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了。
在浩瀚无边的历史中,100年或许只是惊鸿一瞬。但是对于中国大地而言,中国共产党用100年时间重塑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德国小镇特里尔的一粒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伴随着红色的激流汇入东方的黄土地,革命的巨澜托举起震惊世界的东方日出。
有人曾经把我们的党称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从第一批50余位共产党员起步,仅仅用了28年的时间,建立起属于人民的一个新国家。就连挑剔的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却将历史的细节悄悄地沉淀下来。重温党的早期岁月,便会发现这些细节在角落里散放着智慧的光,触摸它,感受它,顿悟之感油然而生。
90年前的红色苏区,戎马倥偬的毛泽东“三进才溪”,到最底层的社会去探寻政权治理的“密码”。他来到乡里的列宁堂,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围坐在长桌旁,每一次调查会都开得笑语欢声。其后的一个初冬冷夜,一盏马灯陪伴毛泽东伏案疾书,写出了《才溪乡调查》。
如果没有真正彻底的蹲点调查,断然不会有这样详实的数据—“才溪乡16至55岁男子共1310人,出外参加红军的多达1011人。”当然,更不会有这样智慧的论断—“只有拿经济上的动员配合着政治上的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达到如像长冈乡、才溪乡一样的成绩。”毛泽东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
100年后的今天,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程,为的是始终恪守历久弥坚的初心,譬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再譬如“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就在这期《中国工人》即将付印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正在策划采访分散在15个地区蹲点调研的全总机关干部。从5月中旬开始,50名工会干部背起行囊,离开北京长安街边的机关大楼,走向最基层的区乡镇街工会组织。他们的使命,就是到基层寻找经验和解决办法,突破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他们的担当,就是不能让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变成“浮桥”或是“断桥”,不能让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变成“空中飘带”。
如今,这些来自全总机关的工会干部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革命老区,他们调研新就业群体的生存状态;在西部古都,他们为促动跨国公司建立工会殚精竭虑;在改革开放前沿,他们努力面对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他们“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阵痛与欣喜、僵持与突破之中,探悟厚植工会根基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
7年以前,习近平總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过汉代王充《论衡》里的名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借以表达告诫,为政者要把自己融入最底层的百姓。从这一意义而言,正在基层蹲点的50位全总机关工会干部,正在书写着50份传承党的调查研究传统的全新答卷。
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工人》杂志也已经问世97周年了。1924年那份创刊号的朴拙样子,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里的谆谆勉励,延安杨家岭东山上的《中国工人》编辑部旧址,都让我们今天这支年轻的编辑队伍,时刻感受到沉重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请允许我们为党送上赤诚的祝福。
时代不会辜负我们,我们同样也不会辜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