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当前,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学科教学最终目标。初中历史学科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范围较广。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指导学生以项目为核心,展开问题探究,进而更好地吸收知识。因此,探究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项目化学习相关介绍
1.项目化学习概述。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问题情境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展开项目的设计、分析、实施以及总结等。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中,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并让其对具体问题展开批判思考,从多个角度展开问题探究,最终吸收知识,高效学习。
2.应用价值。
在传统历史课堂,部分教师采取“灌输式”方法展开教学,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对于其个性发展造成限制。新课改下,需要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要秉承新课改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巧妙运用项目化学习,赋予历史课堂更多生机,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以突出重点学习项目,运用新型理念,高效教学。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分析等能力不断增强,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二、以项目化学习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途径
1.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合理选择项目主题。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立足实际,从学生兴趣出发,联系生活,确定项目主题,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北方半坡居民及南方河姆渡居民两个原始农耕的代表。为了让学生知晓原始农业发展和其历史意义,能够结合历史资料展开归纳、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掌握历史思维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本节课教学可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并且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紧密关联,教师可设定“原始农耕生活的探索”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阅读教材内容。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就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原始人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原始人种植哪些农作物?原始人为什么定居生活?原始人是怎样获取食物的?原始人手工业的发展怎样?这样,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及合作研究下,总结重点学习内容。
2.突出課堂授课形式,强化课堂效果。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教师授课方式的新颖度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因此,项目化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结合项目化学习流程,设计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初步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同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和此历史事件相关的主题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第二,细致品味。在多媒体情境中,抛出问题:英国为何向中国输入鸦片?什么原因直接导致鸦片战争发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使其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度分析。第三,主动反思。为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归纳能力,可使用辩论比赛、情境表演及视频引导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掌握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及产生的影响。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能丰富课堂内容展示形式,强化学生历史思维,实现高效教学。
3.完善授课流程,提升课堂效率。
运用项目化学习要保证教学内容紧贴教材,并且教学活动贴合实际,项目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学生切实需求。项目的规划需要和单元主题相关联,逐渐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知识,并且向微观层面转化。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优化学习方式,发现问题,重新梳理自身知识框架,发现新知识。此外,教师还需关注项目评价、反思等环节,使用多元化的形式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如可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PPT等呈现学习成果,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总之,项目化教学成为新课改下全新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对项目化学习优势有深入认知,从学生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探究主题,通过丰富的形式,将历史知识呈现出来,增强课堂效果,打造生动、自主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