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3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一带一路”倡议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和经济贸易交叉学科,涉及财会、管理、金融等领域知识,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但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众多,覆盖领域广,因而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人才无论在语言、文化、商务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要极具竞争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基于多元文化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多元文化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20年代。Random[1]对其界定为“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反映了人类不同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势必会推动文化多元性的进程:正视文化差异的事实,尊重每一种文化的价值,领悟文化的主体性、相对性与互补性。这才是多元文化视野下,积极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20 世纪后半叶,不论狭义的以民族或种族为核心的一定社会文化体系内的多元文化教育,还是广义上基于平等基础,实现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多元文化教育目标都强调文化间的平等、尊重、理解与合作[2]。多元文化教育不是要求各民族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是注重多元文化与其所处大环境所属文化的共存。这正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初衷和愿景之一。多元文化社会需要多元的文化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促进多元社会的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主要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具有跨学科特点。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中,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从最初关注语言教学,到语言+商务知识并重,再到语言、商务与能力三大模块的组合[3]。
在近些年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起到了支撑作用,利用语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的语言障碍。但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培养出的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还较少。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第二,语言+商务+能力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实现真正融合,在人才培养上更偏重于通用英语语言提升,而非商务英语、商务文化和商务能力的培养。第三,人才培养模式中缺失“人文素养”元素,而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才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第四,培养模式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对接区域化、全球化、“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背景下国家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需求。第五,缺失多元文化培养理念,尤其是多元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共融与发展。第六,商务英语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第七,商务英语师资力量不足。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或是理论过硬,但缺少实践经验,或是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理论。缺乏“双师型”的英语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已同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4]。沿线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现实情况要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实现多元化。
第一,加大跨文化交际类通识课程的比重,并且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习俗设置相应课程。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的风土人情要有足够的了解。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基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和跨文化交际。无论从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远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宗教、多类型、多民族的特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及跨文化知识是推动项目有效进行的基础[5]。第二,有针对性开展国别基础研究,培养专业人才。从沿线国家中选择与所在区域贸易联系紧密的国家进行深入研究。第三, 除了一些导入类的课程外,商务类课程的设置中有必要增加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管理学等,更加突出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性。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综合市场和企业需求,设定相关课程及其学时。第四, 突出实践性质。在课程设置上要进一步凸显实践性特点。以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为主要依托,深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和应用相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的课程链。通过具体的专业实践,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专业创新意识等[6]。第五,强调素质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学习为主,在经历了语言教学变革后,逐步转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语言教学与各专业的融和,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复合专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极大,要求也极高。就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而言,要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的大环境,更要注重个人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另外,在英语学习中,更多地关注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淡化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能力和民族认同感,在课程设置中要彰显“中国故事”元素,引入 “课程思政”理念,理性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实现共存[7]。
3.2.1 多模态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其教学方法也要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借助多模态话语,通过图形、色彩、肢体语言、PPT等辅助教学,将内容、形式、意义有效结合,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多模态的商务英语课堂,应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文化、情景、话语的结构和语义功能以及媒介层次,构建多模态的话语模块教学[8]。
第一,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的文化层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及其深层文化规律,帮助学生储备多元文化理论知识,拓宽视野,这是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基础。第二,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的情景层面:语言交际脱离不了语境,离开语境的交际是无意义的。语境包括话语的基调、特点、方式和范围,是对英语交际语境的系统分析。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具体商务活动中的语境特征,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开展应用与总结。 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从表面层次深入到应用层次中。第三,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的意义层面:意义层次关注商务文化中文本意义、沟通技巧意义、语境含义等呈现的差异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商务沟通。例如公司的网站框架设计、网页的颜色及布局、员工在交流中的肢体语言、着装等, 都对意义的建构起到强化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关注语言层面的意义,还要在文化层面中看到意义构建所产生的交际需求[9]。第四,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形式层面:不同形式的商务活动,所表现出的语法或理念并不完全相同。在教学中采用虚拟的商务教学软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商务活动的环境,综合运用商务知识,掌握更多的交际策略。第五,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的媒体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或社交媒体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3.2.2 文化对比教学 Patrick[10]指出文化学习基于文化比较。对比能够让学习者获取更多目标文化信息,并提升自身文化意识,在多元文化交际中更恰当地表达语言及文化行为。
文化对比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在跨文化视野下,通过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能够在主流文化和他国文化之间形成平衡:以包容的心态,既能够传播中国文化,又能够承担与西方文明交流的使命,实现文化的共存和共荣[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如情景再现、案例分析、讲座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障碍,从多元文化视角教育学习者。既要对比不同文化中的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表层文化层次的异同,包括词汇的文化内涵、习语的理解与应用、风俗习惯、礼仪礼貌、非言语交际等,又要对比不同文化在深层文化层次上的异同,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
文化对比教学,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对比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深层理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能够表达准确,最大程度克服“文化休克”。更为重要的是,在对比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底蕴,发展探索和创新能力。
3.2.3 项目式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模式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者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在分析项目、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12]。项目式学习内容设计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色,从规划、实施、管理到评价与分析,整个环节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日常课堂教学内容要为项目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料,包括语言与文化的输入。因此,项目式学习是对多元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的检验。项目的完成效果,很大程度依赖多模态教学、对比教学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综合作用。基于全方位,多层次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商务人才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培养方向。
3.3.1 语言差异化内容 与汉语一样,英语语言也因其地域文化,在语音、表达方式、词语使用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只关注标准的美音与英音已无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有非英语母语者参与的听力素材、视频,以及文本资料供学生学习,从而熟悉不同的表达方式。
3.3.2 目的语深层文化内容 文化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是外在的、可见的文化,如服装、饮食、建筑物等,而深层文化是文化中的不可见部分,包括价值观、发展观等精神软文化[13]。教学中所关注的词汇、语法、篇章内容,从深层角度来看,都是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民族历史、思维、价值观等。加强文化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到深层文化的对比。深层文化引起的问题,要比表层文化更为严重,更容易引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愉悦感。
3.3.3 “中国故事”的融入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英语教学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目的语对象上。学习目的语的语言表达、语法规范,以及通过文化背景介绍,讨论目的语的文化现象。但是,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 首先应理解母语文化,包括对自己的文化模式优缺点的理解,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念,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 通过对母语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要将“多元”理念融入其中,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要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深化专业发展[14]。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的教师,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多元文化教学意识,具备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能从多元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成为耐心的倾听者、平等的对话者和深刻的反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