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 王娟娟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50-02
摘 要 棒球是集高技能、高智慧于一体的团体项目,其既具有竞技性,又有很强的游戏性,并在强调合作、团队精神的同时,也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小学棒球教学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方法等,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其内在的对学习和运动的原始兴趣,增强学习主体意识,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棒球学习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来支配、规范其技能学习中的行为,从而提高棒球教学质量,并使学生从中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快感,促进终身体育思维。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小学棒球 意义 运用
本文主要探究积极心理学与小学棒球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棒球教学中的运用,力求在提高小学棒球教学效率、构建幸福课堂的同时,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及学生体育活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进而培养终身体育思维。
一、积极心理学与小学棒球相结合的意义
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崇宁小学将趣味性与技能性兼具的棒球引入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其内在的对学习和运动的原始兴趣,增强学习主体意识,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棒球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以内化、支配、规范其技能学习中的行为,从而提高棒球教学质量,并从中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快感,促进终身体育思维的养成。
(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标准(2011)》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由此可见,在新体育课程的五个领域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指向心理学问题,其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其中,小學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往”。
(二)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教学创新的焦点与突破点。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棒球教学中,本质上就是使用积极完善的教学、训练方法来激励和鼓励学生,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实现终身学习的理想目标。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体育教学,是通过设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筛选体育教学内容,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实现体育教学身心培养的最佳效果。
(三)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中,既要聚焦、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关注。要注重维护好教师的积极心态,通过营造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形成参与体育学习的良好心态。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棒球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注重唤醒积极情绪,感受体育运动魅力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小学棒球教学,目标设定更多元化,重视知识与技能,也重视积极的情感价值目标;重视全体教学目标,也重视个人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讲球星故事等,让学生感受棒球运动的美,感受比赛的激动人心,感受运动的力量美,感受球星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内在的积极情绪;通过介绍积极品质如合作、约束、智慧、团队精神等在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构建学生的积极心理;通过比赛、游戏等,激发兴趣,让积极的情绪和学习的欲望成为学习的推动力,自觉克服技能学习中苦和累,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形成“唤醒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知识技能→培养积极品质”的完美闭环。
(二)教学内容弱化竞技性,注重培养兴趣和热情
小学棒球教学不同于传统竞技性棒球,对技术和战术的要求不高,更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棒球运动、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一项运动感兴趣有热情,才能持之以恒,才有实现终身体育的可能性。因此,在小学棒球技能的学习中,更倾向于尊重儿童爱“玩”的天性,用基于合作的棒球操、游戏、比赛,基于探究的知识、技能学习,营造快乐轻松、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棒球的兴趣。
如在传球教学时,笔者运用热身游戏“棒球操”,通过音乐与律动将学生带入一种快乐幸福的氛围中,唤醒学生体内“积极人格”,激发其天性中积极热情的一面,同时也向学生传达棒球运动“趣味与快乐”的内涵,减少他们对技能学习的畏惧感,使他们充满期待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评价语言充满正面期待,培养积极人格
体育锻炼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与精力,运动中的苦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50页)
与累对娇生惯养的小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障碍。如果教师总采用命令式的指导语言,看不到学生的积极面,不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肯定,学生得不到认可,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锻炼便难以持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发现儿童的闪光点,使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能帮助儿童正确面对困难,挖掘潜能,体验成功,培养积极人格。如“挥棒击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动作,对儿童的腕力、臂力、反应、判断力、灵活性等综合素质要求颇高,很多孩子在练习中常常击空,产生挫败感。这时教师除了给予技术指导,还应给予语言激励。语言激励不应是泛泛空洞的“你真棒”,而应找到孩子做得正确的一面、进步的一面加以肯定,对不到位的地方,加以点拨。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看到他的成功,并期待他的成功,由此产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四)教学模式以合作探究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心理学提出人的天性中隐藏着合作与创新的积极品质,而棒球运动恰好是一项既讲究合作与团队精神,也注重个性与自主意识、发展个人能力的团体项目。在棒球课中采用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积极品质。这两种积极品质被激发后,又会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养成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参与性。如“抛接高飞球”课,笔者采用了视频、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等教学形式。传统体育课以室外为主,鲜少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其实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动作、分解动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看清身体每个部位的配合、动作的要领。因此,在室外课前,笔者利用动画给学生慢动作演示高飞球的抛接,以及高飞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学生兴趣十足,模仿得也格外认真。原地模仿练习之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说一说动作要领,他们基本上能说准确,并对怎样准确地接高飞球提出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都得以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小学棒球教学中的根本目的是从学生内心出发,从学生的积极情绪出发,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品质,把“他愿”变成“自愿”。由此内化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行为,在单调的技能学习中也能“苦中作乐”,提高学习效率。并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与快乐,增强主观幸福感,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思维。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小学棒球是一门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新型体育课程,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正确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棒球,爱上体育,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红,王东桥,孙鲁.论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04):540-541.
[2]陈晓明.开发棒球课程 凝炼校本特色[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9(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