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娟,王元鑫,刘俊瀛,嵇绍康
[摘 要] 在军队院校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就要加快专業课课程思政改革的步伐。以一门专业课为依托,从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切入,对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实施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178-02
2019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军队院校教育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德才兼备”。作为军校教员,在军队院校任职岗位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如何设计实施才能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更好地“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任职岗位专业课程教学要坚持“德育为先”,也就是要在任职岗位专业课程实施中有机融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对任职岗位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但是,我们对课程思政的本质与作用、内容与形式、问题与原因、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还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因此,以一门专业课程为依托,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改革实施展开研究。
一、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前提是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联系
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德育内涵、使命和目标、方向和功能、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一)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一致的德育内涵
对于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者而言,“德育”是其核心内涵,而“思想价值导引”恰恰是德育的本质。因此,专业课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思想价值导引”这条主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二)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相同的使命和目标
长期以来,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学员接受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简称:思政元素)同样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深挖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从而加强其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其政治意识。
(三)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一致的方向和功能
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能实现“德育”的使命和目标。但是这个“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发挥育人功能,也就是要培养学员牢牢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四)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致的内容和要求
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功能这一角度来看,无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还是思政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关键是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区别
只有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区别,才能更好地组织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总的来说,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者侧重点不同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主要侧重点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目的是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为学员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基础,是德育的主渠道;而任职岗位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德育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是培养学员爱岗敬业、树立良好机务作风的途径之一。
(二)两者定位不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同向同行”的主导,作为“同向同行”协同部分及有效补充的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既要发挥其所具有的德育作用,又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成德育的课程共同体。
(三)两者政治教育优势不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立意鲜明的特点,而任职岗位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隐性的,具有渗透性。专业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其蕴含的思政元素渗透,能够激发学员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激发学员对科研及科研人员的敬畏之心,使学员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等。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案例,在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实战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员真正做到“三爱一献身”。
三、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目标是“小切口,深挖掘”由点及面
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过程中,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要“小切口,深挖掘”,以一节课为切入点,逐步推广到全课程。
(一)教学体系方面
依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思想来重新设计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学员特点、学员任职岗位特点,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员个人发展能否利于军队发展及国家发展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引导学员对自己在个人发展、军队发展及国家发展正确定位,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服务军队报效国家的激情。
(二)教学目标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把培养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课程实施时,注重把学员个人理想、社会担当、岗位技能与学知识和学技能的原动力有机结合。将专业课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与专业目标培养的“爱岗敬业、又红又专”相互对应起来,促使专业课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辅相成。
(三)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深度挖掘、拓展和開发,在现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时时扣住德艺双馨的命脉,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员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的历史成就,把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等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帮助学员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方面
以往专业课程在教学评价时,往往注重的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及学员的学习效果等进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本着“为谁培养人”,在教学评价方面,应该改革重结果轻过程的短期评价,做到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用人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评价。不但课程的学科标准要进行评价,思政标准更要有评价标准。也就是说,不但学员的能力要评价,学员对任职岗位的贡献、任职单位对学员的认可也应该纳入教学评价的标准中来,确保学科标准和思政标准这组“同心圆”又红又专又牢靠。
(五)教学实施方面
教学实施过程中,时刻体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一思想,把育人置于首位,育人的目的是“为战”。依据形成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把专业知识和与其相关的历史沿革、科学家故事、模范英雄等结合起来,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得到思想价值引领。如在讲授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加以分析;在讲授“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时,对比在电轴、机械轴施加压力可以产生电荷,但在光轴施加压力不会产生压电效应,引导学员思考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才能提出这一问题;在讲授“光电效应”时,可以列举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及前景,激发学员爱国热情。
四、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重点要始终保持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军队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过程中每一方面都要考虑专业课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同向同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任职岗位专业课实施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思政元素”对于专业课而言是“如盐入水”,教师要避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地嵌入德育内容,避免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紧密而出现“两张皮”现象。
总之,军队院校的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根本任务,对学员的思想价值引领起着关键作用。二者的共同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网,2019-11-28.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8(11):57-61.
[4]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17-3-21(10).
[5]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6]王相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3(15):272-27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