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2-0077-02
引 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提問作为探究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提问的不足之处
课前,笔者收集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平行四边形?”“数学里的数字是怎么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一样有两条对边,为什么正方形不叫‘平行四边形’?”“哪些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梯形的面积为什么是(上底+ 下底)× 高÷2 ?”“0.5 小时是多少分钟?”“小数点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有名称吗?”“古代人是怎么计算出π 的值的?”“圆规是根据圆的什么特征研制出来的?”“甲、乙两辆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而行,5 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 ∶ 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个小时?”
部分学生的提问是经过自主探究后产生的疑问,但也有部分学生的问题与学习重点无关,还有部分问题在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笔者仔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问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乏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定的情境,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引导其发现问题的情境。上述问题基本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提出的。教师没有给他们创设任何情境,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具有多而杂的特点。在课前提问题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也不知该提怎样的问题,只能漫无目的地随意写写,权当应付差事,敷衍了事。
(二)缺乏有效的指导
课前,教师如若没有给予学生提问技巧和发现问题的方法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少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又如何指望学生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呢?
(三)缺乏深入的思考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沉浸于“满堂灌”的教学中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惧怕提问,不会提问,更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效率的策略
教师不仅要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笔者提出以下三条策略。
(一)研究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是主要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不会偏离方向,也比较方便、容易。从课题出发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寻找教学的重难点,也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下面以“认识量角器”的课题提问为例进行分析。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量角器?
生2:量角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师:嗯,你想了解什么是量角器。(板书:是什么)
师:还有想问的吗?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学量角器?
师:原来,你想了解学习量角器的作用。(板书:有什么用)
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就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解答他们的疑惑,这样的学习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思维从疑问和好奇开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提问,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提高质疑能力。
(二)自我探究提问
学生的问题从哪里来,又该何时提出,是有讲究的。在上文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中,很多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流于形式。只有经过尝试,有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疑惑,才会有提问的真正需求。“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具有积极作用。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为例,课前,学生先进行了自主探究,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根据自己在探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自己的疑问。笔者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研讨。学生总结并提出以下问题:“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图形无法变成常规图形,那么怎么算面积?”“它们可以拼、剪,是不是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转化时只能用平移和旋转吗?”“如果是不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它的面积?”这些问题是真实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关心的、真正需要解决的。由此可知,在学习中,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也不是没有问题,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其提供提问的机会,学生就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三)对话互动提问
问题产生在碰撞和交流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发言,启发自己,继而产生疑问,并引发后续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进行了如下讨论。
【片段一】
生1:我知道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上面的边叫上底,下面的叫下底。
生2:我不同意,那照你这么说,如果梯形这样放(见图1),你怎么判断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呢?
【片段二】
生3:我觉得梯形跟三角形很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那么两个同样的梯形能否拼成一个大的梯形呢?
生3:不可能的,因为梯形的另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不可能拼在一起。
生5:我觉得有可能。比如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就可以。
生6:不对,不对,这两个梯形方向相反,不是同样的梯形。
对话互动策略下的提问模式是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并积极提出疑问的一种提问模式。教学过程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中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学习效率就越高。
结 语
提出问题作为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和掌握数学方法的起点,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需要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多样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创新中更自由、更主动地思考、讨论和学习。
[参考文献]
覃小平.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与能力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02):8-9.
作者简介:李雅雯(1994.11-),女,江苏南京人, 中小学二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