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2021-12-15 05:35张建磊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张建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16-01

摘  要  文化发展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构成,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的主要代表。我国作为体育大国,需要将我国的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文化助力。此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剖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的途径,期待能够将中国特有的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向外传播,同时通过深度交流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体育文化  对外交流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其他国家地区共同发展,党和国家开始全面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我国不仅对经济建设保持了高度重视,更对文化交流保持了密切关注。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以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并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中国体育文化,“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外各个区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振兴发挥了非常现实且积极的作用[1]。中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能够让“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文化形成更加直观且正确的判断,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观和单一文化形态的闭锁,在沿线国家范围内形成开放、多元、互动的文化形态,如此可在吸收先进体育文化的同时向外传播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林武术、赛龙舟、太极拳等体育文化,持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带动沿线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更具有包容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氛围,实现中国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同步发展。

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重视多元体育文化

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层次后,文化软实力的快速发展将成为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根本。各级政府应该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予以高度重视,鼓励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与国际的交流和沟通,从多个角度给予有效支持,特别是要强调多元体育文化的共存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数量众多,这也使得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各不相同。在面对不同体育文化时首先要保证对多元体育文化的尊重,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有效避免文化冲突的发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历史背景诞生了不同的体育文化,跨文化交流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在理解彼此的基础上寻找文化交流的切入点和合作的深入点,这才能够有效化解体育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冲突,实现体育文化的深度交流和有效传播[2]。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体育文化交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展开无障碍沟通,这也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通道。中国体育文化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对外交流与传播活动,在有序推动之间将会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素养事业和环境氛围事业,它建立在科技、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基础之上。中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够为互联网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也能够为商业服务体系提供助力,借助中国科技力量特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体育文化的精准交流,依据世界各地人民的需求和喜好展开定向文化输出,依据当地人民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体育文化对外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影视等。多种方式与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够使得体育文化交流更加亲民,继而对社会集体认知和意识心理产生持续性潜在影响,体育文化交流的速度和效率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遵循文化交流规律,选择合适交流语言

体育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因为多种因素而造成交流不畅的情况,因此选择合适的交流语言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与融合目的[3]。在“一带一路”的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成,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借助体育文化能够有效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文化实力。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应该积极与学术界展开国际交流,将体育文化的学术成果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共享,逐渐由学术界向普通民众扩散。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利用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展开文化交流,如“体操王子”李宁、“小巨人”姚明、“飞人”刘翔等,如此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有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体育人的形象及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形成积极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刘冬磊,王子朴.“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俄体育文化交流的价值、现状与路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2):18-25.

[2]刘冬磊.“一带一路”倡議与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交流融合发展:逻辑关联、实然境况与路径选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2):42-47.

[3]张金.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评《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传媒,2018(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