吉云,又字成叔。善诗古文,工草书;又善山水花卉,皆精妙。颇自矜重,不轻为人染翰。性好客,家有康山园,海内名流至邗上必造焉。流连筋咏,殆无虚日。著有《莺花馆诗抄》。

嘉庆十八年(1813),林述曾授浙江武康知县。距武康县城仅9公里之遥,有一处曾经在历史上令人刮目的地方铜官山。世传汉朝时吴王刘濞曾在此炼铜。林述曾到游玩,并作诗:“振衣直上逼天光,磴道凌虚纵目长。万壑秋声松四面,一林浓翠竹千行。云留深洞生仙草,风动悬萝带古香。自是六朝形胜地,芙蓉朵朵插青苍。”[3]在任六年,后来认为做官会束缚自我,“以官为苦”,坚决辞官还乡。临行作诗留别,诗中有句云:“归家高卧梦魂安,只仗清风两袖还。”其清白志趣可见一斑。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月告疾乞归。可惜他天不假年,第二年就去世了。

3 好梅好诗

林述曾受家族影响,喜爱梅花。其祖父林廷和的祠堂在陈集集镇东南隅,面对腊山,嘉庆年间建的。庭外有数棵老梅树,花开繁茂。他的曾祖父林文琏修筑双清阁,“环种梅花数十树,为一时之盛。”后来双清阁倾圮,梅花也残毁殆尽。林述曾有在此补栽梅花的想法,可惜没有实施。

嘉庆六年(1801),林述曾请钱塘奚冈绘《绕屋梅花三十树》长卷。绢本,宽六尺,高一尺三寸,淡设色,画山水、书屋、梅花。款云:“绕屋梅花三十树,小溪先生属,画于冬花盦,铁花奚冈。”钤印三:“奚冈”“蒙道土”“冬花盦”。嘉庆九年(1804),他又请昆山王学浩绘《绕屋梅花图》,宽三尺六寸,高一尺。淡设色画山水、书屋、梅花。款云:“绕屋梅花图,甲子二月十九日为小溪二兄先生作,椒畦浩。”钤印二,“王学浩印”“山南老屋”。二公皆名手,此二幅尤得意之笔。卷首“绕屋梅花三十树”篆字七,款:小溪二兄正,孙星衍。钤印三,“臣星衍印”“丁未对策”“上策都官”。又卷尾诗跋三十一家。题咏者有阮元、钱大昕、吴穀人、陈古华、孙古云、李锐、陈恭甫、陈曼生、程竹盦、朱为弼、焦循、顾南雅、沈葑池、钱枚、许楚生、张鉴、沈鼎甫、吴春桥、吴鼒、张船山、屠倬、陈云伯等。

阮元题:“嘉庆七年春,阮元为表弟林小溪《绕屋梅花图》题七绝一首并跋。先后题图者有三十一家之多。家住西山山色里,更敦绕屋种梅花。我思更种新庵树,结个梅庄近外家。小溪林二表弟于扬州西山陈家集住屋外多种梅花,拈旧句绘图为卷。吾外祖梅溪公为清白吏,寄情于梅,小溪盖亦寓意于此。陈家集东二里许有新庵,松篁甚密,元亦欲于此多栽梅花,以为他日憩言之所。嘉庆七年春,阮元识。”钤印三:阮元之印、云台、琅嬛仙馆。钱大昕题诗:“花与君家有夙缘,横枝绕屋倍便娟。广平赋与尧章曲,挥翰多应胜昔贤。” “彷佛罗浮梦里身,三间屋外暗香匀。折枝不用遥相赠,江北江南一样春。”林述曾自题:“手种梅花带月锄,双清阁下读遗书。爱他冰雪寒如此,偏引春风到敝庐。”“孤山香影最清华,访得吾宗处士家。一自西湖留客住,故园孤番花。”[4]

嘉庆六年(1801),林述曾还请陈鸿寿为他刻“绕屋梅华三十树”朱文印,今藏于上海博物馆(图1)。边款云:“小溪二兄系衍逋仙,家邻东阁,横斜清浅,影瘦吟身,浮动黄昏,香酥远梦。爰倩奚九为图,更乞孙郎篆句。三十树梅花开后,当与君骑鹤扬州,十二桥春水涨时,还共我吹箫孤屿。辛酉十又一月,曼生记并制。”又有吴熙载跋:“林小溪亦字季旃,为吟轩尊公父执。此印陈公佳作,故吟翁尤重之。甲子仲春让之观,为之记。”[5]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江南海防河务同知。著有《种榆仙馆诗钞》等。

图1 陈鸿寿刻“绕屋梅华三十树”朱文印

在阮元幕府中,林述曾与陈鸿寿的关系最为密切。现留存下来的陈鸿寿信札中有多封致林述曾的,其他的或多有提及。《庞虚斋藏清朝名贤手札 4》有两幅陈鸿寿致林述曾手札。其中一札中写道:“……绎堂先生颇乖众望,居然饕餮,恐假威者之所为耳。盐块可恶,亦须得此一番惩创也……”[6]据许隽超《中山图书馆藏〈陈曼生先生简札〉略考》及张武装《陈鸿寿致澣筠十三札漫考》,这些信札中有多处提到林述曾。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0春季拍卖会曾拍卖陈鸿寿赠林述曾的对联:“眼底真能无物我,胸中要自有经纶。”(图2)题跋:“小溪亲家二兄大人正之。弟陈鸿寿。”此说明陈鸿寿与林述曾后来成为儿女亲家了。

图2 陈鸿寿赠陈述曾对联

阮元在《梅花屋诗(存)序》中说:“季修本未力于诗,惟在予幕,与吴澹川、孙莲水、陈曼生、云伯诸诗人朝夕相友善,耳濡目染。天性本慧,自然成家。” 吴文溥(1741—1802),字博如,号澹川,浙江嘉兴人。著有《南野堂全集》《意香阁词》等。孙韶(1752—1811),字九成,号莲水,江苏上元人。袁枚弟子,有诗名行世。中年游阮元幕府,殁于幕中,归葬金陵。著《春雨楼诗略》。陈文述(1771—1843),字退庵,号云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江都等地知县,与族兄陈鸿寿齐名,时称“二陈”,工诗,有《碧城仙馆诗钞》。

林述曾多次参加阮元组织的诗歌唱和。嘉庆五年(1800),阮元招王昶、孙星衍、林述曾、张鉴等师友、弟子登西湖第一楼。林述曾作《第一楼》:“凭栏随意俯晴空,星聚三台列上重。问字渊源尊祭酒,研经根柢拜司农。湖光十里当窗展,山色千层到槛浓。才士无双楼第一,丹梯蹑处即仙踪。”[7]《皋亭唱和集》中有《癸亥冬日,皋亭探梅偕陈曼生》,林述曾有诗:“春风吹雪到天涯,探得寒梅又著花。伴我冰心真耐冷,依人香梦莫争差。影浮浅水千层艳,路人深山一径斜。携共扬州二分月,好随东阁醉流霞。”[8]《南野堂笔记卷九》云:“武林节院诸名士赋《春闺词》,佳者如会稽顾廷纶郑香云:‘碧桃花下小徘徊,花为愁多只半开。折取一枝插云鬓,引将蝴蝶上头来。’广陵林述曾小溪云:‘柳色翠分眉黛,桃花红染胭脂。门外马蹄去后,帘前燕子来时。’ 仁和张迎煦邹谷云:‘旧年春草生,送郎出门去。今年春草生,空房泣天曙。春草满门前,不见郎行处。’”《定香亭笔谈卷四》载阮元有南宋宫中物奉华堂砚,朱文藻、陈文述、林述曾等有奉华堂砚诗。林述曾诗:“大刘妃子奉华堂,宫禁流传砚一方。清泪流珠咽鸲鹆,高台残瓦忆鸳鸯。代书玉诏颁诸将,闲写兰亭侍上皇。南渡江山空半壁,墨池天水自沧桑。”邹安《广仓砚录》载:“甘泉林季修(述曾)奉华堂砚诗云:“(略)刘夫人即贵嫔,宋内府法书名画皆为其所掌。”

林述曾去世后,他的儿子林溥、林鸿“检其诗稿无多”。阮元“为之编次成一卷”,命名《梅花屋诗序》,并为之作序,还准备“补种梅花,以咏清白之世芬矣。”

林述曾善草书,工画。惜未见作品传世。《全清词》中有焦循的一首词《点绛唇·题林小溪麻姑画》:“东海桑田,换来三度年犹小。髻云香绕。真个人间少。 米是灵砂,指点原非狡。丹青巧。怕人鞭拷。短画衫遗爪。”此词说明林述曾的画艺也很精湛。

4 诗文传家

林述曾有四个儿子:林溥、林庆臣、林琮、林鸿,皆妻吴孺人生,其中林庆臣过继给林述曾哥哥林超曾为后。林溥、林鸿俱有文名。

林溥字少紫,号坚园或瞻原,“读书能文”。工墨梅,“丰神洒落,气韵古秀。” (汪鋆《扬州画苑录》)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咸丰二年壬子恩科(1852)中三甲进士46名,分发山东任县令。《林氏一家言》载有林溥的《会试朱卷》,收制艺3篇,试帖诗1首;《乡试朱卷》收制艺3篇,试帖诗1首。咸丰八年(1858),青州知府毛永柏建四松园。张积中、林溥、徐顺昌、过浩、金监五人参加“四松园会”。过浩画图以志,张积中作序。

林溥为官后,“政声大著,称为当时良吏。”同治初年任山东长清县令,《肥城县志》所载《黄崖纪事略》:同治五年“巡抚(丁宝桢)虑各县上言过当,檄道员潘俊文诣黄崖招积中(张积中,仪征人,太谷学派北宗传人),又檄藩司亲至长清,令吴载勋与知县林溥入山告谕,至则不得入。”可见这时林溥担任长清县令。同治七年(1868)林溥调任即墨县令。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十九日,丁宝桢《特保贤能各员摺》中云:“兹查有济南府知府翼易固、高唐州知州帅嵩龄、历城县知县孙善述、章邱县知县蒋度第、蓬莱县知县沈九龄、即墨县知县林溥、高密县知县周麟章等七员,或廉靖居职、勤篇匪懈,或强敏遇人、任事勇往,才质不必尽同,居官皆有实迹,足属通省循良之选。”“知府衔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即墨县知县林溥,查该员性情质实,淡泊寡营。前任高密,抚绥百姓,极为安帖。现任即墨,讼狱简静,征解清楚,而办理公事,不弛不扰,民甚安之。洵为谨饬自好,黾勉尽职之员。”[9]从同治十一年(1872)开始主持修编《即墨县志》,历经五年修成。同时他又在当年重修崂山书院、文庙、先师庙、崇圣祠等。县志中载有林溥撰《修劳(崂)山书院记》一文,叙述了重修崂山书院的经过,葺修之资由林溥倡,“绅富量力捐得成数”。修缮自当年九月始,十一月竣工,共耗资财“京钱二千五缗”。因勤政爱民,政声卓著,被提升为东平知府。在同治十一年(1872)《即墨县志》成书的序言中他标注的官衔为“赐进士出身、诰授朝议大夫、知府衔、即补同知直隶州、升任东平州知州知即墨县事,扬州林溥序。”说明此时他即将离开即墨赴东平知州任。同治十二年(1873)在东平任上,他亲自监督流浚黄河入海口,兴筑堤坝,保证了运粮漕船畅行。林溥自奉俭朴,却不吝周济贫困亲族与故旧。他一生嗜学,上自六经,下至诸子,无不涉猎;又爱好诗词。王开益望湖草堂为北湖名胜,汪醇卿曾绘《望湖草堂图》,阮元题记,吴让之、林溥、李允洵、郭春藻皆赋有诗。著有《晖堂诗集》八卷。他对家乡历史文化非常关注,清咸丰年间避太平天国战乱家居时,读到其叔祖林苏门撰写的《续扬州竹枝词百首》和《邗江三百吟》,发现其中没有素称“西山小扬州”陈集的记载,于是萌生编撰《西山小志》的意愿。他踏寻古迹,访问故老,搜索旧闻,潜心编撰,终于完成《扬州西山小志》一书。此书写成后,没有立即刊印,而是以手抄本存世。这是这一带私人编修的乡镇志书,资料十分珍贵。另外,林溥编修了《莆田林氏西山本支族谱》四卷。后卒于任。

林鸿字椒生或茮生,“少年工书画,有大家风”。“隐居不仕。工铁笔,与陈曼生埒。善山水,其表叔阮文达公《礼祀洲》图卷是其所绘。先其兄卒。”(汪鋆《扬州画苑录》)道光十六年(1836)刻“明月前身”印(今收入《中国闲章艺术集锦》)(图3)。新加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春季古玩艺术品拍卖会拍卖林鸿“花亭胡氏” 云龙纹田黄方印(图4)。边款:“道光丙申冬日,茮生林鸿刊。” 道光丙申年即道光十六年(1836)。辑有《小碧琅玕馆印谱》。阮元曾为此印谱作序云:“茮生专法曼生……今椒生之印,亦以成名。”曼生,即陈鸿寿。

图3 林鸿“明月前身”印 图4 林鸿“花亭胡氏”印

因此,林述曾从小就未在科举考试中下很大功夫,《林氏一家言》没有收录他的制艺诗文。他本可以凭借家族姻亲,无论经商或做官都可以有所发展。终因本人性情散淡,不想为俗事所累,故辞官归里,体现了一介书生的清高。他以梅为友;好诗,但不多作。但他对诗书的爱好,影响到自己的儿子,其中长子林溥、四子林鸿俱有文名艺名。林溥为官,政绩显著,并撰《扬州西山小志》;林鸿雅好艺术,尤擅篆刻。

猜你喜欢
阮元林氏嘉庆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追踪“时间之剑”——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嘉庆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阮元的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