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茂和
(中共太湖县委党校 安徽 安庆 246400)
在旅游资源禀赋各异、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旅游投入势头不强的现实状况下,发展乡村旅游不应贪大求全,要兼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硬性指标、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自身综合条件的成熟度,有针对性分步开发实施[1]。在此原则指导下,太湖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框架性思路主要包含4 个方面。
摸清旅游资源情况至关重要,是后续资源保护和开发决策的最基础工作。要以乡镇为单位,分村调查旅游资源情况。旅游资源内容主要包括风格独特的山、水、园、林、自然生态等有景观价值和体验价值的资源,以及宗教圣地、名人故地、民俗圣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美食购物娱乐养生目的地等有文化内涵的资源。对于所有已开发、在开发、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论当前状况如何,应一律调查清楚,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库。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乡镇要根据资源禀赋,制订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不能急于求成,务必要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足,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较强的前瞻性,确保规划能切实指导一个较长远的时期。在乡镇总体规划框架下,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村要做好村级旅游发展规划,可与相邻村整合资源优势,抱团编制规划。
2018 年3 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旅游业,促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旅游投资的主体应该由市场来选择。针对太湖县实际,有以下几个基本构想。一是要切实加大旅游招商,特别是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在推动太湖县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现有旅游企业成长和成熟。二是尝试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发挥农民主体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共建共享。三是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引导各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四是县委、县政府要从太湖县发展战略层面树立旅游发展的鲜明导向,提振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乡村旅游加速发展。
旅游线路的创订是全域旅游组网联网的基础。乡村旅游要充分体现资源的导向作用,围绕资源优势进行塑造,避免千村一面、千景一面。只有形成“一地一风格,处处有特色”的大气象,太湖县旅游才能实现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稳健发展,旅游线路的规划才具备初始条件。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类工作中,乡村旅游最具开放性、包容性,有着“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也可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2.1.1 历史文化遗产修复
太湖县历史厚重,名人迭出,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名家手迹,但一些极具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遗迹状况堪忧。
比如太湖县历史上有3 位状元,李振钧旧迹保护尚可,黄信一故居及赵文楷墓都较破败。清代文史名家王大枢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现代著名诗人朱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佛教界第一尊肉身菩萨、被誉为“第三代地藏王转世”的大兴和尚,这些都是“国字级”的名人,但其故居都濒临倒塌。上格城遗址、古驿道旧迹、义茶亭等一大批反映“史上太湖”的活化石,在岁月冲洗下消失殆尽。进士第、远岫轩、梅里山庄、太史第大官厅等许多独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已失去本来面目。日本陆军大将冢田攻在弥陀镇田家滩被击毙,连一块标识石碑都没有。许多散落在历史记忆中的遗珠,需要挖掘、研究、整理、保护和修复。
2.1.2 优秀传统文化振兴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民俗、乡村非物质遗产,以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让乡村文化在共兴共享的乡村旅游中实现更大发展。太湖县文化昌隆,风情独具。泊湖的龙舟赛,蔡畈的书画展、赛诗台,以及花梆舞、道仙简、曲子戏、莲湘舞、罗汉除柳等,都是太湖县优秀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宝贵传承。
2.1.3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太湖县自然条件优越,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多年来,违法捕猎、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电鱼、毒鱼等乱象丛生,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2.1 预置村庄规划各要素
对于有条件、有意愿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要在村庄规划中预置乡村旅游要素,为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要着重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改造、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布局、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配置,以及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桥古碑、古树名木、人文景观保护等方面,给乡村旅游发展预做保障、预留空间,统筹推进乡村优质协调发展。
2.2.2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把“厕所革命”与美丽乡村改水改路项目结合起来,在游客集聚地合理规划建设旅游卫生公厕,加强日常维护,补齐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成为体现乡村文明形象的展台。
2.2.3 提高村庄建设标杆
在实施各项基础建设时,要提高建设标杆,体现乡村特色。相关设施要齐备、安全、美观,避免后续重复建设甚至返工建设。同时,要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和原始性。在道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主要景区、景点的可通行性,并设置指示牌。科学规划和建设休闲绿道,村级主干道要设置道路交通标识,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建设公共停车位。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庄可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资源丰富、长期前景看好的村庄可引入智慧旅游管理系统。
2.2.4 管护绿色乡村好生态
要加强对村庄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加强对村城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保护,严格规范水产养殖和垂钓捕捞行为;确保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协调旅游公共厕所和农村改水改厕的统筹推进和优势互补;提升房屋庭院线杆的美化度,对古树名木设置围栏和标识进行保护,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思维看待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产业培育,提升旅游产品综合供给能力。以“旅游+”“文化+”为纽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城西的玫玖花海、小池的万秀园、晋熙的红土地等,都是农业转型和旅游新业态发展较成功的实例。
2.3.1 旅游促进文化产业焕发生机
着力解决禅宗文化缺乏内涵的问题。太湖县旅游形象定位是“朴初故里,禅源太湖”。禅宗文化是引领太湖县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太湖厚重的多元文化中颇具典型性的要素,其在太湖县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独一无二。要在禅源太湖旅游区的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进一步充实展现禅宗文化和佐证“中国禅宗之源”的内容。要根据“禅源太湖”发展的需求,依托三祖坐禅地独阜寺、法智禅师道场四面寺、白云守端禅师道场千佛寺、佛眼清远禅师住持的龙门寺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寺庙和相关高僧大德,加大对禅宗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对太湖县禅宗文化的挖掘,为太湖县“禅源”定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有关佛教场所的各方面支持,积极引导、正本清源,从外延到内涵全面、牢固树立“中国禅源在太湖”的普遍认知。
着力解决红色文化缺乏提升的问题。太湖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大量赤胆忠心的先烈,发生过一些对革命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些红色历史的纪念,太湖县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大别山革命老区身份不相适应,更与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精品线路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新时代,要从乡村旅游需要、红色火种传承、重大史料保护等多个不同角度审视太湖县的红色文化,切实从3 个步骤做好提升工作。一是要进行全方位梳理,深入挖掘和集中研究本地红色史料,充实红色文化载体,畅通红色景点道路。二是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游览时长等相关因素,打造4 条太湖县红色精品线路,培养一批红色文化讲解员。三是把红色景点和线路列为太湖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中小学校学生等接受红色教育的优先选择,不断完善相关内容,逐步向外推介。
着力解决名人文化缺乏载体的问题。太湖历史上人文鼎盛,名家辈出,例如前面提到的科举状元、文史名家王大枢、文坛巨肇朱湘,还有黄梅戏艺术家胡普伢、京剧大师叶春善、叶少兰等。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名家是太湖县的宝贵财富,是一方水土的灵魂。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即便本地人对于这些名人也鲜有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故居、作品、手迹、趣事、曾经活动过的场所等直观载体。要广泛深入搜集素材,全方位打造名人文化载体,使文化内容更加丰满、文化影响更加彰显、人物对象更加鲜活。
2.3.2 旅游促进传统业态深化转型
近年来,社会对传统农业的深化转型关注度一直很高,但朝哪个方向转、怎么转一直处于探索的过程中。结合太湖县实际,提出以下设想。
培育中医药康养基地。在太湖县山区,有不少群众种植了葛根、石斛等保健药材,但种植面不广,没有形成规模,品种较单一。太湖县地形地貌多样,药材种植前景广阔。乡村旅游要把这一块作为一个优势资源,以此为辐射源,带动和促进休闲养生、健康养老、乡村度假、乡村氧吧、旅游民宿等各类旅游业态跟进发展。在地点选择上,要把生态游历作为首要条件,以利于后续休闲养生产业的延伸。
建设田园综合体。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太湖县可以基于县情实际,分3 个阶段分步打造田园综合体。一是培育构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圈。当前,晋熙的红土地、小池的万秀园、江塘的蓝莓园等初现农旅融合发展的雏形,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同类产业健康蓬勃发展。二是培育核心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旅游市场形势,重点支持市场前景看好的产业扩容增量,形成具有典型特色的核心产业集群。三是倾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引入专业团队统筹谋划,延伸核心圈,对周边村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辐射带。协调各方,鼓励各类社会和民间资本跟进投入,引导村民以劳务、土地等资源入股,或以合作社抱团入股等各类形式获取收益。合理布局,挖掘和充实文化内涵,形成“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构建包括核心景观、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风情住宅区在内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千姿百态,但其大背景一定是乡村振兴,其宗旨一定是契合游客需求,其目的一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太湖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开创新时代优质旅游发展新局面。在文化和生态“双轮”驱动下,太湖县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能开创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