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路径思考

2021-12-13 14:31钮友宁
中国工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高技能职业技能

钮友宁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资源要素实现全球化自由市场配置,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标志,在世界第四次工业和科技变革的浪潮冲击下,科技创新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常态,创新人才供给和社会治理效能形成博弈,我国要实现后工业文明的弯道超车,就要创新理论思维、管理制度和实践路径,构建现代国民经济和新型产业结构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社会人力资本和群体结构而言,产业工人是我国职工队伍的主体力量,是市场经济稀缺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同时是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能人才是创新要素的提供者,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现代产业结构和产业工人职业素质集成,决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这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江苏是东部沿海发达的创新型省份,是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教高地,以江苏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例,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按原核算方法计算增长6.4%),总量达9.9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6%、8.6%、23.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8%和44.4%。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64%,区域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位居全国前列。互聯网+共享经济成为新经济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让越来越多城乡劳动者成为平台从业人员,全省将科教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有效转化为现代产业经济治理效能。江苏产业工人超过全省职工总数半壁江山,非公经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非公企业是产业工人就业的集聚区,涵盖全省18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涉及企业劳动工种岗位数量5200多个。从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结构而言,江苏已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过渡,随着现代化国民经济体系的柔性重构,对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工人行业分布和市场流速加快,分为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和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处于“刘易斯拐点”临界,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受限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因先天禀赋和接受教育的差异性,不断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成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为攻坚战。一方面,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以突破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为抓手,深刻认识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形势任务变化,世界经济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梯度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分工的市场机遇,加大科技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有效降低人才和技术市场的交易成本,保障市场先行、政策创新和达成共识,培养更多创新能手和工匠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双轮驱动,加快“普职融通”、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要以保持战略定力的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使人力资源市场自由配置成熟定型,树立技术工人也是社会人才的择业观念,营造有利于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营造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将产业工人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为高技能领军人才营造包容的创业环境,优化技术工人赋能成长的市场发展空间,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构成体系,为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要稳步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有效落实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各项制度安排,这是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工会维权服务的根本手段。要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政策落地整体联动、持续发力,围绕人力资源市场平衡精准施策、科学纠偏,科学预判存在靶向治疗、评估改进,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调动企业积极性,有效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在行政主导型的社会治理和发展模式中,深化产改要构建“三驾马车”的格局。

加大有效供给,改善发展预期强化公共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

围绕市场需求深化人力资源结构性改革,实现高素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平衡,满足职工对民生幸福的向往,不断增强职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是掌握产业工人素质变化精准施策。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为路径,以满足企业职工需求为动力,改善产业工人待遇并标准量化。从公共财政供给和社会保障能力出发,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培养规划,形成相互匹配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结构,充分保护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组织动员职工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从地方层面制定产业职业技能素质行动计划,坚持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和赋能成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建立职业技能评价和工作绩效挂钩的机制,为产业工人提供精准个性化公共服务,改善产业工人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各级地方政府要编制财政预算,加强对职业教育和职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形成公共财政落实产改的兜底性保障。利用公共管理平台和维权服务网络,推广互联网+职工普惠性服务,建立定期调查产业工人职业需求制度,拓宽市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产业工人市场就业数据库,满足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诉求,将困难职工帮扶纳入社会救济制度,公开征集改善民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现代管理素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推动落实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把它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领域,建立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职工制度,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大和政协中所占比例,加大在一线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数量,不断增强职工代表的话语权和行动力。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体化运作,解决涉及产业工人利益的政策问题,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二是完善学历和技能的贯通认证体系。要落实职工赋能成长的主体责任,推广职业教育“双师制”试点经验,完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制定重点行业紧缺型工种人才目录,明确行业职业(工种)规范和劳动标准,加快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工程,打通学历和技能贯通中的政策堵点,建立多元化技能自主评价体系,通过以赛代训、订单培训形式,增强劳动竞赛对技能提升的引力,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储备数据库,发挥劳模工匠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建立适合职业发展需求的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等级,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活动的扶持,鼓励产业工人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建言献策。

三是制定可行性强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梳理深化产改的重大抓手项目,开列责任部门绩效管理清单,各级党政牵头破解体制难题,形成深化产改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产业工人共享公共服务的范围,落实共享发展利益和创新成果机制,为推动企业发展搭建展示职工才华的舞台。

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落实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妥善处理市场决定和社会法治的关系,挖掘市场潜力和增强社会活力,以市场化机制运行和效能评估作为标尺,尊重企业法人主体地位和在市场竞争中劳动用工的自主权,以及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价格的决定权,养成社会契约精神和劳动诚信意识,培养改革创新和责任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完善产改的决策模型和绩效评价体系。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政策边界。要明确相应的职责定位和实施重点,努力使产业工人创造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推动职工的发明创造得到企业的认可。要加快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的行政管理效能改革,以宏观调控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坚持法治和道德助力化解市场风险,强化企业守法经营和人文情怀,建立劳动关系争议预警调处机制,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帮助职工改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

二是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代表性和公信力,牵头开发职业标准和技能评价规范,强化行业管理制度规范和道德自律,明确企业劳动定额和行业工资标准,开展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抽样调查,健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价格指数,推动工会依法有序承接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实效性,为各类职工提供职业需求信息。要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集聚区,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管理区,实现产改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是落实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要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职业技能评价和自主聘用,加强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照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标准,推动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企业分配,开展签订企业能级工资的集体协商行动。合力测算和均摊职业技能培训成本,完善职工培训后流动的市场补偿机制,用专项集体合同规范市场竞业行为,引进独立第三方开展效能督查,打破对人才流动的地域和行业限制,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和人才聘用规则,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人才流動政策,加大对企业侵权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有效预防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采用先进评选一票否决或列入黑名单制度,用时尚要素、大众话语助力协商对话,夯实产业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构建制度合力,有效凝聚共识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氛围

深化产改要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使产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一是加快推进依法协调劳动关系进程。要研判平台经济劳动关系的新规律特征,科学评估传统和新型劳动关系。要加快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立法,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为公平就业创业营造社会环境,不断提升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二是加快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立法进程。要瞄准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技术资格认定和职业技能立法,劳动法律、行政规章和行业标准匹配,制定产业结构分类和职业等级评价标准,建立产业经济和人力资本研究院,为提升现代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改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建言献策。

三是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模型,建立产业工人赋能成长的指标体系,培育人才交流和技术转让交易市场,培养紧缺型、通用型和高精尖人才,不断释放产改的市场和政策红利。鼓励职工发明创造并获得知识产权,共享企业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制度,补齐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素质短板。

综上所述,深化产改是一项社会精品工程,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现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要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市场配置,公共政策持续拉动和社会共识推动,形成深化产改“三驾马车”格局,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为增进民生幸福和提高国民素质凝聚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总工会)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高技能职业技能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的动员令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华北产业工人推动爱国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