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朝辉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德育和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两者能够得到有效整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本文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都取得重要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逐渐向人才竞争转变,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普及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水平,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已成为教育实践的主流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它们各自领域都有自己的着重点,但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良好的互补性,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德育教育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1.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下一步提高核心道德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价值判断体系。可以说,它为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此,两者的相互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具体策略
1.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处于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文化环境的影响。课堂气氛和文化氛围对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思想道德文化氛围,为下一步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融合奠定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案例: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道德教育工作时,教师应首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定期开展德育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课程,加强学生的阶级认同和归属感,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率。
2.提高教師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尤为明显。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保证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确保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质量,制定和实施各种管理制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及教师思想交流会等活动,用于全面增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课堂渗透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应该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如何与他人交流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心理调查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后,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等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必须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学习《快乐的少先队员》一课后,可以带领学生做志愿者,打扫校园卫生、社区卫生等,让学生体会奉献精神;或者老师以《我和规则交朋友》为主题,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作为当事人做出选择,分清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什么是规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
4.家校联心。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对其的影响重大。因此,实施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确保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协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等,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个人发展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要与社会合作,认真做好小学生的角色体验以及工作实践,实现小学生道德教育社会化的目标。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工作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广汪真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12-15。
[2]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