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强
[摘 要] 针对目前研究生普遍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现象,结合多年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和审稿经验,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在写作科技论文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与学生分享导师查阅参考文献和修改学术文章的心得体会的模式和研究生互相修改论文的模式共同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水平的思路,并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加以运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协同作用对于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效果。
[关 键 词] 示范;互动;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180-02
科技论文首先应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其次它还具有严谨性、平实性及学术性的特征。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而且可以使研究生体验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成就感,为毕业以后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本身就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延续,是对导师指导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提炼和再深入思考的自我提升。
一、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掌握欠缺,笔者对多年在审稿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了一个简单小结,列举如下。
(一)论文题目的概括性不强,标题不贴切
研究生在给文章取名的时候容易受到其他文献题目的影响,题目没有很好地体现论文的内容,也缺乏新意;或者题目与研究内容不一致,或者题目太宽泛,如此,等等。
(二)论文摘要啰嗦,重点不突出
科技论文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结果或者结论,也就是说摘要是要求作者概述通过什么樣的方法或者手段开展哪些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结论是什么。有些研究生的文章摘要过于简单,没有把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讲清楚,而有些文章的摘要又过于烦琐,语言不够精练。
(三)对文章引言的作用理解不到位
引言在一篇文章中尽管篇幅不多,但作用很大。引言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概述研究现状或背景,提炼既有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2)引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或者意义,进而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读者或者审稿人通过文章引言可以大概掌握文章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引言应开门见山,迅速切入主题,简明扼要概述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简要说明本文要通过什么研究方法或者手段开展什么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等。
(四)实验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逻辑性欠缺
很多研究生撰写的科技论文往往是实验数据一大堆,而数据分析只有短短的两三行,只是说明了实验数据表面现象,没有围绕文章主题将实验数据揭示的内在含义与规律发掘出来,这样的数据分析自然是干瘪而枯燥的。
(五)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合理、不规范
有的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偏少,文献档次偏低,甚至连核心期刊的文献都没有,或者文献偏旧,近5年的文献和外文文献占比太低等。
二、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两种模式
(一)导师示范模式
1.文献查阅
通过如何查找和阅读自己需要的参考文献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种比较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研究生新生,笔者首先要求他们写一篇文献综述,然后引导学生如何筛选文献,因为任何一个主题的相关文献都浩若烟海,且层次参差不齐。因此笔者主张并要求学生对于文献的筛选把握两个原则:(1)要新,也就是尽量查阅近十年甚至近五年的文献,这样才能充分把握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2)要精,也就是尽量查阅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的文章,因为总体上讲这些文章的写作水平要高一些,包括摘要、引言、数据分析及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在与学生分享别人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事实上,再优秀的论文也有瑕疵。笔者还鼓励研究生对某些高水平的文章“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找出其中表达还不够精彩的语句并加以修改,这样能激发研究生对语言文字的精雕细琢,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论文修改
对于研究生提交给笔者的科技论文,笔者通过审阅等方式进行修改,并显示所有标记,然后在每月课题组团队的学术例会上进行演示。笔者把对某篇论文的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重新通过幻灯片演示一遍,把笔者对每一处的修改理由给研究生做出详细的解释。每修改完一处,都要求研究生立即与修改之前的语句进行对比,默读几遍细细体味其中差异。通过公开演示的方式,基本上做到了一次性“手把手”地教会研究团队所有研究生如何去撰写科技论文,可以引导研究生按照笔者的思路去体会科技论文中语言文字的妙用,并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写作要领和写作技巧。
3.论文发表与过程跟踪
科技论文的发表与过程跟踪对于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同样重要,仍以前文提及的那篇文章为例,在笔者的指导下,研究生完成该论文的修改之后就进行投稿,约两个月之后专家审稿意见返回。笔者就安排该研究生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该研究生的修改结果和效果出乎意料——该研究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对该文的修改,从语言表达和前后逻辑连贯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笔者再把个别语句打磨之后便把修改稿反馈给杂志社,半个月左右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这个过程跟踪,不仅提升了研究生本身的写作能力,而且在他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提升了他的自信心,这对他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生生互动模式
1.论文初稿形成期间的生生互动
论文初稿形成期间的生生互动是指研究生在取得一定的实验数据之后着手整理成小论文的前期构思阶段,由导师根据研究团队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该论文的相关性搭建临时小组,并指派第一作者任组长,负责对该小论文的架构进行会诊,各抒己见,由组长汇总;随后组长负责论文起草,论文第一稿完成之后组长召集临时小组成员对论文按照导师示范的模式进行修改,组长参考其他成员的修改意见后形成初稿并提交导师修改和审核。此过程不仅有助于第一作者及时发现文章第一稿存在的问题,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而且可以加深研究团队其他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的认识,促进学术交流与协作。
2.论文修改期间的生生互动
论文修改期间的生生互动模式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之后,导师首先把该科技论文的初稿分发给临时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并要求他们模仿导师先前的修改模式对该论文进行修改,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完成之后,由导师进行点评。会议过程中鼓励相互之间就修改意见进行辩论,最后由文章第一作者汇总修改意见,整理形成修改稿交导师审阅。导师再做最后修改并根据文章水平建议投稿期刊,由文章作者完成投稿,跟踪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意见。
三、效果评价
两种培养模式交互作用下,笔者研究团队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對科研的兴趣也日渐浓厚,说话做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不仅对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卓有成效,而且对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水平、培养研究生严谨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作风等亦大有裨益。同时还锻炼了研究生的团队写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欠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导师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导师作为研究生在写作能力、科研实验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的第一责任人,应关注每一位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选择相对合理的培养方案,力争做到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均得以大幅提升,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研究生导师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所述关于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只是笔者最近几年积累的些许经验,自觉效果尚好,分享于此,与各位导师及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詹峰,杨艳华.科技类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5):164-165.
[2]唐陆平,李紫元,梁伟燊,等.科技论文写作课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82-83.
[3]张国强.《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9):102-103.
[4]仝永刚,谢炜.工科硕士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56-257.
[5]杨明娇,林章碧.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油田化学,2019,36(1):188-190.
[6]唐陆平,李紫元,等.科技论文写作课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82-84.
[7]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