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笔者在此以《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实现深度学习。
一、捕捉信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桥》这篇课文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老支书)的光辉形象。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转危为安的生命桥。笔者提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老支书的品质了呢”,学生的说法大多集中在对老支书的動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和体会上,这时就需要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引导,将其思维拓宽一点,再深入一点。
于是,我提醒学生:“其实,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认真观察他在这样的情境中做出什么反应,特别是在危急关头,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学生认真品读后发现,文中对洪水的描写渲染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故事情节随着洪水的变化而扣人心弦、起伏变化,而且老支书的品质也是随着洪水的上涨而越发鲜明和高大的。随后,学生归纳出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二、解释推理,引发学生深度理解
笔者在教学中提问:“本文题目是《桥》,但文中描写桥的笔墨却不多,你觉得作者这个题目是否恰当?”学生运用信息搜集方法,快速对文中所有出现“桥”字的句子进行了品读和思考。
在对这些句子品读后,学生进行了初步推理,以《桥》为题目挺合适的。因为这座桥是人们在洪水中逃生的唯一的出路。于是我又追问:“仅仅是这座小小的桥使村民们逃生成功了吗?”学生通过思考,更进一步理解到:这座小小的木桥,是老支书和儿子用自己的生命搭建起的生命之桥,是共产党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见证之桥。
三、联想补白,引导学生深度感受
文本留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补白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让学生一人扮演老支书,让同学们分别提问:“老支书,危险来临时,你为什么不走?”“老支书,你为什么要把你儿子从逃生的队伍里揪出来?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儿子?”“老支书,如果你儿子不是党员,你不是党员、不是村支书,你还会这样做吗?”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一次次叩问老支书的心灵,零距离地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老支书大山一样的形象矗立在了学生的心中。
成尚荣先生指出:“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引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成深度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