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英杰
摘 要: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来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有效满足了素质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现实需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力。鉴于此,教師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之中,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当中的渗透和发展。既要在科学情境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来诱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又要从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科学知识兴致入手,多开展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科学文化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科学 教学有效性 实践探索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29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想要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教师从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上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从目前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情况来看,始终有一些问题影响着传统文化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当中的贯彻和落实。其一,教师更加偏重于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至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则很少关注,导致学生虽然在科学课上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却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实现自身综合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其二,则是教师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当中缺乏可行的方法作为指导,进而导致所开展的一些学科教学活动缺乏成效。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在科学情境中渗透传统文化,诱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当中,教师依照教材内容 ,适当的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依照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创设具体的科学情景,其不仅能够一改小学科学课堂无趣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致和动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学生只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才有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而且科学本身是一件极其严谨的课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没办法感受到课程的乐趣,那他也就没办法保持100%的专注度去学习,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教师在讲解课程的同时,可以尝试着将小学科学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这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认同感,也让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点时更加认真。鉴于此,为了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意识的启迪和诱发,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文化情境,以此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举例来说,在《天气与动植物》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需要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意识入手。在此过程中,既要学生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实事求是。又要学生秉承细致的科学精神。尤其是一些耗时长、实验环节多且复杂的实验,需要培育学生耐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在此当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蚂蝗浮面天将雨,蚂蝗沉底天晴好”“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等谚语情境,让学生试着利用天气与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解释,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谚语之中的情境是他们没有见到过的,也是他们没有办法理解的,而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解释这些谚语,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也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以及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学生会尝试着去验证这样的谚语,而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了解会大幅度提升。并且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传统和科学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去解释一些传统无法解释的问题,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点,也可以更加轻松地从结束和阐释的过程中得到收获。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科学知识兴致
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科学学科的教学之中,首先需要解决部分学生对科学学科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兴致和动力的问题。而游戏活动作为小学学生一直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当中,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科学游戏活动,则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当中,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中,而且这样做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因为学生本身是比较反感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师通过传统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可以让学生的专注度更高。
举例来说,在《常见的动物》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内容举办一次具体的猜谜游戏活动。比如学生经常见到的麻雀,又或者是一些昆虫类的小动物,教师在开展猜谜游戏活动之前,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找到这些小动物在学生所在地方的传统叫法和科学的叫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对科学和传统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比较喜欢这种探究的方式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活泼有趣,可以更加轻松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此次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和动物有关的传统谜语分享给学生,并让学生试着根据提示来猜一猜所描述的动物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动物有所了解,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在科学实验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想要弘扬传统文化,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除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目的展开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探究实验当中,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环节,从而在实际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师可以尝试着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一个讲解,这样的话学生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入上课状态,也可以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并且这些事情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只要有探究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的想法,那就相当于在课下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这对学生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一种方式,因为他们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而这样一种感觉是学生无法抗拒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探索能力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举例来说,在《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为了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结合我国一些经典的史籍,试着说一说有哪些史籍材料当中提及了溶解,进而让学生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对于什么是溶解,如何加快溶解有所了解。比如,我国古人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产一种能凝聚水中悬浮物的胶状物质。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则可以就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对比实验活动。在此次实验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各个小组自行协调,其中选择三个小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实验,另外再选择三个小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实验,而剩下的小组则做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通过将对比实验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如何加快溶解。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踊跃地参与到学生的对比实验中来,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进而保证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学科教学之中,并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对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小学学生学科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行为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科学学科教学之中,既要从教学方法上做出转变,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做出调整和优化,又要从科学实验活动的举办上进行变革,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内容渗到科学实验当中,从而让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新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中国高新区》2018年第10期。
[2] 孟令红、石新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