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代建平
摘 要 “历史文献学”承担着传授历史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提升专业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十分有必要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改革。首先构建“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主要思路,主要包括学习评价目标定位、学生学习评价项目设计、学生学习评价主体组建等方面。然后基于个人教学实践对“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项目进行具体设计。课程推行“N+1+1”综合考试改革,构建评价形式创新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广泛化、成绩构成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四化”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历史文献学”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在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方法技能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研究素养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生;学习评价;历史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37
Thinking and Effect of the Reform of Student Learning Evaluation in
Historical Philology
ZHOU Jing[1], DAI Jianping[2]
([1]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2] Linyi No.7 Middle School, Linyi, Shandong 276000)
Abstract Historical Philology undertakes the teaching task of impart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history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methods and skills,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Firstly, the main ideas of the reform of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in historical philology are 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of learning evaluation target, the design of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project and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subject. Then, based on person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project of historical philology student learning evaluation is designed concretely. The course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N+1+1"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constructs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system of student learning evaluation with innovative evaluation forms, diversified assessment contents, extensiv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diversified scor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eform of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in Historical Philology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s in consolidat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maj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methods and skill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academic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Keywords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historical philology
學生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历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1]“以分为本”是当前学习评价价值观的基本取向。[2]选取适宜的学习评价评价体系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基本保障。[3]历史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基础上,建构历史解释的过程。[4]因此,需要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历史学的教学效果。国内对于历史学方面的学习评价改革更多聚焦于初高中历史课程,[5-10]而对大学阶段的历史学课程关注明显偏少,涉及“历史与社会”、[11]世界古代史(下)[12]等课程。“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使命是要求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系统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学科体系,了解历史文献的分类及其学术的发展源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掌握利用、研究和整理古籍的方法和能力。“历史文献学”课程开展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显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历史文献学”课程概况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考研或者从事相关历史学专业工作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包括历史文献学基础知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及辑佚学等单元,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和要点。课程自开设至今,特别是学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以来,不断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完善,注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专业学生进行基础学习和深入研究都要掌握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和技能的课程,因而承担着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提升专业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历史文献学”课程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完善的学业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主要思路
目前适应学校考试改革政策,着力推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总体原则是以“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主要思路如下:
2.1 科学定位学生学习评价目标
课程专业知识是学术大树之根基,是一切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根本,因而必然要重点进行考核。同时在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綜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考察;同时还要注重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考核,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以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创意思维和能力的考核。
2.2 合理设计学生学习评价项目
注重对学生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思维和能力。评价项目除了基本的纸笔测验外,凡是能检验教育目标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方法,比如调查问卷、文案策划、课程论文、课堂研讨、学生作品、交谈、图画、观察、问卷调查甚至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等,实现评价项目的多样化。同时注重利用课程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过程性及动态评价实效。
2.3 科学组建学生学习评价主体
建立“任课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评价基础上,实行课程教学团队与课程主讲教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课程评价团队,通过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同时进行学生自评和他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民主性和多元化,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评价目标的合理设置、评价内容的多样、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以及动态的评价过程,特别是在“历史学基础+创意、创新、创业”为基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结构与学科基础定位,在以进行历史研究为教学大目标之下,试图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细化、全面化的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3.1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项目的设计
课程推行“N+1+1”综合考试改革,构建评价形式创新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广泛化、成绩构成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四化”体系,形成学生爱考乐学新局面。
根据历史学专业和历史文献学课程特点设计评价项目,注重过程性及多样化考核。减少客观题和记忆性的试题,增加主观性的应用题,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笔记、课堂出勤及研讨、实践总结、期中考试、学生作品、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读书笔记。
“N”主要包括课堂出勤及研讨、实践总结、期中考试、学生作品、平时作业、读书笔记以及课程网络平台,既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有专业技能的考察,既有阶段性考查也有整体性的考核,试图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有助于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构成。“N”所含所有评价考核项目共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30%,主要是侧重过程性及实践实训的考察。
课堂出勤及研讨以每次课的记录为依据,一般以16次计算得出平均分;课程实践总结主要针对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实地教学而言,要求每篇总结字数不少于3000字;期中考试以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作品主要针对版本学模块而言,对学生制作的装帧形式分小组让学生进行互评;平时作业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主要针对课程中相关的前沿或者存疑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资料汇辑也可以是对学界争议问题的说明或判定,字数不少于3000字;读书笔记要求至少完成一本与“历史文献学”相关的学术论著,不少于5000字。
其中之“1”是课堂笔记。严格执行临沂大学教务处要求,把课堂笔记纳入学生学习评价项目并单独列出。课堂笔记教师随堂要求学生上交并进行审阅评分,要求不少于16次,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有助于好学、爱学、乐学的良好学风形成。“课堂笔记”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主要侧重平时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笔记的重视,课堂笔记成绩不合格,则该门课程学业成绩不合格。
另外之“1”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本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项目,需要基础性和学术高度兼顾,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考察,又须有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能力的考核,因而需要科学设计考试考核方案。本课程基础部分以课程重点难点及历年考研题考核为主;论述和材料题则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创意思维的养成。
“期末考试”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60%,主要针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和考核。期末考试是对该门课程内容整体性的一次考核,需要任课教师精心设计命题及考核方案,确实能检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2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项目的实施
“历史文献学”课程实行“任课教师+”多元化广泛化的评价主体,以更为客观全面全过程的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同时有助于课程的评估及建设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以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师为该门课程主要建设者及主讲人,对课程内容及学生信息掌握全面,因而能够给出较符合实际的评价,主要是对课堂出勤、课堂研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客观题以及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互动进行评价。
课程团队作为次要主体参与学生学习评价:课程团队成员通过交流、研讨对学生做出共性的评价,主要是对课程实践、学生作品、平时作业的小论文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中主观题做出评价。
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部分参与评价:学生为课程授课对象,参与度最广,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是对分小组进行课程实践部分以及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
4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评价的实施效果
顺应学校考试综合改革指导思想,合理调整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评价的比重,加大对于技能方法及价值观的考核。对于本门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目标的定位是在考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历史和人文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历史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夯实
课程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理论和概念以及一般发展规律等,是学术创新以及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本课程就是要了解历史文献的分類及其学术的发展源流。主要通过课堂笔记、课堂提问和研讨以及期中、期末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核,以此达到对重点理论知识和学术前沿观点的牢固把握,为之后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4.2 历史学专业方法技能有所提高
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知识点的背诵记忆。对于“历史文献学”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掌握研究和整理古籍的方法和能力。本课程一方面增加部分课程实践学时,另一方面加大期中、期末考试中主观试题的比重,推行非标准化试题,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等创新创意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如让学生阅读《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找出该篇裴松之注释的数量,引用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价;让学生翻阅所学几种宋代目录,比较他们所著录的《史记》类文献的异同;让学生分组制作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古书装帧形式。诸如此类,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3 学生学术研究素养适度提升
习近平曾说过“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因而研究性也要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去建设和发展。我们要注重在教学中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融入,也要在学习评价中进行体现。本课程通过布置小论文形式完成,主要是对学科中最前沿的一些学术观点的整理以及存在的异议问题的分析,由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如,在目录学部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尚书》的流传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其真、伪情况的研究进行资料汇辑,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出说明;在辨伪学和辑佚学部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对古书进行初步地辨伪、辑佚。诸如此类,同样贯穿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学术能力的训练。
5 结论与讨论
“历史文献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模式已经试点推行二年,通过“N+”多形式全方位的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并重发展、学术研究与人文素养提高有机结合的效果已初见成效。 (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12页)
一方面,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得到强化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是学术创新等能力的基础,通过对最基本专业知识和最前沿学术观点的训练,学生能把握历史教学的一般方法,具备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与考核,学生能掌握查阅历史古文献、分析古文献和初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从事历史研究的学术能力;再次,学生历史学的学识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考察,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和科学解释历史的历史学学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人文素养。
同时,随着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模式的推行,也产生许多更深入地思考。如在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方面,如何能做到更科学的设计?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如何能做到更可操作?在评价主体的参与度方面如何能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诸如此类问题与思考,正待作者及诸位学者探讨与解答。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学生学习评价模式改革”课程《历史文献学》
参考文献
[1] 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02):53-55+80.
[2] 王中男.“以分为本”的学习评价价值观:基于双重维度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11):37-41+48.
[3] 刘艳丽.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147-148.
[4] 李海龙.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1):75-81.
[5] 贡玉宝.浅谈初中历史学习评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12.
[6] 张弘毅.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习评价问题的若干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01-102.
[7] 盛刚.略谈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J].考试研究,2016(03):68-72.
[8] 陈明珠.中美高中历史学习评价的分析比较——以镇江市国际学校2012级中美班历史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1):65-67.
[9] 杨向阳.历史学习评价改革诸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Z1):9-15.
[10] 聂幼犁.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编制及其在学习评价上的应用[J].历史教学,1989(02):31-37.
[11] 马金霞.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在《世界古代史(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148-149.
[12] 陈露茜.注重学习评价 促进学生成长——《历史与社会》学生日常学习评价的设计[J].成才之路,2008(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