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文体、教育、娱乐活动的追求更加多样化和深层次,一些工人文化宫已无法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逐渐失去其地位。然而,在笔者看来,工人文化宫的衰退虽然体现于人员结构老化、场地设施陈旧、机制体制不活、资金匮乏等,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以及场地规划与城市建设脱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要求工人文化宫在新形势下必须提高站位,主动融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要更好地承担起服务职工群众文化需求的职责,更要在职能履行中牢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职工群众文化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国家建设的“正能量”。
工人文化宫建设要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纳入新规划片区的建设中,由各地区政府、工会按照人口数量、区域特点规划建设相应面积的职工文体活动场地,由各地工人文化宫负责专业人才派遣、场地设备管理,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职工文化阵地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发展才有未来,工人文化宫如果故步自封,终究成为历史的记忆。只有纳入城市建设中,让每一位城市群众都能享受到,工人文化宫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社会价值,真正成为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文化阵地。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广大职工群体,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阵地建设尤为重要。既要提供专业的人才、场地,又要体现公益性质,唯有工人文化宫能做到。发展职工群众文化事业,应积极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恢复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公益类文化事业单位的地位,享有公益类单位应享有的文化经济政策和优惠待遇,保障资金、稳定队伍、推动发展,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阵地建设不受重视的问题,使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焕发新的生机,蓬勃发展。
完善新时代工人文化宫的造血功能,提供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公益不等于零收入。工人文化宫的经营最重要的是在政府、工会的扶持下实现自身管理思路的转变,找准自身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将文化宫现有的合作模式、服务打包模式逐渐弱化,同时逐步提高自主经营能力,打通线上线下场地预定、活动报名、培训学习方式,提升职工服务的便捷程度和工人文化宫自主创新能力。公益的属性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社区配套的工人文化宮(俱乐部)、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必须设计一套规范合理、老百姓容易接受的项目价格,让职工们得到真正实惠的同时,不断恢复造血功能。有了群众基础后,工人文化宫还可以积极开展公益项目合作,与政府机关、企业携手开展活动,将活动相关赞助补贴经费回馈在职工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道路。
工人文化宫在新时代应不断建设新的职工文化服务阵地,巩固发展壮大服务对象、不断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人才的输出之地、竞技演绎的大众舞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群众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再次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昆明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