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2021-12-14 08:32□秦
山西农经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垃圾

□秦 斌

(洛阳市孟津区农业服务中心 河南 洛阳 471000)

1 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加速新农村建设发展

农村地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于耕种,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增长速度都不容乐观。由于部分农业生产生活中农药使用量、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对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农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带动当地污染处理相关企业的发展,在兴建各类基础设施的同时重视对农药和垃圾的针对性处理,在有效推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城乡协同化发展[1]。

1.2 有助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从我国当前农村地区的生产模式来看,相较于沿海地区的新农村,广大内陆地区农村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一些山区的农业生产受地形等条件限制,劳作形式仍以人力为主,难以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努力实现从传统人力生产到现代化机械生产的转变。除此之外,还应在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下,针对性开发对应的农产品,以质量过硬的农产品为依托,配合各种宣传手段,使农村经济发展更为可观,形成良性循环,助力农村长远发展。

1.3 加速农村多方面协同发展

当前很多农村仍以出产各种农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思路偏向第一产业,极大地限制农村经济的增长,无法将农村当地的经济效益提升至最大程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农村经济账面上一分一厘的增长,要从拓展发展思路出发,增加当地营收增长的渠道。如环境优美的农村,可开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种植特色有机蔬果的农村,可针对性地开展采摘体验项目等,有效突破农村仅靠农产品实现经济增长的单一形式,从多方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

2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否则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给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总体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于以下3 方面。

2.1 水环境污染

农村的水污染现象尤为严重。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养殖业的牲畜粪便、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都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农户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当地水体中,影响了水体的清洁性,农药中过多的氮、磷、钾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减少了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加重了水污染的程度。

2.2 垃圾污染

农村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垃圾,垃圾污染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些农户没有较强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意识,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农村将垃圾以焚烧方式处理,极大地污染了当地的水源和大气环境。另外,一些农户自身并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无法认识到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不知道在形成垃圾污染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有价值资源被浪费[3]。

2.3 牲畜养殖污染

牲畜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如果未经处理,粪便中的大量细菌很容易对水体形成污染,进而破坏土壤结构。另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会加剧病毒的传播,牲畜误饮污染水源后可能会感染疾病,若感染致死率较高的病毒,会导致牲畜、家禽等成片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成因

3.1 农村群众不具备较强环保意识

当前社会环境下,一些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受限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多群众的思想相对固化和传统,不能站在长远角度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农民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并没有提高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这也是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因。

3.2 农业生产技术未能与时俱进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大量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但是一些农村地区未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要求[4]。农村地区技术无法与时俱进,经济发展规模有待提升。在农村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都多以家庭为单位,难免会更加看重短期经济效益,不能充分意识到环保问题带来的长远影响。

3.3 执法监管力度达不到要求

现阶段,仅靠呼吁或号召的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收效甚微,还是要重视执法监管的力量,强化农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农村地区,很多乡镇的人力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环保监管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的开展可谓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一些基层监管人员未能明确自身工作的责任,加上一些检测设备相对落后,因此检测效果大打折扣。最后,相关基层部门没有充分协同配合,监管工作效果不佳,反映到生态环境上,就导致污染现象依然存在。

4 兼顾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4.1.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基层干部应对群众加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讲,使农民明确法律要求,也可以通过村内广播、讲座等方式向群众灌输知识,从而不断转变群众的思想。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

4.1.2 加强农村环保设施的投入

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结合环保要求和农村当地污染现状,针对性拨款,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对环保资金的管控。资金的应用应严格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兴建各类环保的基础设施,例如沼气池、垃圾中转站等。

另外,应重视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例如粪便处理技术、堆肥处理技术、蚯蚓养殖处理畜禽粪便技术、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技术等。废水处理方面,可以引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废水还田技术、稳定塘废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沼液施肥、浸种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等,并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当地企业和农民投身环保的积极性,指导有关工作的落实,全面达到环保要求[5]。举例来说,除了垃圾中转站,还可以在农村区域投放各类垃圾处理系统,每天由垃圾车统一处理或针对性改造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农村秸秆、煤炭等能源类型的使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有效加强环境保护。

4.1.3 重视农村环境的检测

农村当地的生产活动,难免会产生大量垃圾和废水,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这些垃圾和废水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才能排放。但是究竟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这就需要用到各类检测设备。农村当地应对生态环境检测工作引起充分重视,致力于有关监测平台的建设,将平台收集环境数据、污染预警、分析等不同功能发挥至最大,从而将环境污染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另外,加强检测工作,还可以为有关执法活动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6]。

4.2 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

4.2.1 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致力于生态农业示范项目的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应以生态农业科学的产业结构为支持,通过生态农业示范项目的效应,为相关产业的发展立下标杆。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和当地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找到自身的优势,确定农业现代化指导方针,保证发展过程中的均衡性[7]。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应开展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提高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农业和旅游业的联动,拓宽农村区域经济的多元化渠道,以点带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2.2 重视自然规律

生态农业发展不能与生态规律相违背,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些农村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未能维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作为发展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既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又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令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理论,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一定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视不同条件因素的综合性,从而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达到可持续发展效果。

基于此,在为生态农业立项之前,一定要组织专业团队对当地进行充分评估,收集和当地区域有关的大量试验数据,对项目可行性及预期效果做更加科学的评估,以保证生态农业可以真正利好于农村经济[8]。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重视规模化生产管理的价值,基于农业项目的不同特点,找到更适合当地的规模化生产方式,例如村企合作、种植合作社等,最大程度开发土地利用价值,令经济产值有所上升。

4.2.3 重视新能源的开发

构建生态农业模式,需要重视有关资源的配置,只有提高配置的合理性,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要充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实现能源利用率提升的同时践行环保要求。例如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时,应对农户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进行监测,不能使毒性超标。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以物理和生物防治方式为主,防止化学药剂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污染[9]。另外,应重视除化石燃料能源的开发,例如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化石燃料在农村地区的使用[10]。

5 结束语

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相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农村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探索出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在因地制宜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新能源,为环保投入更多资金支持,从而有效治理当地环境,助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垃圾
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