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
村级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极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中央对“三资”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内容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村级财务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探索出台“村账乡代理”管理模式。本文以调查××县为例,结合工作实际,从村级财务管理现状、重要意义、产生问题原因、工作建议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农村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核算、计划、监督和控制。调查县自2002 年10 月实行村级账务委托乡镇代理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防治村级财务混乱,有利于解决好农村干群关系,是新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村级财务人员包括会计、报账员、分管财务村干部。目前该县9 个乡镇合计110 个村的财务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1)会计人员31 人,系乡镇工作人员,其中男5人,女26 人;有从业资格证书的17 人,无从业资格证书的14 人;取得会计职称的6 人,无会计职称的25 人;专职人员28 人,兼职人员3 人;40 岁以下的16 人,40-50 岁的13 人,50 岁以上2 人。会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严谨繁琐,胜任这个岗位的人少,乡镇——年分——次工,忽视了会计工作的承接性,更换频繁,造成会计队伍不稳定。
(2)分管村级财务工作者及村级报账员,系本村村干部。他们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且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相关岗位培训,业务水平都不高,现学现做,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且村级3 年换届,换届即换人,造成村级财务人员不稳定,工作随意性较大,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1)干部监督虚化。村干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有的明哲保身当老好人;有的处理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怕提意见,稍有不慎就自找麻烦。党支部成员之间缺乏监督,对“一把手”难于监督。在自己不受监督的同时,也不去监督他人,因此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2)群众监督盲化。信息化时代,村干部与村民的联系沟通相对减少,干部接触群众的时间不多,也很少召开村民大会,因而工作决策的透明度和群众理财的参与程度不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做得不够,使大多群众都不了解村务和财务的状况,不清楚本村的底细,无法进行监督;村主要干部所掌握的权力和所处的特殊地位,使一般党员和群众对其权力运作是否公正不易监督,一些群众也不敢对其实施监督。
(3)组织监督弱化。目前该县乡镇“三资办”由农业办兼管,2012 年7 月开始村级账务代理室使用的“谐农三资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由县纪委牵头,财务由乡镇财政所管理,没有上级的明文规定到底由哪个部门管理监督农村财务,在县级也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大家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呈现无组织监督的情况。
当前,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和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农村工作的重点,基础工作的难点。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状况及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党群、干群关系。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财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其次,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将财务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许多村级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熟悉,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造成财务管理的新老问题不断。目前,部分村尚未建立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如同虚设。一些村村委班子成员每人都经手现金的收支,代行会计之职,手持现金不管时间有多长,也得等到把钱花完变成开支票据,才把票据交到会计手中,甚至有的村主要负责人自己经手,自己审批,带头违反财经纪律。形成了多人管钱、多人用钱的混乱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放松了民主监督制度的执行。民主理财并未达到控制不合理开支,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的预期作用。作为监督主体的民主理财小组,其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的识字不多、年龄偏大;有的与村领导有依附关系。这些人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了解很少,根本不知道理财工作要做些什么,导致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被架空。加之,财务公开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不详细。对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如招待费、干部工资福利等,甚至假公开、不公开。村民很难看到真实情况,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村级班子三年一换届,新班子上台之后人事变动大刀阔斧。有相当一部分村级财务人员是由村干部从本村村民中指定担任,“任人为亲”现象比较普遍。有部分村一人身兼数岗,起不到岗位相互牵制的作用,极易导致公款被私存、挪用,严重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村级财务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持证上岗,业务能力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只知道记流水账,所有票据整理、归类、汇总都依赖各乡镇村级账务处理室会计。无法充当好“管家”的角色,很难满足现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村级账务处理室会计人员工作量大,对各村情况了解有限,不能及时掌握各村财务动态;对村级的财务往来、资金流向未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对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以及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票据未能进行严格把关,只是将收支单据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会计核算简单化。
(1)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
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会计人员选用模式,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以达到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将村级财务人员的选拔、任免、管理、考核及培训集中到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并由县级政府统一委派至乡镇政府,全面负责各村会计工作。会计委派制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村级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发生的转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会计的独立性。
(2)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在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原则下,积极推行以“村财民理乡代管”为主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保障村级财务人员(财务审批、报账员)相对稳定,做到换届不换人,同时实行一人一岗,责任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1)为提高村级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建立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具体到财务审批、票据管理、村集体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以及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制度。同时出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采取百分制考核,一年两次考核验收,年终综合评定,将目标考核办法与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有机结合,以制度规范村干部财务管理行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规范资产管理,摸清家底建立资产台账。盘活村级经济总量,村级资产全面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分类账。
推行村级资金支付网上审批和使用村务卡管理是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建设清廉村,防止基层微腐败的有效手段,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为根本,以村级集体资金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改变审核审批方式,由原来纸质凭证手工签字审批改为网上电子审批,推行村务卡管理使用。先行试点的村应将在网上审批和村务卡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及时反馈,确保全面实施。
(1)民主监督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办事公道、能让群众信任、并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农村基本知识。对缺乏会计知识、与村领导干部有依附关系的,或长期不能履行职责的理财小组成员要进行及时调整。同时,民主理财小组制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例会,充分履行职责。财务公开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内容和时间。内容上必须真实完整,尤其是百姓关心的问题,并且保证公开的内容通俗易懂,让农民群众能看得懂。其次公开要及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但一定要保证年初、年末以及季度性公开。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原乡镇村级账务代理室的人力资源可以解放出来,转变为审计人员,建立健全乡镇内部审计机构,专门从事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在审计内容上,重点审计收入和支出,审查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贪污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同时,也可以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将审计监督职能从“双代管”模式中分离出来,既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也保证了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有利于加强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3)加强财务管理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是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外,各级单位应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及时掌握政策法规法纪的变化及业务知识的更新,使会计人员知识更丰富、业务更熟练。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经纪律教育,不断提高村级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