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秋潭
现在我们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幼儿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这将是我们一项长期的任务,幼儿从入园什么常规都不懂的情况下,慢慢的知道了饭后漱口擦嘴,懂得了怎样穿脱衣裤等等。但是经常过个周末或者小长假,总有部分孩子回到了原点。让老师的付出付之东流,又得重新开始。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我们老师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而实践离不开详细的理论体系,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循循善诱,是对孩子最严格而必须培养的要求。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开头的时候,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当我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我必须注意每个儿童的年龄差异,不同的年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对乖巧慢热型的儿童我会以奖励的方式教育他们,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问声好:放学的时候要说声"再见”他们第一天做完,第二天我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对于性格外向的儿童,我会语气严肃地告诉他们: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和他们讲话时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等…通过日常细微的要求可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习惯。当然我们不排除发育过早和过晚的可能,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多观察孩子的成长状况。可根据孩子的天赋,能力进行定向的培养。
一、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渗透情感教育
利用晨间谈话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每天的晨间谈话是很好的教育时间。幼兒园的孩子小,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懂的,我们就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讲感恩父母、关爱他人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我与孩子一起眼含泪花。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的不易,行为上发生了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向他们祝贺;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爸妈下班回家给爸妈拿拖鞋、倒水、捶背等。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孝敬父母,培养了孩子的爱心也让父母参与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班有个怀孕四个月的老师,怀孕很辛苦,万事都要注意。在怀孕前期时,这位老师轻微孕吐,吃不下饭,脸色很不好看。我们班小孩子就问老师你怎么了,然后老师为他们耐心讲解说:这是每位妈妈怀孕的必经之路,你们的妈妈怀你们的时候也很辛苦,所以等到放学回家的时候要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在当天晚上,有位幼儿的妈妈给我们怀孕的这位老师发微信说今天他们家娃回家后为她打了洗脚水,对她说:妈妈,你生我养我辛苦了!可见,对于幼儿的教育,言传不如身教。
二、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开展了一个关于“大卖场”得游戏活动。众所周知,在这个游戏活动中需要很多道具,当然,在我们班级区域里面我们所展销的东西并不都是全新的,还有少部分是旧的。由于玩具的新旧不同,我班幼儿在分配玩具这一环节产生了矛盾,大家谁都不想拿旧的玩具,争得面红耳赤,有些小女生都争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忽然就犯难了,如果我强硬的让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拿旧玩具,那这个孩子心理肯定会想:老师是不是讨厌我,所以让我拿旧的玩具等等的心理活动。我们遵循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就在这时,我对所有的小朋友说:“我听见这些旧的玩具悄悄的告诉老师,他只是被小朋友们玩的多了,所以变旧了,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它被小朋友们玩的次数多的原因是什么呢?”思考片刻后,有的小朋友说:肯定是因为它好玩啊、有意思啊,我要是把它拿到大卖场上去卖的话,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还有的小朋友说:我要旧的玩具,不然她会伤心的。通过这种方式就有效的解决了争夺问题,也有小朋友主动去用旧物件。因为小朋友对身边的事物有童真的想象,他们不想让旧的玩具难过。
三、以自身为榜样,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成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每日早上接园的时候,当小朋友走到我的身边,我会先像他鞠躬并说“xx小朋友,早上好啊”,幼儿就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向你问好。久而久之,形成见人问好的习惯。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则更持久、更深远。老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互相督促,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浸润在情感教育的环境里,通过师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将所受教育逐渐地内化于孩子的人格之中。家庭和幼儿园承担着同样的职责。幼儿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是之前社会舆论说的“保姆式带娃”,而是积极地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样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全方面的掌握幼儿的情况。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依靠教师在幼儿园内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家里也要督促。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不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培养努力白费,也对孩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四、通过家园共育,促进习惯的养成
我在小班呆的时候,在入园前有个小朋友他妈妈就告诉我说:他在家里不会自己吃饭,还希望老师在吃饭的时候多关注一点,所以等到吃午饭的时候,我就观察那个小朋友,结果啊,这个小孩自己会吃饭,而且吃的特别快,吃完还自己送碗。我就拍视频给他妈妈发过去,他的妈妈表示很惊讶,于是我就告诉他妈妈:孩子其实很聪明,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既然孩子自己会主动进餐,那回家以后也得让他自己吃,养成自己进餐自己送碗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他妈妈发微信告诉我说:现在回来家吃饭安安静静的,吃完自己把碗送回去。所以啊,教师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时候也应该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模式,与家长保持有效的联系,也有助于家长可以及时的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我虽然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使孩子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放松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充分活动,最终培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