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社会治理是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就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社会治理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善治。故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必须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共治共建共享相统一,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彰显社会治理的这一内在要求。事实上,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对共同富裕的内涵以及现实场域等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以创新社会治理为依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理解时代内涵。共同富裕从提出到现在,其特征和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如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进共同富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共同富裕,首先要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科学认识和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富裕”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物质层面的富足。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必须包括人的精神层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富裕应该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正是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我国,由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侧重于物质上的“富裕”到改革开放中后期的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如今向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不断扩展,都说明时代总是不断赋予“富裕”更宽泛、更多元、更深刻的内涵,而共同富裕正显示了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更为壮丽的人间愿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企盼。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充分惠及每一个人。这既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诠释和生动实践。当然,这也是社会治理所秉持的理念,加强社会治理同样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社会治理中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把握现实场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坚守的愿景,也是我们奋斗的理想,前途无比光明,但过程注定艰辛,需要我们客观看待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可能碰到的曲折,也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一远景目标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所以,共同富裕既是涉及国家发展、民族利益的重大课题,更是关乎每个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问题。坦白讲,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尤其是相对欠发达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领域的问题与短板还较为凸出,社会领域的困难和不足依然存在,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需要通过改革来逐一破解,这就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更多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因此,在社会治理中,更要精准把握共同富裕的现实场域,有的放矢,做到精细化治理。既要注重物质方面供给,更要加强精神层面的供给,切忌富了“口袋”而空了“脑袋”,从而提高共同富裕的成色、社会治理的质地。毕竟,“仓禀实”固然可以“知礼节”,但未必能够做到内心丰盈、个性饱满、灵魂有趣;反之,如果精神富有了,即便是眼前没有丰富的物质,也会赋予人强大的奋进动力去积极打拼,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强化系统思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增强全局视野和系统观念,加强政策统筹、部署统筹、推进统筹、质效统筹,需要我们充分汇聚起各层级、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守正创新、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为此,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以及无限的聪明智慧,构建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治理环境,借鉴浙江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时的实践经验,把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置于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系统推进,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来赢得和谐氛围、促进共同富裕。要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三次分配既各成体系、顺畅运行,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保障,尤其是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如教育领域特别要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教育在每一个角落起到文化润心、文化聚心、文化凝心的作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压实责任、分工配合,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致力促成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青海涉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8XMZ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