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杨
【摘 要】本文阐述系统化知识结构,分析大学生需要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原因,从思想意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四方面入手,提出培养具有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系统化 知识结构 复合式应用型 大学生 思想意识 理论知识 职业素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129-03
作为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参加者与承担者,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其成长方式也需要进行转型与升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人。而单一型的人才已难以满足未来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培养思想意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俱佳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才能帮助社会与企业更好地发展。部分高校偏向于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一些高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严重忽视了思想意识、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等因素对学生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系统化知识结构建设,努力为社会与企业培养思想意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俱佳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
一、系统化知识结构分析
(一)系统化知识结构
系统化知识结构是一套体系,把零散的、碎片的、分散的、相互独立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它是知识种类、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组合,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交织的、有逻辑的、有层次的复合型信息系统。就像一棵树,树根是在树的底部,对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而言,树根就是某一领域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底层逻辑。而树干是从根部长出来的,在系统化知识体系里,树干是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主线。树枝是从树干长出来的,在系统化知识体系里面,树枝就是具体知识的框架,每个框架的搭建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搭建框架,只要把问题想透就可以,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树叶就象征着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具体知识点,知识点储备量足够大,系统化知识体系才能足够饱满。果实就是结晶,对系统化知识体系而言,果实就是思维模型。完整的一棵树就是系统化知识结构(见图1)。
(二)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意义
系统化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的种类、广度、深度及其系统化的组成,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信息系统。包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所具有的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内容要适应职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一个人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系统化,相应的创造能力就越大(见图2)。
二、大学生需要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原因
(一)时代环境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据计算,全世界的知识总量,每七到十年就会翻一番,所以将这个时代称为知识爆炸时代或信息爆炸时代。与时代知识信息爆炸化所对应的就是大学生对知识信息接收的碎片化、局限化和过载化,一是导致个人对知识的吸收不完整、不连续,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导致对知识的吸收只限于当前的认知或舒适范围,难以提高自身的认知等级;三是导致无法对接收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沉淀与创新,知识内化的效率低。以上问题,将会导致大学生缺乏系统化知识结构,在企业任职时,难以对企业的工作问题进行整体认知与高效解决。
(二)大学生主体特殊性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精神人格的重要建设期,同时也是极易受到各种影响的时期。踏入大学校门后,大学生进入一个自我教育的新阶段,开始摸索着建立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教育方式的突然升级,使部分大学生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明显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有些大学生甚至尚未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开卷有益的层面,没有真正领悟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因为压力的突然减轻与时间上的自由而直接进入迷茫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追剧所带来的即时性的快感,或热衷于对碎片化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快餐式的汲取,从而错过了在大学阶段对思想意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完善。
(三)未来发展需要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增量竞争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存量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对当前的即用性、实用性与效用性也越来越看重,同时也把这种价值观念渐渐地传给了各高校,使部分高校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忽视了思想意识、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等因素对学生及企业的重要性。但从长远看,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思想意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俱佳的复合式人才。因为具备较高理论知识的人,往往其认知水平以及对专业问题的分析水平也会更高,而认知水平和分析水平高的人会更容易帮助他人与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企业的发展者,必须重视并帮助其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使其更好地获得职业成长,并为企业发展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培养具有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一)思想意识
第一,学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主体特殊性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識价值观和职业观。首先,应该明确学生“三观”培养计划,开设“三观”培养课,因为拥有正确的“三观”是一切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只有拥有正确的知识价值观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正确地使用知识。其次,应该基于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上大学的两个重要意义,即“成人”与“成才”,并解决部分学生在求学与求职方面的迷茫问题。最后,开设具体的系统化思维构建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一维思维,二维、三维思维与四维思维,即逻辑化思维到结构化思维再到系统化思维的升级变迁与重要意义,并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系统化思维方式。以上课程,每班每学期应不低于一次,每次上课时或下课之后都应该进行反馈调查,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了解与监控。
第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开展相应的阅读计划。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其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所以,学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为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单,并提出相应的阅读量要求,同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读书心得。在帮助学生个人提升阅读量的同时,促进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二)知识结构
明确学生系统化知识结构培养体系,开设与专业及职业方向适配的、丁字形的知识结构课程,课程在知识面和视野上要足够广,在专业领域要足够深。以经济金融、会计、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商科专业为例,应该建立复合式知识结构课程,核心知识体系课程是“国势+产业+管理+资本+专业”,辅助知识体系课程是“職业技能和技巧+法律+传统文哲学+科技知识+健康和养生”。通过核心知识体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商业观与系统化的商业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现实商业或企业中的位置,以及所学专业知识在商业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让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后,能够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纵向与横向发展机会,并突破自己的本位限制,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为企业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个人知识能力价值的最大化。通过辅助知识体系课程可以提高和扩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社会和生活的认知,改善学生知识与信息接收情况,学生的认知更全面化、更实用化,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职业素养
一个优秀的复合式应用型大学生人才,至少应该具备仪表、敬业、责任、纪律、结果、效率、创新、执行、团结、领导力等职业素养。因此,除了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职业素养提升课,如商务礼仪课、创新训练课和创业培训课,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授课与生活中对学生积极施加正确影响与引导,所以也应对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开展相应的职业素养培训课,并要求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对学生授课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对符合职业素养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对不符合职业素养的行为要给予指正。这样既能帮助专业教师、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认知,又能通过日常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实践运用
以赛代练,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的相关比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及中国零售新星大赛等,由各个学院制订相应的参赛计划与目标,再将具体任务落实给各个专业的任课教师,由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在比赛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运用,比赛结束之后再由学生对比赛经历进行总结和分享。通过“学习—比赛—分享”这一过程,将所学的系统化知识进行实践与内化,以提高个人的知识系统化与知识实践化的能力。高校要积极开展并扩大与地方性连锁企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接触、走访与实践机会。同时,可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专业证书列入学生的具体考核成绩中,以引导学生重视个人实践经历,提升专业技能;应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兼职、假期实习以及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等,并获取相应的专业证书,以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见图3)。
注: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与应用技术大学相适应的创业创新团队研究”(2014JGA431)
【作者简介】覃 杨(1984— ),男,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南宁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经济与管理。
(责编 黄桂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