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钦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10-01
摘 要 本文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梳理了我国运动员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阐述了运动心理测量的作用、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冬残奥会 运动心理测量
即将于2022年举办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使得北京成为一座与奥运密切相关的城市[1]。所以,我们一定会抓住2022年冬残奥会的机会,加快我国的体育发展。从象征着健康活泼的熊猫“冰墩墩”和代表着和谐拼搏的灯笼“雪容融”到融心智、精神和身体为一体的会徽“飞跃”的诞生,再到燕京啤酒、北奥集团和恒源祥等相继成为冬残奥会的赞助商和会场标识的设计,处处都展示着体育大国的风范,充满了奥运气息。
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理和身体密不可分。运动心理学是用来对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解释、预测的学科。运动心理测量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阐述运动心理测量在冬残奥会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供运动员相关信息
首先,运动心理测量可以提供运动员在竞赛和训练过程中运动心理状况的信息[2],了解相关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影响,并利用合适的方式将这些数据提供给教练员,帮助运动员制定积极的训练计划,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发挥。其次,还可以针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制定训练计划。特别是2022年冬残奥会,冰雪运动作为我国的弱势体育项目,很多人面对自己的弱项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为此,我们要培养运动员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并且下定决心继续参加训练。而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信息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帮助完善冬残奥会的服务体系
运动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冬残奥会各方面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我国冬残奥会项目的高水平后备运动员储备不足,顶尖的运动员数量较少。这些问题都将会是我国筹办冬残奥会的影响因素。将人才的选材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可以保证人才的筛选,还可以保证所选人才的质量。
三、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运动心理测量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运动员、相关工作人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在延庆赛区开展的职工心理辅导就是一个典范。运动心理测量在到处充满着筹办2022年冬残奥会的氛围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第一,2022年冬残奥会的机会。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从北京夏季奥运会到南京青奥会再到男篮世界杯[3],我国举办国际型体育赛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多次举办赛事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多么重要[4]。冬残奥会的人才需求,推动了运动心理测量的发展。另一方面,运动员各方面数据的需求,也加大了运动心理测量的使用。
第二,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我国目前正在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产业、体育项目和体育管理和服务体系都在努力走向完善。国家和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体育项目给予大力支持,运动心理作为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挑战
第一,运动心理测量工作人才的选拔。这类人才,需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体育知识、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很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北京冬残奥会。因此,选择一个非常合格的运动心理测量人才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测量工具面临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我国学者对于运动心理测量工具的研发远远少于国外[5]。我国需要编制出符合当前背景、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工具,而一个好的测量工具的编制,将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要进行运动心理测量工具理论依据的选择,主要有两大理论:经典测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其次是测验目的、对象、题目形式和结构的选择;再次,当编好测验内容后,要进行试测,删除无效或重复题目,确定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最后攥写使用说明书,完成测量工具的编写。可见,编写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对运动心理测量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运动心理测量的方法需要改进。我国目前的方法主要是心理测验法,如何能够利用多种方法描述、预测和解释运动员的行为和心理也将会是一个问题。
第四,原有运动心理测量工作人才的培训。鉴于我国举办冬季残疾人体育赛事的经验较少,如何有效培养相关工作人员也将会是一个挑战。
第五,运动心理测量在运动员中的使用。虽然目前各大体校都设有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人们对运动心理测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当中很多运动员没有使用过运动心理测量,只有少数的射击队队员接触過。如何能够将运动心理测量很好地运用到冬残奥会的冰雪运动项目的训练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媛.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6):213-216.
[2]沈虹.浅谈运动心理测量在青少年运动员中的应用状况[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4):251-252.
[3]林克明,郜惠伦,马柯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对2022年冬奥会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255-256.
[4]马毅,吕晶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36(04):3-10.
[5]毛志雄,董文博,于拓.运动心理测量研究进展(2008-2011)[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03):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