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涌米
[摘 要] 媒介展現和倡导的价值与理念是社会价值和精神的风向标。从《山西日报》塑造与宣传新时期典型职业人才形象的特写报道栏目中,发掘出新时期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模式。
[关 键 词] 职业人才;培养;《山西日报》;典型职业人报道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32-02
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介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在树立社会行业典型、弘扬时代精神、引导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一种研究的视角来看,能发掘出这种报道具有的启示,比如,可透过报道典型、明确新时期典型职业人才报道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确定给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与标准方面的特定价值。
一、《山西日报》的典型职业人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被看作打造党报形象、熏染受众的有效工具。《山西日报》作为山西省的党报,从创办之初便注重在新闻报道中树立正面典型。就典型人物而言,指在特定环境下,其思想和行为水平达到非常人所能及的理想状态的个人和群体,他们的精神与行动不仅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有学习的价值,而且他们奋斗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种体现,从他们的成功上能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引领性情形。
以职业性大众形象的展现为主要特征。2000年以来,《山西日报》典型人物报道实践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由多为单一行业、精神维度的人物形象报道,扩展到多行业范畴的典型人物报道。行业色彩或者职业多元特征明显,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都涌现出非常优秀的职业典型,如太钢李建民研发圆珠笔头新用料、敬老院医师樊彩风照顾老人、百姓戏曲人樊旭强在春节期间唱晋剧、高铁工作人员王佳的春运工作等。报道所选典型人物的职业领域由单一趋于多样、多元。所开辟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五四青年专版,典型人物的报道有一百多篇。他们有基层工人、快递员、测报员、供电员、医生、播音员、矿工等各种社会职业角色。如阳煤技师姚武江、推广扁桃业的宋学琴、研究孤独症的医师蔚洪恩等典型人物,良好地展现了他们在自己所从事事业发展上持之以恒的性格和远大理想。使平凡岗位上的典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示范效应面更大,倡导了新时代的就业和职业特征——只要出色,平凡岗位上的专业性更能体现时代的价值。[1]
以职业性大众的朴素平实语言为表现形式。当今的社会转型,人的观念逐步关注到普通公民的真、善、美。即使一个平凡百姓,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确实坚持做到了真、善、美的要求,也能被尊重、被认可、被欣赏、被称颂。因此,近年来,《山西日报》在典型人物的报道宣传上,改变了以公众人物或社会精英为对象的模式,而是更多地聚焦在社会中做出那些平民性典型事例的人身上,表明了一个理念,报道要贴近受众。普通人、平凡人的伟大贡献和先进事迹似乎更不容易,更值得尊重。如“新春走基层”专栏推出的49篇人物报道,其中普通人物报道就多达46篇。在报道这些典型人物时,体现了行业的特质与真实。比如,使用生动而质朴的语言。以往典型人物报道中为烘托人物形象达到完美,刻意使用颂扬、高大、超越的语言,以至于让人觉得典型人物形象失实、抽象、遥不可及,当前报道的语言风格基本上非常注重于更好地表现事实的简洁、富有表现力的描述性语言。毕竟,它的立足点在于把职业当成人的一种寻常存在。只要对职业负责、热诚,只要对得起职业,就要赞成。所以,它尽可能地用受众喜欢的平实、质朴、接地气的语言报道一些人的职业状态。这给人物形象以传神的刻画,更能吸引和打动受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时代,讲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各行各业要求要有良好而平实的做派。作为历史标记的语言表达也应表现好时代的特征。
以职业性大众的价值追求烘托鲜明的时代导向。典型人物的报道要有必要的选择,让宣传性、价值导向性更好地熏染受众,《山西日报》在这方面基本上表现出三种趋向要求,即党性、时代性、人民性。新闻媒体必须要有较强的政治性,这种政治性就是党性。《山西日报》开辟的“最美基层干部”专栏,报道了山西多个村的基层干部,如段家湾村刘桂珍、大寨村郭凤莲以及东院村杜金锁等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村集体经济建设,促进农村新发展的事迹。这些先进典型发挥着引导民众政治和党性行为的作用。典型人物的经历体现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时代风貌的缩影,他们依照有关时代的正确要求,践行社会倡导的认识、判断以及与此相关的精神要求。同时,典型人物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人,他存在于人民中,其职业、其劳动、其努力、其思想都需要在利于社会、利于人民、利于党的领导的要求下来进行。[2]时代展现的不忘初心、奋发图强的要求,以及人民身上体现的埋头苦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规范,在典型人物的日常行动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倡导,他们的行为完全契合时代要求。
二、《山西日报》典型职业人报道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从《山西日报》对典型人物的报道来看,他们都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大都是平凡的劳动者或职业人,职业体现着他的存在生态。(2)热情高,态度好,热爱本职工作,有事业心。(3)重技能,具有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的意识和工作技能。(4)大视野,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忘我的胸怀,能依照性情,甘于奉献,有深度。(5)有境界,坚持党性原则,讲政治,守规矩,讲规范。总而言之,他们都比较符合社会的要求。因此,可以从这些报道中发掘出一些独特的启示。其中,所报道的职业人的职业成就以及日常努力,对当前我们搞好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启示与指导性。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良好的社会职业人才,让每个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必须符合社会要求。那么,如何按照《山西日报》典型职业人报道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来培养职业人才,落实好这些报道给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重要认识指导,是非常有必要思考的话题。
首先,要结合典型职业人报道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来思考、理解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常常以普通教育为参照来理解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即便是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低等的,起码不如普通教育的那种口碑或享有那样的认可度。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质化发展所导致的结果。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条件,会使教育资源明显朝向以纯粹的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普通教育那一边。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被多次出台,也反复被强调、落实,但当前社会并没有使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显现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而客观地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因此,必须扭转和改变这种认识。加强典型职业人报道实际上就是改进和提高人们认识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宣传报道,会促使他们认识到即便是非常普通的职业教育,也能给人提供以非常体面、有价值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只要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都着眼于给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在这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非常明确,即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技能为目标。因此,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提升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考虑的。
其次,要结合典型职业人报道所塑造人物形象的价值性来谋划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就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体系立足时代发展,紧跟时代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必要以所报道的典型职业人身上所具有的意识、眼界、胸怀、境界、品质、态度、价值、知识、能力等为启发,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职业能力因素,以系统化的品性与能力体系来培养技能技术人才。总体来讲,要重视价值教育,落实好思政教育,让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充分地认识到情感、情怀与道德规范等因素的重要性;重视实践,做到产教融合。由于长期以来的职业教学缺失或弱于实践,未能跟进社会生产和现实变革,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3]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和丰富的实践。所以,充分地了解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典型的职业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是非常迫切的。在这方面,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大量的探索性,注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职业教育的三原则:符合学生期望与兴趣,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关联实践,与职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做好自己职业类型及其活动系统的有效确立。
依据《山西日报》典型职业人报道所塑造的典型,可给职业教育实践以这样的启示:职业教育需要理性的反思、客观的评价和真正的发展。总之,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就得把社会的需求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需求的全面性引导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提升與谋划,推动先进的职业人才能力培养理念与科学方法在现实中得以真正贯彻。
参考文献:
[1]王欢.先进典型报道的文化功能及提升路径[J].青年记者,2019(5):35.
[2]罗祎文.典型报道研究的回顾、困境与展望[J].青年记者,2019(29):42.
[3]周建松.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