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角度的高职学生古代文学经典教育分析

2021-12-15 19:53李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古代文学

李霞

[摘  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丰富且多元化的德育元素,而有效发挥古代文学课程的德育元素优势,面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呈现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作用的主要形式。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针对个体化与主体化鲜明的高校学生,教师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只有不断深入了解优势德育资源,精确掌握学生主体性,全面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价值评断的文化自信心,学生道德精神才能实现有效提高,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完成。

[关键词]立德树人  古代文学  学生教育  教学工作

引  言

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相符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然而受制于应试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养成性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语数外等主科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道德认知与修养,存在知行不一的不良现象。尤其是近几年,受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新事物与新观念大量涌现,人们既有的价值观念迎来了巨大挑战,在道德认知领域衍生了新困惑,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违背道德的现象。就当前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也不例外,在知行合一上存在一定偏差。目前我国正在转型时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此现实情况下,强调与促进立德树人十分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分析

1.志存高远

所谓志向就是心中的理想与期望,而立志始终是立业的基础,是一个人开启人生新阶段、迎接新发展的起点。志向与人生目标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未来发展趋势。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深入学习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思想,树立以知识武装头脑的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克己修身

克己修身即修身养性,具有远大志向直接为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但是单纯有志向与理想并不够,还需要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严以律己,自我磨练,修身养性,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现代化高职院校学生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更需要以优秀的品质精神引导其正确发展。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可通过合理利用优秀文学经典资源,选择最合适的篇章,用专题形式面向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顾名思义就是尽忠、尽孝,报答祖国,这是一种人民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怀。在华夏文明史上,大量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臣,不避君难与国难,谱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篇章。大量精忠报国之士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典型的道德教育“活教材”。爱国始终都是我国每个公民最为朴实的情感,而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爱国主义篇章,调动其爱国情怀,在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一直都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原则,也是我国的精神财富,就建立道德行为而言,具有不可磨灭的指导价值。仁爱就是爱人,孝悌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兄弟姐妹。仁爱孝悌的核心理念是爱人,父母、兄弟、友人,甚至是没有血缘关系、亲友关系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可通过合理利用宝贵的文化资源,科学选择经典篇章,面向学生开展孝悌文化教育,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精神鼓舞,了解父母养育之恩,懂得回报父母与社会,以此形成正确的忠孝观念。

基于立德树人角度的高职学生古代文学经典教育策略

1.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

所谓教学方式方法,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所选用的形式。以前古代文学课程大多重视文学知识传输与鉴赏能力培养,所以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与能力,还要突显德育目标。而目的决定方法,基于知识传输、能力强化、品德培养等目标,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不仅要继续使用传统讲授法,还需不断尝试引进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

(1)主题式教学方法

所谓主题式教学方法,具体是围绕既定思想道德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以此产生相应的道德与情感体验,自主构建主题意义。比如在孝行引导方面,可以把与孝道专题相关联的内容和《论语》教学有机结合。《论语》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作品,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涉猎孝义的文字在多篇章中随处可见,是对于儒家孝道思想的集成化阐述。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学习一些具体文本内容,通过深层理解与感悟,自主构建思想意义,升华情感。在自我激励引导中,可以把自我激励主题融入唐宋贬谪文学中,以此充分挖掘刘禹锡等著名诗人在诗词作品中呈现出的激励价值,基于《浪淘沙》与《定风波》等经典作品的详细学习,使学生学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困境,锻炼坚定不移、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2)讨论式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就信息学与传播学角度而言,可谓是信息传输与交流共享的过程。以往讲授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主要是由教师传输给学生。但是因为二者之间缺乏有机交互与沟通,存在严重的单向性,反馈不及时,所以被统称为灌输式教学。现代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乐观,单纯灌输知识可行性并不高,而且缺乏对于学生吸收与反馈的重视,根本无法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但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此缺陷,在具体古代文学经典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度添加一些相关专题讨论,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道德,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碰撞,还进一步实现了情绪和情感交流。基于交互与论辩,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情绪情感发生巨大转变,势必会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例如在《庄子》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其中的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当作主题开展讨论,安排学生针对尾生抱柱进行辩论分析,以此深化学生对于诚信守諾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尊重他人与倾听分享的品格。

(3)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基于教学实际需求进行问题创建,以调动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以自主探究学习得到问题正确答案,沉淀积累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鲧禹治水神话的故事时可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深入体会神话蕴藏的主题思想。教师可提前创设一些相关问题,搜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中关于鲧禹治水神话故事的描述,并设置具体问题,比如:“禹为何要治水?鲧治水为什么失败?禹治水为什么成功?神话带来的启示?”以问题为引领,调动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完成课外学习,查找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集思广益,协作完成,使得学生深刻领悟神话故事的主题思想,例如,争夺与嫉妒是痛苦与灾难的根源;应注重客观事实,尊重自然;应具备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应树立为公忘私的博爱情怀等。此外,自主探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意识,进而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克服学习懒惰性与畏首畏尾情绪,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重视主体积极参与

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主体性。在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与难题时,很多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而是明明知道如何处理,却未实际行动,即在知行合一上出现了一定偏差,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在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中,基于课程思政等多元化形式面向学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主体性的活动,而活动开展是否顺利有效,是以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充分有效发挥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全方位理解并認可思想道德规范之后,才能够自觉建构主体,积极外化践行,从而获得良好效果。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所有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特别是在背景下长大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事务的认知与价值观的形成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若是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根本不能准确了解其在道德认知与实践层面存在何种困惑。所以,必须实时关注学生主体世界,掌握学生内心动态与道德困惑,以便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适当引导,有助于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存在鲜明的个体性,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期望能够将自身的认知全面传达给其他人,并得到一定的重视,所以在开展古代文学经典教育教学活动时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讲授南宋爱国诗词时,可以设问“为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怀”,以此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在讲授“志存高远”相关内容时,可以设问“伟大志向的真实意义”,通过详细分析胸无大志的人生困境,引导学生感悟志存高远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在讲授唐宋贬谪诗词时,可以设问“站在诗词作者角度上会怎么做”,以此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困境,领悟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其都具备独立思考与思辨的能力,在培养其思想品德时,硬性说教根本无法发挥预期作用,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甚至还会造成反效果。只有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充分认可这些思想,才能够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与规范,从而形成健康品德。作为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养成的教学活动,古代文学课程思政不只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积极建构主体、内化吸收、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显著性都以学生内在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为基础,所以教学活动需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结  语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且多元化的德育元素,有效发挥其资源优势作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是呈现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主要途径。对于当前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针对个性化与时代性特征明显的大学生,需要教师深层探索适合的教育资源,准确掌握学生主体特性,不断探究有效且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与精神品质,才能够促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宁辛.语文教学中的古代经典教育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485-486.

[2]韦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与现代转型探究——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J].中国教育学刊,2020(2):后插33.

[3]田玉芳.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教育与现代转型——评《中国古代文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后插25.

[4]杨允.“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教育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23-128.

[5]孙心心.语文教学中的古代经典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神木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关系研究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