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心理学课程体系构建

2021-12-14 07:38李金攀杨春城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考师范生心理学

李金攀,杨春城

1.普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2.普洱学院 学生工作部,云南普洱665000

一、问题提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1年起我国又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如何将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与教师资格考试相结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如何适应教师资格考试、教学大纲和内容如何与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相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师范院校必须思考的。研究基于变革以往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门类较为单一,且学时较少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为前提。为此,以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心理学课程的优化与整合为例,构建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背景下的心理学课程体系,为师范院校制定或修订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为师范生职前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进而服务于师范生的健康成长和其未来教师职业发展之目的。

二、解读教师资格证“国考”考试大纲中的心理学内容

从《标准及大纲》内容可以看出,心理学的内容散见于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考试“知识与能力”科目中,但可以分为三个维度。首先,《标准及大纲》要求师范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基本规律,如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的特点及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其次,《标准及大纲》要求师范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其三,《标准及大纲》要求师范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并能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发展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好常态化的心理育人工作。可见,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更加强调师范生不仅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描述和解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从而使未来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三、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心理学课程设置现状

研究选取云南省6所[2]高校52份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节选部分师范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开设情况整理见如下表1至表3。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开设情况

表3 其他师范专业开设心理学课程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省内6所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必修课程学分范围为5~9.5学分之间,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幼儿心理、行为发展有关的心理学选修课。

学校5小学教育《普通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2 2《教育心理学》 4《管理心理学》 2《小学心理学》 2《小学心理学》 2学校6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 3《小学生心理辅导》 1 0 0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必修课程学分范围为4~13学分,课程内容主要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个别学校还开设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表2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心理学课程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除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师范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必修课开设较少,基本上就是1~2门,即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只有1所学校开设了与中小学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

综合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各高校都关注到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基础学科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基础理论性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比较系统。但其他师范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相对较少,或许是因为学时所限,部分高校仅为师范生开设了1门心理学基础理论课程,而未开设体现专业实践的心理学应用课程。这可能会导致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极为有限的心理学知识与将来教育教学实践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有效指导师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从而容易使师范生陷入“学心理学无用”的片面认识而忽视对该学科的认真学习,最终陷入“应付了事”的尴尬局面。

四、教师教育课程中心理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继承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心理学的基础性

心理学教育旨在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心理规律等,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让其将来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传道受业解惑。首先,师范生要系统学习的课程就是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入门基础学科,普通心理学为师范生指明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需掌握的核心概念、基础理论与基本规律,并初步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为师范生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要学习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旨在让师范生掌握个体在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以便其更全面、深入地解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第三,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7],包括认知发展规律、道德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基于此继续探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创造性问题解决等一系列因素及其表现特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即将步入教育行业的师范生能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去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实践。

(二)发展和延伸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性

重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和主要任务之一[8]。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在《标准及大纲》里也都指出了教师要支持、引导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生理、认知、社会化激剧发展变化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而日趋复杂和低龄化。然而,当下省内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仍然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相关课程的开设也很有限,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也是形同虚设,有限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只能渗透到学科教学、班队活动中。

(三)充分挖掘心理元素在其他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性

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还应将心理元素渗透到其他的专业课程中。一方面帮助师范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好育人工程的基础。如在教学设计、教材教法、班级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心理元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师范生心理学教学思考和建议

(一)调整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变已有教材理论偏多、内容陈旧的面貌,密切联系实际,增加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确保教学内容适应当前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教学方式

事实上,心理学源自于生活,其原理、理论和规律的背后都有易于感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以及典型案例进行教学,采用学生易于接受和参与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和融入课程教学中。

(三)强化教学实践

心理学对师范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大心理学课程中的实践课比例,尽可能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聚焦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师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增加校内外实训实践机会,如校内试讲、微课训练或比赛等,并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多元教学评价

改变传统较为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唯一的一种考核方式,强化注重过程性、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如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构建实施动态、多维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搭建教学反馈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微助教等,推动实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国考师范生心理学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