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雏高飞夏风暖,行割黄云随手断”。又到了麦浪滚滚的季节,又到了麦香四溢的日子,又到了丰收在望的时候。
中国粮仓河南去年小麦总产量750多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却在今年小麦结束扬花期进入灌浆期等关键时刻,遭遇狂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与天争粮、颗粒归仓变得越来越迫切。伏牛山东麓很多地方收割机快马加鞭,运粮车川流不息,现场还有农技人员给农机手发放草帽、毛巾、矿泉水等,一派繁忙景象。第一人口大县在机械化收割的同时,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或者打捆离田,全县收割已完成小麦种植面积90%以上。淮河之滨某县克服了冬前阴雨低温、冬季降温早、春季回温快、4月上旬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全县弱筋小麦面积稳定在80万亩,现在数千台联合收割机抢战“三夏”,加上江浙等10来个省份的麦客助收,小麦收割超80%,夏种完成超40%。相邻县也是对“蓝天卫士”24小时监管,秸秆或退耕还田,或发电收贮,或基料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秸秆禁焚放松不得。该省去年开封、安阳、郑州等11个市小麦容重均值达到一等,去年小麦容重均值为二等的部分地区同样传来好消息,尽管麦收前的大风天气造成部分麦子倒伏,但郊区麦子亩产依然800斤以上,好的超过了1100斤,丰收在望。能够把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最大程度上遇见丰收、颗粒归仓,真不错。
有沿海省份开展了机械竞技比武,引导农机手将小麦机收损失率从2%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全省就可以挽回粮食1亿斤;而全国今年冬小麦种植3.35亿亩,如果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25亿斤,这就是典型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了吧,我认为!
作为该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和面积最大的越冬作物,江苏今年小麦种植面积3500多万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苏北有个粮食生产先进县的60万亩小麦,已经开镰收割。这里这几年推广了一些新品种,对超过5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每亩给予100多块钱的补贴,还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少家庭农场小麦产量稳定在1200斤,全县平均亩产900斤以上,做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其实江苏小麦高产攻关田已经连续几年突破亩产1400斤,去年最高产量超1650斤,丰收对于保证该省粮食安全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有朋友介绍,他们不辞辛苦,建起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也是“藏粮于地”的体现,平均亩产超过1400斤,他们心里可踏实了。我说真是没有可比性,都1400斤了,你才感到所谓的踏实;山西的熟人说大水大肥 田800斤,二 类 地500斤,山地、丘陵、瘠薄旱地今年没有欠收绝收,那叫一个手舞足蹈,太开心了。并一再强调去年10月播种时雨水多底墒好,今年春天一次次的“春雨贵如油”,给他们带来了大丰收。印象中去年该省曾有品种亩产1580斤,再创新高,引起一丢丢轰动,毕竟中国面食在山西嘛!不过安徽今年有平均亩产1720斤的小麦品种,刷新了该省去年亩产1640斤的记录。这说明小麦在产量方面可以有突破,也说明国内育种水平有提升。
“村上不见人家住,道上唯闻打麦声”,这样烟火气的时候很少了,现在人工打麦子几乎都被智慧农机代劳了;如果没有一体化烘干,“呼儿打晒当及晴,雨来怕有飞蛾生”倒是有的,收获进仓的小麦还是要及时处理,预防发热霉变,保持通风,也可以用空调或风扇降低麦温和室温,天气转晴立刻晾晒是最好不过了;“卧驱鸟雀非爱惜,明年好收从尔食”,实在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麦收喜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