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婷
众所周知,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项目,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决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同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各项工作内容落到实处。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与其他建设工作相同,其对人才的需求异常强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整体上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相关的一系列工作都在迅速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数量更多、专业水平更高的人才加入,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项工作本身与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为了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质量得到相应保障,急需国际性财务管理人才。缺少专业的国际财务人才,是无法完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因此,后续需要重视国际财务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的需求,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海南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放在突出位置。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海南积极推动重大改革举措顺利落地,认真谋划出一批批具有高强战略性、前瞻性的外资项目,从2018年到2020年,海南省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7.33亿美元、15.11亿美元和30.3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2.7%、106.1%和100.7%,连续三年实现了同比增长率翻番。海南省外资企业、跨境企业发展现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外资纷纷抢滩并且开始进行布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给外资企业和跨境企业带来了良好机遇。务实、适合发展的政策就是其中之一,譬如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自贸港专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极大地吸引了外资企业和跨境企业进入,并且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海南省外资企业、跨境企业外资结构在持续不断优化和完善。三年以来,这些企业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其整体开始向产业链、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是海南省外资企业、跨境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其整体上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属性得到很大提升,实现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了海南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和跨境企业进驻。一方面促进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良好发展动力。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不同领域工作精细化的属性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都需要高端财务人才。然而在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使用中,却存在着高水平财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以2019年三亚为例,截止到当年2月,已办理人才落户约为12000人,其中财会类博士人才数量不足20人,硕士财务人才不足500人,并且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使用分布不均,博士学历的财务人才主要集中在海南高校与研究机构。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大型跨国企业将进驻海南。中大型跨国企业的特点是跨区域、组织机构多,人员构成多样化。从整个公司内外部协作来看,海南企业财务人员将要与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合作伙伴一同工作。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要在所处工作部门进行高水平沟通外,还需要与国内外其他部门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因此,作为国际财务管理人才,其在学习和个人提升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提升全方位沟通能力。国际财务人员全方位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文化沟通、工作方式沟通、生活习惯沟通、管理方式沟通等方面。只有完成高质量的沟通,才能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这是国际财务人才素质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企业与产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包含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国际财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知识储备,善于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适时生产方式等新型的管理技术和方式在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及时、灵活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同时,作为国际财务人才,需要掌握管理、财政、经济和金融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胜任财务岗位工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港,是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步,同时是一个制度创新举措。新的制度安排会带来规则、组织与规范的变革,财务工作将面临重大转型。国际财务人才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制度创新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新的经济形态下,现行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原则和财务报表设计可能存在局限性。财务人员应不断摸索,发扬创新精神,逐步加以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国际财务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适应环境和工作所产生的变化,做好符合自由贸易港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国际财务人才,本质上是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内容往往涉及到经济利益方面,尤其在自由贸易港这一重要经济发展环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推进工作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和大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环境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会计行业、离不开国际财务人才,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去维护公平的经济环境,遏制腐败与违法犯罪,推动经济稳健发展。
在国际财务人才专业能力组成结构中,语言技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跨境企业,数量都在持续性增长,并且在国家相关政策引领和号召下,外资企业、跨境企业数量上的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届时,不同国家的资本都会进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系统工程当中。财务人员语言技能不过关,难以适应后续的国际性财务工作。海南自由贸易港系统工程是经济全球化一种结果,全球经济本身就具有竞争和互相依存的特点,其财务工作需要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目前,英语依旧是应用范围最广泛、通用性最强的语言。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成长中,英语专业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国际财务人才需要重视自身英语应用能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技术变革爆发,全球化趋势也日益加剧。在国际地区规制准则推陈出新、风险不断加大的商业环境中,财务专业人士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财务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和人员技能需求报告》明确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财务人才首要的一项能力就是国际商务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每一个财会专业人士都应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以及变化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专门学习,提升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逐渐增多的外资企业、跨境企业对财务部门、国际财务人才的期望也在逐步转变。国际财务人才应具有更加广泛且深刻的商业见解,同时,高级国际财务人才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战略性作用,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全球性商业视野和实施更多有效的战略财务会计,使得相关财务工作更加集中化和标准化。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推进过程中,规制准则和管理将不断加强,商业、财务标准的全球化发展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与商业标准的统一发展会得到加强,同时,相关的财务、非财务报告范围和数量都将增加,税务与会计重叠碰撞也会不断出现。因此,国际财务人员应该全方位熟练掌握知识,如国际会计准则、国际法律、国际贸易、金融等业务。同时在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提升自身数字化技能,及时了解新兴数字技术、商业战略思想和文化,并积极应用之。
首先,国际财务人才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认知不准确。企业、人才培养单位已经认识到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对国际财务人才培育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是,重心主要放在国际财务人才语言能力提升,而忽视国际财务人才全球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理念培养。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财务人才水平达不到国际化财务工作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政府及相关行业组织未出台国际财务人才认定标准。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持有ACCA、澳洲CPA、加拿大CPA等国外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从业人员被理所当然地划分为国际财务人才,但是仅持有证书并不代表有能力胜任工作。能为海南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添砖加瓦的国际财务人才,还应具备实践能力,能实际解决问题。
最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财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质量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利于实现国际财务人才综合全面成长目标,不利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系统工程有序推进。
调整人才培养和成长目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财务人才培养和成长应以此为目标,注重国际财务人员素质能力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制定国际财务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开设外语课程,还应在课程体系中渗透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开放的高素质财务人才。企业从全球化发展需要出发,在重视财务人员良好道德素质和高尚法律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的国际化理念、沟通方式与管理方式。
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制定国际财务人才认定标准。一方面,政府与企业推出一系列的国际财务人才保障措施,做到吸引国际财务人才来到海南,留在海南。另一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财务人才培养和养成阶段应重视实践内容的融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操作平台(创新创业就业“三位一体”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国际财务人才资源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持续培养,切实提升国际财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优化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对具体的国际财务人才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丰富化、有针对性处理,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财务人才多方面能力和素质都能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逐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系统工程顺利推进培养出更多的新型国际化财务专业人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人才培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稳定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国际财务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