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瓶颈与突破

2021-12-15 15:00谢泽芸陈晓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国际化

谢泽芸 陈晓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学校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优质教学资源还未能实现自主开发、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有效性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对策:坚持“三层覆盖”培养理念,构建“三位一体”发展平台,完善“三方联动”监管体系。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国际专业认证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111-03

2019年国家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国际化交流”成为检验办好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遵循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循环作用为主导,通过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打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速路的国际化建设路径。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建职院)为例,探索以国际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有序推进学校专业国际化建设,提高“双高计划”国际化建设任务成效的可持续路径。

一、广西建职院国际化建设困境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国际化”仅是表面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不国际,国际人才不专业”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对“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的解读比较单一,对“国际化”和“专业化”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对二者间关系未能清晰地梳理。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国际化”和“专业化”只是拼接在一起,而不是融合在一起。看似接轨国际了,其实与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无实质区别。

单一的解读还导致现有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多样性。当前,学生国际化培养渠道主要还是依托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学习,也就是说,只有项目学生才能享有通过“2+1”“3+2”等赴国外高校深造的“福利”,受众面太窄。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只能前往外方合作学校学习,不愿意出国的学生只能留在国内完成学业,选择面少。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定位的“学习+实践”一体化平台尚未搭建,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无从谈起。不够科学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还体现在对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导向,学生对“国际化”理念认识不充分,普遍认为“国际化无用”,不仅视野狭窄,还缺乏大局观。

(二)优质教学资源还未能实现自主开发

“双高”建设下中国特色教学资源的优质标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等水平;二是融合并支撑行业产业发展;三是具有国际知名度并能向外输出。引进外方优质教学资源是促使我国高职教育达到国际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学校在引进过程中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本土化改造,而是同步同质执行,仅是为“引进”而引进。缺乏比照外方课程资源寻找开发本土优质教学资源工作施力点和突破口的意识和能力,所引进的外方课程仅是“双高”任务指标上数量的增加,在学校和专业群高质量内涵式建設工作中影响甚微。

另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目标和实际社会环境存在不对称性。以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作为国家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和学校拳头专业,该专业群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资金投入、资源平台等方面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也具备充分的软、硬实力协同本土企业“走出去”。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广西建筑企业走出国门的需求量不大,这些都成为该专业群建设国际水平产教融合型职教资源的不利因素。与发达地区同类高职院校相比,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则面临专业竞争优势不足、政策支持不充分等难题。没有良好的平台就无法试验教学资源是否足够先进,没有畅通的渠道就难以推进中国优质职教资源向外输出。自主开发特色优质职教资源能力长久缺失将严重影响国际职教话语权的构建。

(三)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有效性待提高

学校已经在加大力度建设国际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逐年增加外籍专家教师和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引进量,以及学校教师赴国外高校学习进修的派出量等。但是,效果普遍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在本土教师队伍国际化培养中,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部分教师将“国际化”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的意识薄弱,在赴国外高校研修或支援企业海外项目等问题上个人主义思想较浓。决定赴海外实践和选择国外高校时更注重环境是否舒适安逸、任务是否简单轻松,对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等问题关心不够,是“镀金”的心态。没有充分的思想引导就难以激发行为自觉。部分教师后续没有及时将学习到的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管理理念转化为实际效益,培养成效没有保障。另外,单靠教师个人很难申请到既符合专业预期,又具备优质社会资源的国外高校,以出国研修为基础打通与国外院所、企业合作渠道的方法效率太低,造成许多研修培养延续性差。国际化是一种动态过程,必须将“国际化”整合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教育全过程中,形成既能推动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开展,又能监督教师队伍国际化培养质量的过程性管理机制。

二、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对策

开展国际专业认证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接轨国际开展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主要方式。目前,广西建职院正在与英国国家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合作开展基于国际学历互认协议的国际专业认证工作。其目的是利用国际标准体系对专业建设成果进行阶段性会诊,并在其核心理念指导下持续实施专业建设,使各项办学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最终学校和专业获得国际认可。在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的前提下整合、优化、融通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维立体的国际职教互动网络,不断扩大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国际化建设成效。可以说,国际学历互认协议下的专业认证能够切实、系统、高效地帮助学校和专业群实现“提质增效”。因此,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对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坚持“三层覆盖”培养理念

“国际化”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应该坚持“三层覆盖”培养,即在“以主体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指导下,根据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将学生和教师划分为“高、中、青”三个层次,实施动态差异化培养。一是具备在高层次创新岗位上担当作为,在提升行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潜质的人才,被划分为高端人才。此类人才培养应该与个人事业发展紧密结合,按照人才成长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实行分类指导,条件允许的高职院校可实施“导师制”。二是具有出色学术成绩和技能水平,有能力在未来成为引领专业发展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人才,被划分为中坚力量。同样的,此类人才培养也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可采取在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人岗双提升策略。三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基础上,以营造创新环境为重点,鼓励其在创新探索活动中成长。总之,不仅要坚持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同频,培养活动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还要在积极开发国际平台和资源的同时,分阶段、有步骤地调整优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制订具有较高可完成度的实施目标和具有较强可执行性的实施过程。

(二)构建“三位一体”发展平台

以“学分银行”为蓝本,以“互联网+”为基础,打造“教学+实践+深造”“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和发展平台。教师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教书、校外实践、海外深造错时开展的做法,鼓励教师在精力和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实现教书、实践和深造同频进行,达到时间和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一方面,教师校外实践和海外深造的最终目的是反哺学生教育,通过不断迭代自身知识储备、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及时转化为课堂内容并实施教学,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与学生时期不同,教师校外实践和海外深造不仅是个人的提升,还应该担负起为学生和其他教师搭建更丰富的企业实践平台和学历提升通道等“公共”责任。课堂教学能够及时向教师提供阶段性反馈,提高校外实践和海外深造的成效。学生方面,打破“2+1”(前两年理论学习,最后一年校外实习,或是前两年国内学习,最后一年国外学习)的教条,在国际专业认证体系下,学生可以通過“1.5+1.5”“2+0.5+0.5”等灵活组合形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学生在国际专业认证系统内相关企业进行校外实践,由所在企业和带教师傅共同考评;学生也可通过“网课”形式选修海外成员学校的专业课程并获得相应成绩,以上成绩将被认定并纳入国内学校的毕业学分和赴海外成员学校深造的储备学分。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

(三)完善“三方联动”监管体系

为保证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能够服务并支撑本土企业“走出去”、达到国际水准并形成中国特色的要求和特点,应该建立和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国际专业认证相关机构三方联动的质量监管体系,即三者要充分履行其管理者、评价者和评估者的职责。专业群作为建设“监理人”,要始终将“国际化”贯穿专业建设中,校外引进和校内开发高质量教学资源并行,海外引入和自主培养高水平教研人才并重。积极与学校层面反馈和沟通,及时纠正和调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要统筹好相关工作开展,把好专业群国际化建设质量关、时间关,做好国际化建设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合作交流、社会服务实践等提质增效。目前,不管是基于国际学历互认协议的专业认证,还是目的国认证,都存在国内行业企业缺位的不足。因此,在强调行业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的同时,协调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国际化建设成果评价,实时了解是否满足国内企业发展和“走出去”需求是必要的。国际专业认证相关机构则提供一个更专业的国际视角,为国际化建设做阶段性补充,为学校战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国际专业认证相关机构还应该扮好“经纪人”的角色,协助将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其他国外高校等“第四方”评价,以交流促理解,主动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总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双高计划”共同创造的机遇与机会共生、困难与挑战并存的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当以国际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加强顶层规划、创新培养机制,稳扎稳打寻发展,互学互鉴求共赢,实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多重内涵提升,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20-06-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06/t20200617_466545.html.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37号[A/OL].[2020-11-26].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sjhj/202011/t20201127_501994.html.

[3]罗应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认证的困境与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

注: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0A014)

【作者简介】谢泽芸(1989— ),女,国际关系专业和国际传播专业双硕士学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与管理;陈 晓(1970— ),女,教育学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与管理、英语教育。

(责编 苏 林)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国际化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聚焦港口国际化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