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21-02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代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阶段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是大学生日后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走向成功的必需素养,而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承载睿智的灵魂。公共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集中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三全育人”基本目标的重要途径。乒乓球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充分挖掘乒乓球项目的文化属性以及育人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可助力当代大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坚定理想信念、高尚思想品德的铸就。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公共体育 乒乓球教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课程发展现状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文件中有具体要求,规定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与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制定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心理健康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一名合格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评判指标。在传统的公共体育课乒乓球教学课程中,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提高,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健康。
(二)教学内容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体育文化、感知体育精神,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通过检索,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已有传统身体素质练习、单一技战术教学,逐渐加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时间分水岭就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提出。
(三)教学方法
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是高校体育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乒乓球课程又是全国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最为广泛的课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可以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1]。如何有效的开展乒乓球课程,需要我们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继续拓展新的教学手段,寻求新的教学载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在乒乓球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学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是乒乓球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公共体育乒乓球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意义探析
“课程思政”是当前指导高校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其主要是指以课程为载体,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隐性教育资源,进而使思政教育与课程开展有机结合[3]。在课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积极正面的教育模式下,能够帮助教师取得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把理论结合实践,这不仅能使學生提高知识认知,还能够拓展其思想维度,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这不仅迎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为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课程思政就是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帮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展育人新模式[4]。
(一)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助力国家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教育理念,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课程思政的提出,促进了体育教育价值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国家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高校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不仅要坚持并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还要要精准划分所有课程包括公共体育教学在内的相关育人要素和责任,落实好国家“课程思政”改革,加快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深挖乒乓球课程人文精神,提供课程发展新思路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对象主要是各种不同专业、不年龄水平的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不同,运动的能力水平以及层次也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乒乓球课程积极协调体育课内外资源,不仅要打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一刀切”式的尴尬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还能挖掘出乒乓球项目中蕴含的深刻人文精神,突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只关注学生体质的问题,进而增加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深度与角度,提升育人水平。乒乓球运动中具有许多值得崇尚的优良品质,首先乒乓球运动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59年,中国队参加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选手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中国也因此举办了第一次乒乓球锦标赛,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锦标赛,而这第26届世乒赛也是中国第一次办世界顶级乒乓球赛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选手取得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甚至多次包揽整个赛事的所有冠军,由此可作为激发学生练习乒乓球热情的事例。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国际乒联的历次改革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一次次突破限制,不断创新再创佳绩的事实,以激励学生形成百折不挠、不断拼搏的意志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可以融入课程思政的优秀内容,逐步加大“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力度,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思政素质培育的重要功效。
(三)提升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作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在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不仅对全民健身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对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计划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课程思政”的提出可以激励高校体育教师提高思想意识,规范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课程发展方向
(一)德、智、体育紧密融合,改变单一育人功能
重“体育”改革,忽略“德育”建设,是当前在有关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中的现状问题。拓展乒乓球课程功能价值的实现途径,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乒乓球课程获得相关理论知识、乒乓球技能,且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等。在实际教学中,乒乓球教师可以将竞赛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讲述先进事迹与感人故事,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同时够激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师传授学生运动技巧后,引导学生自由分组积极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意志,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课程各环节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并与其紧密联系起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设计能够反映出一定思政内容的过程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案,其不仅包含教师的评价,更要具备学生的自主评价。同时在期末成绩的评分上,也要具备可以体现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能够一直关注着思政内容,把课程思政逐渐变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习惯,让他们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思想还要更加积极,态度也要更加端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丰富体育思政內容,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法
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具有丰富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利用一系列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加入到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和满足学生对乒乓球的认知和兴趣。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手段下,教学效果可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切入思政内容,从而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各教学方法中,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能力,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成了课程思政的内在理论根基和根本价值目标。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理应在课程中注入精神文化与思想动能,而课程思政正是为课程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健权,付晓理.新时代地方高师院校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1(39):37-38.
[2]黄咏梅,方彬彬,陈燕萍.基于学校体育功能价值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实践[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32-34.
[3]丁海亭,王井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定向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181-183.
[4]田小静.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途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