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15 16:48朱云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
关键词:职教双创职业院校

朱云峰

[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问题,首先从三个不同层面论证了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建设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以“双创”教育作为文化自信建设的着力点,并从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和校园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30-0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文化自信本身应包含教育自信,然而,作为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长久以来由于发展定位模糊、文化积淀匮乏、发展资源失衡、自我认同缺失等因素,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建设相对滞后,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程度普遍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而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指的就是职业教育的从业者、学生及相关人员,在新时代对自身文化的充实笃信,以及对文化创造力和未来发展的坚毅信心。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其又属于教育自信,有着自身的文化本源和职教特色。

二、职业教育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国家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组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文化自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人持续努力。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建设者,同时也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建设力量。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职教学生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不仅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还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因此,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应当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的题中之意。

(二)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坚强保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的挑战日趋严峻,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办学模式表面化、办学理念无根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断承受着系统外的偏见。2021年6月,浙江省、江苏省的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文件,终止了本省独立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合并程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教育是比本科更低层次教育的认知误解。此外,职业院校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既有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之间的竞争,也有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既有招生、就业上的竞争,也有科研、竞赛上的比拼。面对种种发展挑战,职业教育唯有提升文化自信,走内涵发展道路,才有望破解困局。

(三)职教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

职教学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一些外来不良文化的腐蚀和侵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西方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与碰撞日益频繁,其间夹杂着一些不良思想[2]。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应通过正面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维护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双创”是职业教育进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依托

(一)转换教育理念,形成职教发展特色

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应当与职教育人的过程相互融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近几年,国内职业院校积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双创”改革方针,通过“双创”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技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尚未发展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挖掘,需要和具体的实践目标联系在一起。基于此,完全可以使“双创”扮演“桥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来助推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職业教育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传承文化,丰富职教文化资源

在2019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山东和广东出席会议时,先后两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根脉,应当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有机整体,纷繁复杂,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地照搬固有文化,而应当通过“双创”实践有选择地加以提炼运用,并进行传承创新,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此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更好地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此外,通过“双创”实践可以挖掘我国职业教育百年发展的光辉历史,完善职业教育文化的体系框架,丰富职业教育的文化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文化底蕴,让职业教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双创”视域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

(一)课程体系建设

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门课或一次“双创”活动能实现的,因此,需要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好顶层设计,融入文化自信的目标,构建持续贯穿式的“双创”课程体系。在通识课阶段,设置“双创”初识课,通过简单“双创”活动积累职业教育的文化认知基础;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对课程进行专创融合改造,将文化自信融入“双创”案例之中,布置一些项目进行实践,并布置一些课外实践进行补充完善。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好公共课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二)课程设计

课程是育人的“主战场”,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一方面,国内职业院校近几年已着手开展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另一方面,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承担育人职责,要將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而文化自信理应包含在学生的价值观之内,应是需要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要素之一。由此,可以将专创融合与文化自信合二为一,梳理专业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知识挖掘对应的文化自信育人资源,再与“双创”教育进行融合,同时尝试开发对应的教材,凝练教学经验,进行规范化指导。

(三)师资培养

文化自信的教育实质是一个人影响人的过程,而教师就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提升教师的文化自信育人能力是一切的根本。一方面要改变教师重科研而轻课堂、重学生分数而轻学生素养的现有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创”与文化自信相关培训,多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提升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文化资源隐性融入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教学涉及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自信。

(四)校园氛围营造

职业院校的文化自信提升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教学环节的提升,还应注重校园氛围的营造,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如建好校史陈列馆,将学校职业教育开展的历史成就展示给学生和社会参观者,如在食堂、宿舍区建设宣传栏等,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创业典型等进行宣传,让学生通过示范和榜样感受职业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来传播一些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事迹,让学生每天都有渠道接触到文化自信的相关教育。

五、结语

职业院校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文化自信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提高认识,统筹推进,重体系,重课程,重师资,重环境,多方配合,协同发展,定期评估建设效果,凝练建设经验,尽快扭转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文化自信建设滞后的局面,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类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耿晓哲,朱丽兰,杨勇,等.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1(15):98-99.

[2]符琳,李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42(4):94-97.

[3]许英凯.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的路径分析[J].品位·经典,2021(10):38-4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职教双创职业院校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