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琴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术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依照入院顺序将86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术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术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率,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整体护理;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视网膜脱离术
视网膜脱离(RD)是一种眼科的高发性疾病,该疾病病程极长,发病速度较快,患者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产生闪光感、视物变形等问题[1]。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手术方式,通过借助视网膜显微镜进行剥离体的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来保障手术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方式是针对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新型显微治疗技术,能够提高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保证手术疗效,但是这种方式仍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需要在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针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研究整体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入院顺序将86例2019年8~至2020年8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术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45.79±2.58)岁。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6.11±2.3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近(P>0.05)。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指导以及药物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式。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根据疾病程度对患者活动进行限制,指导患者采取科学的体位,锻炼患者床上排尿和洗漱,让患者了解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内容,保证环境的整洁性,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协助患者使用托百士眼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对于每日冲洗结膜囊和泪道的患者,同时要配合心理护理工作,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诱发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讲解在手术操作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指导,降低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度[2]。
1.2.2 术后护理
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姿势或者采取坐位,在治疗过程中多使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半流食为主要的饮食,让患者了解高发的并发症症状,定期使用硅油检查患者的视力状况。在手术之后1~3 d预防高眼压问题,如果患者在后续护理的过程中产生了视力下降,或者是眼前有暗影等症状,则要考虑眼内出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必要时要进行玻璃体灌洗手术。手术之后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因此要坚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针对结膜出血或者肿胀以及眼内感染问题的先兆,要进行药敏和细菌培养处理,确定病原菌后,在玻璃体内推注相应抗生素药物;要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文娱活动,包括组织病友交流会、开展书法展和其他的艺术活动,丰富患者的文娱生活。患者痊愈后,还需要减少用眼的时间,防止用眼过度,每日坚持眼部按摩。
1.3 观察指标
对高眼压眼内出血、炎症和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记录;通过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45分,分数和护理的质量呈现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的致盲率,手术治疗流程比较复杂,必须要配合护理干预,护理如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并结合患者本身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落实护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明确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理的成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整体护理中,术前护理能够有利于患者的床上排尿,提高患者术后的适应能力,术后护理能够保证科学合理的饮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比对照组更低,表示整体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这主要是由于整体护理中会更加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通过心理疏导能够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少术后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应瑛,项振扬,应晓剑.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3):594-596.
[2]劉翠红,刘欣,张凯.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