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特征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1-12-14 10:12高婷婷翁玉椿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农民

高婷婷 翁玉椿

(河北大学,保定 071002)

一、引言

2005年底,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农业部首次提出“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是推动农村发展、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0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1]。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开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3]。2012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使其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4]。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国家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大力推进,学者们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得以丰富,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能够克服传统综述文献选择的主观性以及文献量的局限性,直观生动地反映学科研究的演进规律、知识结构和发展前沿[5]。梳理相关研究文章发现,用CiteSpace 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较多,但系统梳理有关职业农民培训核心期刊文献的较少。基于此,本文梳理2006—2021年16年间的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知网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 计量分析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较全面地展示该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发展脉络、作者合作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等,准确把握研究特征和趋势,以期为未来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工作的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选用高级检索的功能,以“TS(主题)=‘职业农民培训’或者‘职业农民培育’”为检索条件。中国知网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 数据库集中反映了相关研究的核心和前沿成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此,本研究的期刊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基于以上设定,经过检索,得到共计704 篇文献(文献下载时间为2021年07月1日)。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剔除会议通知、声明启示、资讯等非学术类文献,最终得到573 篇可供分析的有效文献,再以Refworks 纯文本的文件格式进行下载并以文件名download_xx.txt 命名保存,建立本研究的样本数据库,所输出的数据包括作者、题目、发文机构、摘要、关键词、发表时间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现阶段世界上普遍公认的由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设计的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选用CiteSpace V.5.7.R5(64-bit)版本,将筛选出的样本数据库导入并绘制图谱。科学知识图谱实现了图与谱的兼得,展示的研究结果同时包含可视化图形与序列化研究谱系,便于研究结果的清晰化展示。CiteSpace 软件可在识别搜索文献所提供的关键信息点的基础上,探索研究领域关键演化路径和可能的知识拐点,并结合可视化的图与序列化的谱绘制知识图谱,帮助用户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实现对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同时产生新的认识[6]。在Time Slicing 中,设定时间为2006年(2005年12月20日,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农业部首次提出“职业农民”这一概念,但2005年无可供分析的文献)至2021年,选择时间分区长度(Years Per Slice)为1,即将每一年划分为一个时间段。将573 篇有效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量化分析,试图对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热点、动态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年载文量及演进趋势

年载文量是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整体数量趋势变化的体现。为了了解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年产出情况,利用Excel 表格将筛选后的文献资料依照发表的年份进行统计梳理,绘制为柱状图(图1)。通过运用CiteSpace 建立文献数量、关键词以及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图——关键词时区图谱(图2),来反映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基本态势。结合图1,可将其重新划分为三个阶段,标志性事件为2006年“职业农民”的首次提出、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首次提出以及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图1 年载文量统计

图2 关键词时区图谱(跨度:2年)

第一阶段:探索期(2006—2012年)。这一阶段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文献数量年均低于20 篇。随着2006年“职业农民”的提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培训、农村教育、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等,以及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方面。

第二阶段:进阶期(2013—2016年)。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中央“一号文件”,上升到国家层面,因此从2013年开始这一阶段每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呈稳步增加的趋势。研究重点主要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际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经验,通过中外比较,揭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新生代农民的内涵,探索我国存在的困境,总结变革培育路径和策略。依托于“互联网+”,结合精准扶贫、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家方针政策,构建logistic 模型。

第三阶段:升华期(2017年至今)。这一阶段年载文量均为50 多篇,其中,2017年51 篇,2018年56 篇,2019年51 篇,2020年59 篇,2021年截至到7月1日21 篇,预计2021年全年将有50篇左右。产教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新时代农村建设新的要求,为职业农民培训赋予了新的使命,依托农业物联网和云平台,发挥先赋性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多模型,如三阶段dea 模型、logistic 模型、内生转换模型等。

综上,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研究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逐步上升,再到趋于平稳的趋势,近年来更加注重模型构建,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也在不断涌现。

(二)期刊来源

期刊的来源及其所刊载的文章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以及文献的质量。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573 篇文章分布于120 余种核心期刊。按篇数排序,期刊载文量在10 篇以上的有12 种,但没有CSSCI 来源期刊(表1)。其中,《职教论坛》67 篇,占比11.7%,《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经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期刊载文量在30—55 篇之间,《中国成人教育》《世界农业》《继续教育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安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期刊载文量在10—25 篇之间。主要集中于农业类期刊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类期刊。此外,表1 中复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值为1.376 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表1 主要期刊来源(按篇数排序)

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里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说明了某期刊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水平[7]。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573 篇文章所在期刊,按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整理于2020年中国知网期刊导航),见表2(复合影响因子>4.0)。其中,复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是9.868的《中国农村经济》,但仅载文1 篇;复合影响因子5.0 以上的还有《管理世界》《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合计载文仅9 篇;复合影响因子在4.0—5.0 之间的有《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农业技术经济》《财政研究》《教育研究》等,合计载文16 篇。

从表1 篇数排序和表2 复合影响因子排序综合来看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期刊来源,表1 中10篇以上的期刊载文总占比65.6%,但复合影响因子最高值仅为1.376,而表2 中复合影响因子在4.0 以上的期刊载文总占比仅4.5%。由此可见,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发文数量虽不少,但发文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更多优秀的学者致力于更高质量的研究。

表2 高复合因子期刊来源(按复合影响因子排序)

(三)高被引文献

高被引文献往往记录了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上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回顾能加深对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领域研究逻辑和理论基础的解释[8]。如表3 所示,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高被引文献集中出现于2012—2015年,该时期的文献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多聚焦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研究。郭智奇等[9]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赵帮宏等[10]在对我国现有“三类十一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应考虑制度因素,经济、文化和资源条件因素,农业发展因素等,并按照不同经济区域、产业领域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童洁等[11]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指出培育应该从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三个方向展开,并提出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五种支持体系;倪慧等[12]以云南省石羊镇为例,运用二手资料收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实践层面全面分析了该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具体做法;米松华等[13]对来自浙江、湖南、四川、安徽四省新型职业农民试点的495 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进而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思路。此外,沈红梅、魏学文等都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

表3 高被引文献(被引>100,下载>2000)

综合以上高被引文献,内涵、基本特征、现状等分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培训模式、配套政策、支持体系等研究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施更具条理化,这些研究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是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四)主要研究机构

在研究机构方面,开展有关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有300 多所院校。其中,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最高,达12 篇(表4)。发文量排在前5 位的还有河北农业大学(7 篇)、无锡职业技术学院(6 篇)、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5 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 篇)。从表4 中可以看出,研究职业农民培训的核心机构大多为农业类院校或师范、教育、人文类院校,遍布于江苏、河北、天津等多个省份及直辖市。文章发表年份大多集中于2012年以后。

表4 核心机构发文频次(频次≥3)

(五)核心作者

核心作者是指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主要研究者,分析这一群体能够较好地把握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14]。根据文献计量学著名学者普赖斯(Price)所提出的定律,M=0.749(Nmax)1/2,此计算公式可以衡量某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在普赖斯定律中,Nmax即为所统计的作者发文量的最大值,M即所求发文量的最小值。吕莉敏发文最多(14 篇)(表5)。将Nmax=14 代入公式,得到M值≈3。根据此定律计算结果得出,单个作者发文数量需达到3 篇或3 篇以上,才能选定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符合此项结果的有27位作者,占总数量的6.3%,远低于50%,说明该研究领域在核心期刊发文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表5 核心作者统计(发文量3 篇及以上)

在CiteSpace 中,选择网络节点“Author”,共有425 个节点(即425 位作者,包括第一、二、三作者),226 条连线,字体大小代表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密度得出值为Density=0.0025,合作密度较低,如图3 所示。图3 可视化结果显示,目前研究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作者之间合作较为松散,单独发文的作者较多,合作的群体较少。其中较大的合作群有:吕莉敏、马建富、张胜军等,张亮、周瑾、吕雅辉等组成的多人合作群体;陈遇春、程伟等,吴兆明、刘轩等,黄莉莉、朱奇彪等,赵丽、庞学光等三人合作群体。较小的合作群体有:闫志利、邵会婷二人合作群体等。此外,还有一些人发文量较多,但属于独立作者,如黄武刚、吴易雄、鲍海君、徐辉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该领域的合作群体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形成核心合作群体,与上述普赖斯定律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图3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六)研究热点

1.词频分析

论文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中心度可以反映研究热点的整体分布情况。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15]。在CiteSpace 界面中,将Node types 设置为“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 中的参数均为系统默认设置,运行后得到关键词共现频次、中心性及年代的前23 名排序(关键词共现频次≥10),如表6 所示。国内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文献中,高频关键词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培训”“失地农民”“农村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等。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结合图2)有“农业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日本”“韩国”“人力资本”“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农民素质”等,说明这几方面较为重要,特别印证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与职业农民培训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农村现代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职业农民培训良好发展的必要途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培训是我国学习的重要经验和参照目标,农民素质的提升是关键。

表6 关键词共现频次、中心性和年代(部分)(跨度:1年)

2.聚类分析

CiteSpace 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2 个指标,可以作为我们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一个依据。一般而言,Q值一般在[0,1]区间内,Q>0.3 时,说明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0.7 时,聚类是高度集中的且有实际的研究意义,若S>0.5 时,认为该聚类是合理的[16]。如图4 中,Q值为0.8775,S值为0.9626,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了结构显著,聚类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通过对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筛选得到18 个大聚类,节点结构清晰。18 个聚类分别为:#0 新型职业农民、#1 失地农民、#2 农村教育、#3 农村职业教育、#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 农民、#6 职业农民、#7 启示、#8农民教育培训、#9 培训、#10 乡村振兴、#11 农民培训、#12 精准扶贫、#13 培育、#14“中国之治”、#15 农村劳动力、#16 乡村振兴战略、#17 培训机构。图4 展示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全景图谱,图中共生成440 个节点和597 条连线,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情况,不同颜色的片区显示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主要聚类分布,颜色随着时间由远及近而呈现出由深到浅的变化,节点连接颜色与板块颜色显示的是研究的流向,颜色越浅则表明研究的年份越近[17]。网络整体密度为0.0062,相对于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略好,但总体上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密度不高,未来研究者应该选择更为适切的主题开展深入的研究,避免浅尝辄止[18]。

图4 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跨度:1年)

3.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是一定时期内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词,其变化能反映出该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一种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17],有助于获取有关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本研究甄别出13 个突现词(图5)。其中,突现时间较早的词反应最早受到关注的主题,为“农民”“职业培训”“新型农民”“农民培训”“农村教育”;突现时间较近的词反应近年受关注的主题,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突现时间为2018—2021年,说明这一主题会是一直持续关注的焦点。其中突现强度最高的词为强度15.34 的“乡村振兴”。

图5 关键词突现图

4.结论

综合以上词频、聚类和突现词分析,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可归结为以下五个研究热点:

第一,概念内涵研究。明晰概念内涵是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础。一方面,可与传统概念进行对比。如王兴等[19]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内涵有本质的区别,并从个人基本素质属性、职业价值属性以及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属性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内涵进行了对比。另一方面,也可从特征入手。如魏学文等[20]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融合了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的基本特征,对农业从业者的认知更加规范、更加具体,进而给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五点基本特征;王丽萍等[21]强调对职业农民的认识和理解应从经济角度、农民自身素质、身份界定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能实现去掉传统农民的“身份”,真正体现农民的职业属性。此外,张胜军等[22]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做出了界定,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参与主体,其实质是一个拥有精神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三重意蕴的有机结合体。

第二,影响因素研究。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一是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翟黎明等[23]通过调查陕西关中四市,分析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朱奇彪等[24]利用对浙江省230 名规模以上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其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吴易雄[25]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对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 个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和综合分析;胡文举等[26]以河南省虞城、汝阳、沈丘等5 个县共248 名新型职业农民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所需承担的费用等因素与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训意愿进行回归分析。

第三,发展困境研究。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存在诸多的发展困境。胡林招[27]指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且培训难度大,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针对性欠缺等。此外,有学者从高职院校培育的角度分析现存困境,如何国伟[28]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机制尚未形成、专兼职教师队伍缺乏、培训内容及方式不明、管理难度较大等;张杰等[29]总结了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培育效能的发挥。

第四,培育路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职业农民培训路径的建议。一是实践微观视角。如闫志利等[30]基于全国20 个试点县的实践经验,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提出优化培育路径的方法为提升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应对市场的能力,强化务农情感,改善生产经营行为等。二是精神道德视角。如张红霞[31]提出了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职业道德培育的路径,如开展经济道德教育、资本监管教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教育、市场规律教育等。三是政策宏观视角。如张燕等[32]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分别从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体系、培育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

第五,国际经验启示研究。由于国际职业农民培训经验较为丰富,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以启迪国内职业农民培训的开展。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立法和农业教育体系经验。如倪慧等[12]详细分析了美国、英国两国的国家立法保障经验,法国、日本两国的完善农业教育体系经验,德国、韩国两国的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合作经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反观中国实践;李凌等[33]从法律与政策视角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做国际比较,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三国的农民职业教育立法以及所构建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并与中国对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分析发达国家相关政策演变趋势。周洁红等[34]总结了美国、日本、法国三国的农业现代化国家职业农民培训政策概况,分析了各国政府关于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趋势和经验,结合中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对中国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启示。

四、研究展望

本文对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核心期刊来源、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突现词等进行了梳理和可视化分析,其结果可为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针对目前不足,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契合时代背景,紧跟大政方针

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从职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从新农村建设到城镇化建设,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变化都是时代的印记。研究我国职业农民培训要契合我国的时代背景,紧跟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当下时代的特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还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治理以及生态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农村治理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以彰显[35]。农业信息化、现代化不断发展。智慧农业依托于大数据、移动学习平台、“互联网+”、微课、互联物联工具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对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也应更切合时代的要求,向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

(二)借鉴国际经验,启迪国内研究

借鉴国际先进成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纵观已有的关于职业农民培训的国际经验研究,不难发现,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立法、教育体系以及政策演进方面的研究,以立法使得农民职业化、职业农民培训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平等的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确保培训质量等。美国、德国、日本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在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具备较丰富的经验,各国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6]。由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起步较早,更为系统科学,相比我国来说更有发言权,因此未来研究中应更多角度、深层次地关注发达农业国家的成功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新模式,以指导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

(三)结合模型构建,汇聚多元思想

关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模型构建,现有研究主要结合三阶段dea 模型、logistic 模型、内生转换模型、系统动力学建模等。由于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涉及农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因此各学科的理论模型构建对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存在研究层次较为简单的问题。此外,根据对以上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相关核心期刊的分析发现,核心合作群体尚未形成,缺乏较为成熟的研究团队。为了促进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也需要加强作者间的合作与交流,将该领域的科研力量整合成具有体系化的科研生态系统或科研团队。加强多方合作,汇聚多元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者,更需要有关社会力量参与,如农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它们都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任务。

(四)深化宏观分析,聚焦微观实践

自2012年以来,国内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前期主要聚集于培育体系、培训体系、农业现代化、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宏观顶层设计的研究,然后逐渐聚集于相对具体的影响因素,培训意愿、需求和绩效评估等微观实证的研究[37]。其中,内涵、发展困境研究等宏观层面的分析占据大多数,聚焦本土化的微观研究相对较少,实践性不强,对于对策、路径等的研究较为泛化,这就导致我国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顽固化问题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宏观层面的分析,即理论研究应更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创造性,微观实践研究重点应更多地参与、关注各个农村地区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发展情况,聚焦于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师资构成等层面,致力于我国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困境的解决。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农民
期刊简介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防爆电机》期刊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农民
期刊审稿进度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