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张月兰 涂小丽 朱 佳 朱思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在农业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财务报销效率高低程度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怎样简化流程、创新举措,有效提高财务报销效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转变观念,从内部畅通报销环节。农业高职院校不能因为财务报销效率不高影响到创新和教学科研的开展。学校财务部门要与时俱进,精心谋划,从财务部门内部解决财务报销“最后一公里”问题。传统报账模式影响财务报销效率,要调整以往固有的岗位设置,将传统的报销模式调整为一体化报销模式,提高财务内循环效率,将财务报销堵点从财务部门内部疏通。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小会计”到“大财务”的转变。
简化流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政策关键在于执行,在执行过程当中往往因人而异的理解导致执行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很多矛盾和对立。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实际操作层面的核心内容,农业高职院校的归口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应在制定政策同时,考虑将其简化,简化的流程通过流程图进行展示,让其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执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将办法涉及的流程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操作,让系统去判断和识别,减少执行过程人为主观判断,实现财务报销效率的提高。
革新手段,创造条件实现报销智能化。积极推广应用智能财务报销系统。所谓智能财务报销系统,就是实现票据智能识别,报销单智能填报、全流程线上审批、智能账务处理、自动支付等全过程智能化报销服务及管理。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国家科研攻关的重任,一般农业高职院校都会申报较多的科研项目,项目经费中存在大量的出差、购置一般材料和设备等科目,针对这些重复又比较繁杂报销项目,要创造条件,实现报销智能化。
科学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农业高职院校预算编制工作应统一到国家政策的要求上来,切实减少“超预算、无预算不得列支”的问题。本质上在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科学性、合理性。农业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时,要对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进行科学分析,对符合要求的纳入预算实施,条件不具备的坚决不予安排。
协调推进,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农业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要提高站位,按照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等要求,建立和健全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沟通协调机制,真正将领导小组运作起来,切实解决部门间沟通协调问题。通过经常性的梳理简化部门业务办事流程,整合业务交叉部门流程设置,建立跨部门、多渠道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报销环节的相关障碍。
近年来,农业高职院校财务报销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业财融合的推进正逐步得到解决,但同时从内部控制、全面预算、政府会计、绩效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的改革进程看,有效提高财务报销效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需要农业高职院校所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政策学习,尽快推进业财融合、财务智能化等,真正实现财务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