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作家应邀去某风景点游览采风,路途远而山路难行,实为辛苦之程,但风景令人心动,湖光山色,风卷流云,宛若虚幻仙境。归来之后写成一散文,可喜的是,風景美,文亦不俗。
风景散文易于流俗。这俗表现有三:一是通篇只见景不见人;二是移步换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三是叙述庸常缺乏个性。没完没了的风景描写,如果文中少了人事悬念的穿插,风景再美,对读者的阅读吸引力也难持续,容易让人乏味和疲倦。对纯粹的风景描写,读者要么跳过去,要么把文章弃之不读。是不是出现了新的状况——用文字来描述景物、风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有了视频和照片,文字比不上这个。曾经,在图像不发达和我们无法远足的时代,风景散文是我们见识天下的有限资源,我们读得津津有味,但今天当我们重拾那些风景散文时,我们感到了单调和乏味。显然,在风景面前,文字的想象远没有图像的再现来得直观和准确。并不是说风景散文从此无用武之地了,风景散文依然有它的“文学个性”价值,但风景散文写作的难度大大增强了,需谨慎为之。如果风景与作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是不值得去写的;如果风景描述失控和过度,没有把人和事与风景结合起来写,是不值得去写的;如果行文和叙述拖沓、庸常,没有找到自己独特的叙述气息,也是不值得去写的……
本期“重点推介”推出著名作家石钟山的中篇小说《大计》,小说讲述一个精彩的潜伏故事,“你放心,为了大计,我愿意潜伏,哪怕以后的路是刀山火海”,地下党员这句话鼓舞着当时的革命者和今天的我们。青年小说家王文的《旅行文学的终结》是一篇疫情题材小说,如同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样,疫情正在影响文学书写。几篇文化散文如赵柏田的《幽梦影》等余味悠长。这是2021年最后一期刊物了,怎么说呢?化用毛泽东的两句诗: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只是“无限风光在险峰”。2022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