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君
早期阅读,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利用大量符合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读物,帮助幼儿实现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必要方式。它是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娱乐身心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渠道。当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更为重视幼儿早期阅读,但是在阅读环境、材料、指导方法等多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早期阅读活动的成效。只有把好其问题与不足之“脉”,方能找到其应对与优化之“方”。本文将基于我园阅读教学实践,从问题与对策两方面对幼儿早期阅读进行简单论述。
我基于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反馈,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观察,发现幼儿早期阅读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阅读材料选择的盲目性。阅读材料是开展早期阅读的基本载体和工具,其直接关系到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的成效。家庭是幼儿进行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在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购买绘本时,并没有提前熟悉绘本材料,也没有征求幼儿的意见,只是根据销量、口碑、名家推薦等因素进行购买,同质化现象突出,不符合幼儿的阅读兴趣,也没有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是阅读环境创设的随意性。阅读环境对阅读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温馨、安静、明亮的阅读空间对幼儿早期阅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由于幼儿人数多、空间有限,阅读区相对拥挤嘈杂,不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在家庭,很多家长没有给幼儿配备专门的书房、书桌,导致幼儿在沙发、餐桌、地面、床上随处有书,随处可读,虽形式丰富不局限,但不利于幼儿良好阅读姿势、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是阅读过程幼儿的依赖性。很多幼儿没有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总是在教师、父母的陪伴下阅读,以听故事为主,阅读过程缺乏自主思考与理解,阅读思维的培养受限。
四是阅读支持介入的失当性。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支持者,在支持的时机和程度上存在把握不恰当的情况。有的家长不注重亲子阅读,缺乏对幼儿的阅读陪伴与指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不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早期阅读的支持上主要存在介入时机不当的问题,干预过早不利于幼儿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干预过晚则打消了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一)科学选择,提供适宜的绘本读物
一要了解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的阅读喜好。早期阅读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最为关键的是给幼儿提供他们喜欢的读物。整体而言,幼儿普遍喜欢图文并茂、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的绘本,但是幼儿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会有自己偏好的读物,如有的幼儿偏爱故事绘本,有的幼儿偏爱科学绘本。教师和家长应该投其所好,给他们提供所喜好的读物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既要引导幼儿广泛阅读,又要保护幼儿的阅读偏好。其次,要了解幼儿所处的阅读阶段。幼儿的阅读阶段各异,总体上根据其所处年龄阶段和阅读认知能力两方面来定。如应该为中班幼儿选择适合4岁儿童阅读的绘本,不可用0—3岁儿童绘本。如若幼儿接触绘本较早,阅读能力较强,则可以适当拔高一岁左右,尝试适宜5岁儿童的读物,这对幼儿阅读兴趣及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
二要了解绘本。儿童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绘本并不适合幼儿阅读。教师和家长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寓教于乐。低龄读物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缺一不可。有教无“乐”,幼儿不会感兴趣;有“乐”无教,则违背了阅读学习活动的基本意义。教师和家长在选择绘本之前,应先对绘本进行阅读,甄别其可读性。二是可识别性。早期阅读材料应以图文结合的绘本为主。很多幼儿在阅读中对父母和教师产生过度依赖,一方面是不良阅读习惯所致,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因为“读不懂”,在选择绘本材料时,应站在幼儿不识字的立场,看看能否凭借绘本中的图片辅以想象明白绘本内容,只有幼儿能够读懂的读物才具备可读性。
(二)精心打造,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进行幼儿早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积极阅读行为的产生。
一方面,要重视幼儿园阅读区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班级阅读区是幼儿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阅读区环境能促进幼儿的阅读行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促进自主阅读,集中阅读注意力。其次,运用标识培养阅读规则,以卡通图片的方式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如:贴上读书时请勿喧哗的标识,提醒幼儿阅读过程中保持安静;贴上与书本手牵手的标识,提醒幼儿爱护图书,与图书做好朋友;贴上请勿乱写乱画的标识,提醒幼儿阅读时爱惜书本;贴上归还图书的标识,提醒幼儿阅读之后把图书放归原处等等,给予幼儿积极的阅读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要重视家庭书屋的建设。家庭是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主要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幼儿的阅读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要引导家长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家庭书屋建设中,通过给幼儿准备独立的书房、漂亮的桌椅、整齐的书架、丰富的绘本,再加上温馨的装饰,让幼儿拥有自己的阅读乐园。我们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最美家庭书屋”评比活动,引发家长和幼儿对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视,促进了书香家庭的建设,激发了家长和幼儿的阅读热情。
(三)独立阅读,开展自主的阅读活动
幼儿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习惯于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阅读,过度依赖教师和父母,将阅读等同于听故事,这是极不可取的。早期阅读中幼儿是绝对的主体,应该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阅读,结合绘本插图,通过少量的识字和丰富的猜想等理解绘本情节内容。
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巡视,观察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与反应,在幼儿没有主动请求教师帮助的前提下,尽量不干预幼儿的阅读活动,让幼儿认识到阅读是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家庭阅读中,亲子阅读十分必要。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既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与幼儿共读一本书,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自己翻看书本,不主动给幼儿进行讲解,也不打断或者干预幼儿的阅读活动,确保其阅读的自主性,让幼儿认识到阅读不是讲故事,而是独立自主的阅读行为,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提升幼儿的主动阅读思维。
(四)合理指导,提供适当的阅读支持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不能理解绘本的情节内容,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父母的阅读支持。成人在指导、帮助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适时性原则。所谓适时,就是在介入幼儿自主阅读时既不能太早,又不能太晚。介入过早,会限制幼儿的阅读思维,被大人牵着鼻子走;介入太晚,会引发幼儿消极的阅读情绪,因此要把握好干预的时间节点。比如,在绘本《天生一对》阅读中,绘本标题有什么特殊意义?教师无需一开始就给幼儿交代清楚缘由,而是可以让幼儿通过他们的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分——合力解救了起火的鳄鱼一家进行了解。故事最后教师进行设问:“为什么高高的长颈鹿女士和矮矮的鳄鱼先生是‘天生一对?”幼儿答道:“因为长颈鹿的高度加上鳄鱼的高度,刚好救下了着火房子里的鳄鱼一家。”教师的有意设问引发了幼儿的阅读思考,帮助他们对绘本的主题有了正确的认识。
二是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就是对幼儿的阅读指导不能太浅,又不能太深。指导太浅,幼儿依然无法解决阅读障碍;指导太深,则阻碍了幼儿的独立思考,因此要把握好支持的“度”。教师和家长在进行阅读指导时,不应致力于为幼儿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阅读思维的支点。比如,《蚯蚓的日記》是一本有趣的故事绘本,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仅凭借图片和想象还不足以理解其中的深意。如4月4日的日记:“钓鱼季从今天开始,我们全都钻到更深的地方。”图片中一把铁锹在铲土,蚯蚓躲在图层深处,地上一个桶上写着“鱼饵”两字。幼儿不认识“鱼饵”两字,也不知道钓鱼与蚯蚓之间的关联,自然无法自主读懂。此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度的支持,如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让幼儿知道蚯蚓与钓鱼之间的关系,了解桶里是钓鱼用的‘鱼饵,设问“大家知道蚯蚓为什么要躲在深深的土里吗?”在教师的适度提醒支持之下,幼儿就能读懂绘本,从绘本中获得乐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前教育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正所谓“三岁看老”,早期阅读关乎幼儿终身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阅读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早期阅读,要更好地发挥早期阅读的教育功能,客观正视当前早期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的引导,谱好幼儿阅读人生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